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和電動汽車的重要時刻,美國威脅對進口汽車加征關稅將令全球汽車生產模式遭遇挑戰(zhàn),這種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也不會幫助到美國汽車廠商。
同時,與美國有貿易關系的國家紛紛不滿美國關稅壓力,紛紛醞釀對進口自美國的產品加征關稅。
據(jù)彭博社援引俄羅斯經濟發(fā)展部長奧列什金22日表態(tài)稱,從美國進口的汽車可能會成為俄方加征關稅目標。他在幾天前還表示,俄羅斯政府可能提高對美國筑路設備的稅率。這兩個舉措都是為了回應美國對俄羅斯重要的出口產品鋼鐵和鋁加征新關稅的行動。
加拿大決定從7月1日起對總值約128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征收報復性關稅,征稅清單包括鋼鋁產品、楓糖漿、威士忌、橙汁等。墨西哥已于6月初對部分美國商品開征最高稅率25%的關稅,蘋果、豬腿肉、奶酪、鋼鋁產品等均在清單之列。
印度官方也宣布,從8月4日起,美國產鷹嘴豆的進口關稅將上調至70%,其他美國進口貨如核桃、杏仁、硼酸、蘋果、診斷試劑等的關稅也將提高。印度稱,特朗普政府加征鋼鋁關稅,違反了全球貿易規(guī)則,并已損害到印度的出口。
土耳其自本月21日起對從美國進口商品加征總額為2.67億美元的關稅,加征關稅產品共計22種,包括煤炭、紙張、核桃、杏仁、煙草、大米、威士忌、汽車、化妝品、機械設備和石化產品等。
大范圍貿易損失風險加劇
業(yè)內人士指出,美國對進口汽車加征關稅將破壞全球產業(yè)供應鏈,傷害到包括美國企業(yè)在內的汽車廠商,惡化的貿易環(huán)境也將對更廣泛的產業(yè)帶來業(yè)績壓力。
美國商會稱,美國汽車生產在過去十年間增加了一倍,關稅“將對這個政府想保護的行業(yè)形成沉重打擊,并可能引發(fā)全球貿易戰(zhàn)”。
據(jù)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通用、福特和菲亞特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制造商去年進口近兩百萬輛汽車在美國市場銷售,其中大部分在墨西哥生產。特朗普政府的汽車關稅將令美國本土汽車廠商遭受打擊,并提高美國消費者購買成本。
德國大眾汽車、戴姆勒和寶馬也在美國均有汽車制造廠。寶馬是南卡羅來納州最大的雇主,其在這個州有超過9000名雇員。美國市場2017年占奔馳和寶馬品牌全球銷量的約15%,占大眾和奧迪品牌銷量的5%和12%。
沃爾沃汽車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塞繆爾森指出,沃爾沃的南卡羅來納工廠本來可以創(chuàng)造4000個就業(yè)機會,但如果美國設置貿易壁壘和限制,該工廠將無法實現(xiàn)預期就業(yè)目標。
美國世界貿易咨詢公司近期發(fā)布的研究報告顯示,關稅上調將導致美國消費者為價值3萬美元的進口汽車額外支付6400美元。
外媒普遍擔憂,考慮到汽車行業(yè)對地區(qū)乃至全球供應鏈的依賴,對汽車產業(yè)征稅可能導致的破壞性更不應低估。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曾經擔任家樂氏首席執(zhí)行官和布什政府商務部長、如今是美國對外貿易委員會主席的卡洛斯·古鐵雷斯觀點稱,貿易緊張將在第四季度開始產生顯著影響。
“受影響最大的將是美國企業(yè)?!彼f:“他們會報告糟糕的盈利。這將會打擊股市。更糟糕的是,會有人失業(yè),還將引發(fā)通脹?!?/p>
美國商會稱,美國汽車生產在過去十年間增加了一倍,關稅將對這個政府想保護的行業(yè)形成沉重打擊,并可能引發(fā)全球貿易戰(zhàn)。
多邊貿易體系受沖擊
美國持續(xù)施壓世界貿易組織(WTO),對多邊貿易體系形成巨大沖擊。
22日,美國駐WTO代表謝伊稱,世貿組織現(xiàn)有的貿易仲裁規(guī)則應該修改,提議在超出了規(guī)定的90天期限后才出臺的貿易仲裁結果都可以被否決。如該規(guī)則修改,將可能導致其他國家無法借助世貿規(guī)則對美在全世界范圍內發(fā)動的貿易摩擦進行反擊。
根據(jù)WTO現(xiàn)有規(guī)則,WTO設立的上訴機構負責審議成員之間的貿易爭端,上訴機構應該在規(guī)定的90天期限內完成審議工作,并提交仲裁報告,但這一報告需要得到世貿組織成員的批準才能成為決議。
此前,WTO一直奉行“負面共識”的原則,即除非所有成員一致反對上訴機構的仲裁,否則WTO的仲裁決議自動通過。而美國方面之所以在這個時候對這項在世貿組織內部延續(xù)了23年的規(guī)則提出修改,是因為特朗普正在全世界范圍內,向其他國家發(fā)動史無前例的貿易威脅和關稅運動,他想借此來打擊貿易伙伴。
路透社報道稱,在22日與會的各國代表中,沒有任何人支持謝伊所提出的“仲裁超期就可以被任意成員國肆意否決”倡議。
據(jù)路透社報道,WTO指出,裁決結果通常會超過90天的原因,是因為貿易爭端太過龐雜,且特朗普不斷阻止WTO任命上訴機構的新法官,讓裁決過程變得更慢。
另外,66個WTO成員支持一項訴訟,這項訴訟要求美國放行WTO任命上訴機構法官。
(責編:李欣欣)
- 1月新能源汽車競爭格局生變:小米首次超越賽力斯
- 比亞迪1月銷量超30萬臺:坐穩(wěn)中國銷冠,出口飆升83.4%
- 2024年全球車企銷量排行榜前十出爐,比亞迪427萬輛排名第五
- 深耕智能汽車技術!華為旗下引望智能申請“5D蟹行”“華爾茲掉頭”商標
- 通用汽車旗下Cruise大幅裁員50%,戰(zhàn)略重心轉向個人自動駕駛汽車
- 比亞迪擊敗豐田和寶馬,成為2024年新加坡最暢銷汽車品牌
- 首屆王朝盛典舉行:華夏風韻與未來科技并行,品牌文化與科技完美對話
- 2025首屆王朝盛典舉行:定義國潮美學,悅享朝粉盛宴
- 比亞迪盛世旗艦漢L唐L全新設計正式揭幕,龍顏美學全面進化
- 日本2024年EV銷量:比亞迪超越豐田,同比大增54%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