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中國臺灣首店亮相,將在臺設立餐飲“黃埔軍?!?/h1>

3月29日,呷哺呷哺中國臺灣首店正式亮相中國臺灣南京西路商圈。試營業(yè)期間,高峰期翻臺率高達3.5,單日營收最高破10萬臺幣,高峰期平均等位半小時,首店迎來火爆開門紅。

據悉,1998年,臺商賀光啟先生將“一人一鍋”的臺式小火鍋引進大陸,創(chuàng)辦了呷哺呷哺品牌。時隔25年后,呷哺呷哺中國臺灣首店正式落戶,計劃今年將在中國臺灣設立8家餐廳,包含呷哺呷哺、湊湊火鍋、茶米茶等多品牌。

呷哺集團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賀光啟透露,臺灣餐飲業(yè)發(fā)展程度高,希望通過在中國臺灣市場培育更多的優(yōu)質餐飲管理人才,為集團全球市場擴張輸送精兵強將。

大陸“升級版”呷哺呷哺,定位臺灣小清新風格

呷哺呷哺中國臺灣首店坐落在臺北市南京西路商圈,該商圈為多元化的流行商圈,客流量大,消費群體以年輕新生代為主。餐廳總面積為160余平米,擁有57個座位。從餐廳設計裝修風格來看,呷哺呷哺餐廳整體呈現“小清新”“文青風”的主題風格,與臺灣年輕人的喜好相融合。裝修主題色以黑、白、橙色為主,結合木質家具、暖色調的光源,總體風格更偏向于自然的氛圍,在冷暖色調中彰顯出屬于年輕新生代的品味和態(tài)度。

在菜品設計上,呷哺呷哺也融合了地域特色,打造唇齒間的美味。呷哺呷哺創(chuàng)新使用“鍋中鍋”的餐具,推出大小鴛鴦鍋,固定的小鍋是養(yǎng)生菌菇鍋,而另一半的外鍋有五種鍋底可選,例如麻辣靈魂鍋、暖心豬肚雞鍋等。

以養(yǎng)生菌菇鍋底為例,該鍋底是研發(fā)團隊歷經數月研制而成,結合中西料理特點,采取中式湯底與西式工藝結合的方式。在食材處理上,將菌菇研磨得更細,使得入口有顆粒感,同時在菌菇湯中加入松露醬、菌菇醬提升香味,滿足當地消費者的口味習慣。

據悉,呷哺呷哺中國臺灣首店的商業(yè)模型屬于“升級版”呷哺呷哺,在鍋底和菜品方面進一步的優(yōu)化和升級,但仍堅持主打“一人一鍋”“高CP值”“套餐”“火鍋+茶飲”等的核心商業(yè)模式,目標消費群定位在大學生、白領等群體。

高峰期翻臺率達3.5,呷哺呷哺首店成美食“打卡地”

呷哺呷哺中國臺灣首店除了在產品創(chuàng)新上下功夫,讓產品成為消費熱點,,新開幕期間更提供了多項優(yōu)惠活動,從而更好地滿足消費需求,為顧客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

自試營運以來,呷哺呷哺中國臺灣首店取得了火爆的開門紅業(yè)績。數據顯示,高峰期翻臺率高達3.5,單日營收最高破10萬臺幣,日接待顧客超200人,高峰期平均等位半小時。“因我們近期推出百元套餐的重磅優(yōu)惠活動,有顧客從上午11點就開始排隊,周末訂座率超過80%,體驗后的顧客在Google發(fā)布的5星好評就超過200則。”呷哺呷哺中國臺灣相關負責人表示。

25年后鮭魚返鄉(xiāng),年內在臺開設8家餐廳

1992年,臺商賀光啟先生來到北京,從事珠寶首飾的加工和銷售。1996年,具有敏銳商業(yè)嗅覺的他,看到了北京的快速發(fā)展,他判斷未來餐飲速食消費將會成為剛需。經過兩年多對于產品的研發(fā)、口味的調試、原料的選擇等一系列籌備后,1998年他將風靡臺灣的小火鍋成功引進大陸,開啟了呷哺呷哺“一人一鍋”小火鍋的全新餐飲消費模式。隨著呷哺呷哺的快速擴張和發(fā)展,2014年12月17日,呷哺呷哺成功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被譽為港股“連鎖餐飲第一股”。

目前,呷哺集團已成為中國持續(xù)高速發(fā)展的餐飲集團之一,逐步構建成多品牌、多業(yè)態(tài),年營收超60億元,員工近3萬人,直營餐廳超千家的集團公司。業(yè)務覆蓋品牌餐飲經營、肉品加工、調味料加工、供應鏈流通、渠道銷售、工程設計等餐飲全產業(yè)鏈。

隨著呷哺呷哺中國臺灣首店的亮相,呷哺集團今年將在中國臺灣開設8家餐廳,初期規(guī)劃以臺北、臺中、高雄為主。據悉,呷哺集團旗下小火鍋“呷哺呷哺”、輕奢聚會型火鍋“湊湊”、歡樂燒肉“趁燒”、新式茶飲“茶米茶”等品牌都將陸續(xù)到中國臺灣開店。

臺灣市場的布局和擴張,賀光啟坦言,以臺式小火鍋來說,臺灣市場競爭相當激烈。但呷哺在大陸耕耘多年,在臺商圈早已累積足夠知名度,加上即將打通的全球會員系統(tǒng)以及集團品牌行銷等,讓呷哺剛回臺就可坐擁一定的基本客源,這也是勝于其他后進競爭者的品牌優(yōu)勢。

賀光啟還透露,臺灣餐飲業(yè)發(fā)展程度高,希望通過在中國臺灣市場培育更多的優(yōu)質餐飲管理人才,打造優(yōu)質餐飲人才的“黃埔軍校”,為集團全球市場擴張輸送精兵強將。據了解,呷哺集團此前曾與臺灣多所大專院校建立合作招聘儲備干部,該計劃有望再次啟動和擴大。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