每個40歲的老男人都會去“釣魚”

文|吳俊宇

25歲的人評價40歲的事情實在有些拙劣可笑。讀來可笑的話,權當是一個年輕人在思考自我和世界的關系,思考自己未來15年后的模樣吧。

Aha視頻在《夜釣是中年男人最后的避難所》一文中講述了這樣一個場景:

北京護城河、水庫邊,聚集著大批夜釣者。帶著一個馬扎、一條魚竿,很多人會坐到天亮才回去。

夜幕之中,一個個半死不活的臉沉浸在水邊,如果不是走進,幾乎看不清表情。只有偶然間的拉桿才能看到波光閃爍。有沒有魚,另說。

里面有破產(chǎn)礦主、餐廳老板、外賣員、游泳教練??偠灾际且粋€個小人物,各自有著各自的煩惱。生活起起伏伏,承受著各自的失敗。你說失敗吧,各自都還想的有點開。

破產(chǎn)礦主那句話有點哲理:人生就像釣魚,一條水平線沒什么意思,總要有高有低,經(jīng)歷起起落落。

生活也像釣魚。你哪兒知道哪一桿下去,魚到底能不能上來。

這話其實《阿甘正傳》里有個更美好的表述——我的媽媽告訴我,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么味道。

40歲的男人釣魚真是一個終極的人生隱喻。

不管之前讀了多少書、嫖了多少娼、掙了多少錢,最后其實都畫完了那個圓——跑去釣魚了——人生上半場硝煙結束之后在一個地方舔舐傷口、咂摸生活百味。

只不過“釣魚”的方式各自不同——有些人沉迷全中國自駕,有些人耽于養(yǎng)豬養(yǎng)雞種菜,有些人盤著手串喝著茶,有些人則是跪倒在佛祖面前,還有人皈依了上帝。

你說他們的生活很慘么?有點慘,可是人依舊還在,還能有閑心釣魚,這不就是北京都市黑夜中泛著微光的一絲溫暖。

那些讓人心感到溫暖瑣碎的事情,其實也就是這些滿地雞毛。滿地雞毛讓人煩惱,扯住人的步伐,甚至打掃起來極度考驗耐心,可日子不就這樣。一點一點還是這么過來了。二

這半年不斷和30歲、40歲的人——包括其他記者、搞管理學的、理發(fā)師、駕校教練乃至搞市場的做公關的聊他們在關鍵年齡節(jié)點的變化。

最后發(fā)現(xiàn),人的行事風格或許會變,但性格卻永遠不會變。

這就像是畫一個圓。20歲是圓的起點,25歲畫了四分之一,30歲畫了二分之一,40歲不惑之年總算把圓畫滿——階段性的圓融或犀利,無非是外在行事風格的變化而已——內核卻永遠都在。

人會變,一兩年的外在變化翻天覆地。人也不會變,內在堡壘永遠都立在那里。人大概總是會在一個又一個螺旋上升的怪圈之中循環(huán)。

隨著年紀增長,行事風格變了,有時誤以為性格也變了,其實那個圓心卻從未改變。

前幾天懷著羞恥心翻開《那些憂傷的年輕人》,看40多歲的許知遠怎么回頭看自己的20多歲,他的結論是:

不知該慶幸還是悲哀,即使年過四十,很多人還是把我與這本書聯(lián)系在一起。似乎這近二十年的嘗試并無意義,我還是那個迷惘、焦灼、住在28樓的北大男生。不過,或許他們是對的。不管我去了多少地方,寫下多少不同題材,多么徒勞地令自己深刻……就本質而言,我沒跳出這本書的情感與智力框架。

真的倒騰回五年前,十年前,最終的答案都是,你就是你,從未改變。往后再走五年、十年、十五年。你依舊是你,不會改變。

余霜仁在小說《王考》書評《誰在潮濕的臺北鄉(xiāng)村間低語》里這段文字大概能把40歲的心路歷程剖析出來:

在陰陽交際與敘述倒錯中,可有可無的邏輯被一個個生命碎片牽連而成的心靈體驗取代,人們的一切行為總帶著初生兒一般的懵懂與純樸,此間與現(xiàn)代世界的唯一聯(lián)系,不過是一條筆直望不到頭的柏油馬路和久等不來的公交。

