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國際婦女節(jié),這個起源于20世紀國際婦女為爭取平權而斗爭的節(jié)日,是每個女性共同的節(jié)日,也是國際社會對婦女權益和成就的尊重。
但就在前不久,一件與“女性安全”相關的事故引發(fā)了全網的關注和討論。一名23歲女孩在搬家路上,因貨拉拉司機多次偏航,從車窗跳出殞命,司機因此也被逮捕。
一個搬家是日常流動,一個搬家是例行工作,沒有蓄謀已久的加害,反而像各種誤解累積造成的慘案。
令人驚訝的是,在這個事件中,受害的女孩被網絡上各路人質疑:“多疑”、“神經質”、“被迫害妄想”,一時令這起事件陷入輿論漩渦。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西瓜視頻聯(lián)合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犯罪心理學家馬皚共同發(fā)起「讓女性更安全」計劃,一同討論:女性的不安全感到底因何而起?
女性感到不安全的來源,真的是因為她們“太敏感”嗎?
事實上,從世界范圍內,女性的安全權益是否得到保證,一直是一個巨大的問號。女性承受的恐懼,遠比想象的多。
根據(jù)聯(lián)合國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全球每10萬女性人口中約有1.3人被殺害,有35%的女性都曾經歷過身體或性暴力,這個數(shù)字在一些欠發(fā)達地區(qū)還更高。
相較于國外,國內女性的生活環(huán)境更為安全,根據(jù)全球最大的城市數(shù)據(jù)庫網站Numbeo顯示,中國犯罪率排名從2016年的88位下降到2021年的106位。
但即便如此。在女性保護問題上,還有很長一條路要走。
身處網絡時代,我們總能聽到各式各樣侵害女性的故事,穿得漂亮所以成為強奸犯的目標,外表溫順所以讓人販子有機可乘,打著愛的旗號對自己的伴侶、女兒拳打腳踢,“受害者有罪論”的這頂帽子又把她們徹底擊潰……我們探求暴力根源,卻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傷害都是無故發(fā)生。
女性的安全感,從何而來?
社會要怎么做,才能消除女性的不安全感?
這是一個系統(tǒng)性工程,牽涉到法律法規(guī)、基層建設,也涉及到社會共識。
中國犯罪心理學第一人,中國政法大學犯罪心理學家馬皚,在三八婦女節(jié)這天,通過西瓜視頻《新知十講》發(fā)布了兩則聚焦女性安全現(xiàn)狀的視頻內容,從犯罪心理探究暴力根源,為女性合法權益發(fā)聲。
在視頻中,他將犯罪者的心理畫像徹底剖析,歸納犯罪的動機和行為特點,同時也告訴我們,當所有人在談論女性被侵害時,最正確的目光應該是關注犯罪本身,而非對“受害者”進行指摘。
很多時候,我們總把女性對社會的貢獻抹掉,卻往往在案件和流言中對她們特意強調。每每女性受到傷害,大眾情緒的第一落點,就是迅速找到一個可以怪罪的人,用偏見審視悲劇的產生。但任何受害者,可能并非完美,但都是無罪的。
馬皚教授在講述關于“性侵害”的案件時舉了一個例子:
當侵害發(fā)生時,女性的外貌穿著常常變成別人的飯后談資,進而會忽略掉犯罪者本身。“誰讓你那么晚不回家?”“誰讓你穿著暴露?”“誰讓你和他說話?”“誰讓你不跑?”,女性以“受害者”的身份出現(xiàn),流言希望它的定語是“完美”。
女性為何被侵害?馬皚說,從過往的案例中,可以肯定的是,侵害的發(fā)生與女性穿著、打扮,言談、舉止沒有直接關系,更多與施害人的動機有關,而這些底層動機都不是單一的,是他們自己內心深處有一種惡念,希望能支配他人,或者想找機會表達對他人的憤怒。
任何理由,都不應該成為侵害者的詭辯,當我們與受害者對立,黑暗就更深了一分,很多受害者都是懷抱著對流言的恐懼才沒有退路。陽光的社會不應該讓女性來承擔他人犯罪的成本,更不應該用偏見造成二次傷害。
馬皚在視頻中提到,我國已經逐步形成并完善了以憲法為基礎,以婦女權益保障法為主體,包括《民法典》、《反家庭暴力法》在內的100多部單行法律法規(guī)在內的保障婦女權益的法律體系。得益于日益健全的法律法制和性別意識的提升,女性受害選擇求助法律而不是沉默的數(shù)量正在逐年上升。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女性,包括男性,也愿意站出來呼吁社會保護婦女。李星星案中,名人、機構、社會群體集體發(fā)聲,“姐姐來了”,“哥哥也來了”,用一次次的回響,救下一顆顆星星;
我們看到有越來越多的企業(yè),正在或愿意在招聘上、薪酬上、產假上建立平等的機制,激發(fā)女性在職業(yè)上的創(chuàng)造力,鼓勵女性在職場上發(fā)揮價值。
除此之外,還有那些在經歷侵害后選擇報警、發(fā)聲的女性。無論是匿名還是實名,她們的勇敢,幫助法律更快速地揭露、制止、懲罰犯罪,防止我們每個人的母親、姐妹、女兒不再受侵犯。
也正是這些站出來為女性發(fā)出聲音的人,讓我們周圍帶有偏見的言論越來越少,組成了一個個微小而有凝聚力的“善”,保護了我們更獨立的人格。
從事犯罪心理學研究的馬皚教授也是呼吁者之一。作為一名研究犯罪心理的專家,如今他站在臺前為女性發(fā)聲,用畢生所學剖析犯罪,在西瓜視頻開設《新知十講》專欄傳授犯罪心理知識,幫助我們辨別犯罪花招,借助法制科普,呼吁社會關注女性安全問題,也為更多女性提供,當危險來臨時如何自救的指南。
正如馬皚在《新知十講》視頻里所說的那樣,“團結在一起,保護自己,鼓舞他人。個體的勇氣與善舉,始終是照亮黑暗角落的光。 ”
我們要去遵守的,其實不是那些為束縛所制定的世俗規(guī)則,而是永恒的追求:內心的道德準則、鼓足勇氣的揭露、以及頭頂上的璀璨星空。
獲取更多女性安全自救指南,上西瓜搜索犯罪心理學家馬皚。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