余霜仁講述的是一代代臺灣人“北漂”在臺北的霓虹錯雜中迷方向、鎩羽而歸的故事。他引用2002年聯(lián)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王考》中的句子道:

“邏輯像個圓,行動像個圓,信仰也像個完整的圓”。

是的,不管讀了多少書、嫖了多少娼、掙了多少錢,40歲不惑那年,總會自洽于各自的生命軌跡,畫完這個圓。

一直以來沉迷公路片。2014年韓寒的《后會無期》上映。電影接近結尾之處,江河對浩漢說,我們穿越了整個國家。

那時幾乎已經(jīng)失去信念的浩漢反問了一句:那又有什么意義呢?

《后會無期》觀眾的解讀是,浩漢最終自殺了。而江河活了下來,把他們的故事寫成了小說。

那又有什么意義呢?自殺當然毫無意義,活下來就是最大的意義。

所以余霜仁說,即便我們因留戀那些瑣碎的溫暖而踟躕不前,但總歸還有明日復明日,還有終極處的自由。

活著,其實就擁有微暖,也有最終極處的自由。

40歲最好的狀態(tài)可能就是許知遠在《十三邀》第四季里那段發(fā)刊詞:

看似靜謐,可能正澎湃。表現(xiàn)得篤定,其實充滿不安。足夠理性,才能擁抱危險。歷史,與未來一樣嶄新。而當下,也許如過去一般古老。以兼融之道,編織意義之網(wǎng)。老練,亦可很天真。

尤其是那句“老練,亦可很天真”——你可以手持利器,卻殺心不起。這遠比年輕時手無利器來得更有安全感。老練的天真,更多是通透后的回歸本真。

人總要走過三個階段,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再是山?!袄暇?,亦可很天真”其實就是回歸看山再是山。

《十三邀》第四季專訪倪大紅時,倪大紅說,“蘇大強這個角色已經(jīng)把我榨干了?!?/p>

是的,過往的生活經(jīng)驗全部注入進了這個角色之中。倪大紅接下來能不能殺死蘇大強?倪大紅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要如何殺死蘇大強?他還是不知道。

但他聽過一個小故事。一位行者問一位得道者,得道之前到底在做什么?得道者說,劈柴、擔水、做飯。行者再問,那您如何得道的?得道者說,他得道之前劈柴還得想著擔水,還要想著做飯。得道之后,劈柴是劈柴,擔水是擔水,做飯是做飯。

這個故事很搞,聽起來似乎真的毫無意義。

存在主義之父索倫·克爾凱郭爾在《焦慮的概念》中有個經(jīng)典論述:

焦慮是自由所導致的眩暈。它關涉對人的限制和人有罪性的認知,是通往信仰上帝之路的一個階段。

有人問,在無神的世界里如何生活得有意義呢?

無意義就是最大的意義。反復焦慮和脫離焦慮就是最大的意義。西西弗斯的巨石雖然總會回到原點,但回到原點不代表沒有意義。

無神的世界里,20歲摸魚,40歲釣魚,這就是最大的意義所在啊。

--------------------------------------------

作者 | 吳俊宇 公眾號 | 深幾度

作者系獨立撰稿人,微信號852405518

關注科技公司、互聯(lián)網(wǎng)現(xiàn)象的解讀

曾獲鈦媒體2015、2016、2018年度作者

新浪創(chuàng)事記2018年度十大作者

品途網(wǎng)2016年度十大作者

騰訊科技2015年度最具影響力自媒體

極客網(wǎng)企業(yè)會員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9-10-20
每個40歲的老男人都會去“釣魚”
文|吳俊宇25歲的人評價40歲的事情實在有些拙劣可笑。讀來可笑的話,權當是一個年輕人在思考自我和世界的關系,思考自己未來15年后的模樣吧。一Aha視頻在《夜釣是中年男人最后的避難所》一文中講述了這樣一個場景:北京護城河、水庫邊,聚集著大批夜釣者。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