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馬扎不掃碼就可坐 評論:拉低了共享經濟下限

(原標題:“共享馬扎”式炒作,拉低了共享經濟下限)

一家之言

從共享雨傘到共享馬扎,“共享經濟”逐漸從輿論聚焦和政策風口,成為了炒作營銷蹭熱點的“順風車”。

最近,北京長虹橋公交站的“共享馬扎”引發(fā)關注。據報道,“共享馬扎”與普通馬扎無異,僅是椅子面上多了一個二維碼,無需押金,掃碼可坐。有網友調侃,不太明白共享馬扎的生意邏輯——“不掃碼就坐,難道會把人彈走嗎?”據了解,馬扎僅投放一天就丟失過半。相關公司客服表示,已預料到馬扎會丟失,該行為算是公司項目的前期推廣。

繼共享單車后,共享充電寶、共享籃球、共享雨傘、共享睡艙……共享經濟大潮逐漸滲透到人們生活的細微之處。只是到了所謂的“共享馬扎”,好像有些不對味了:共享經濟似乎正從最初的資本風口,沿著一條奇怪的路徑發(fā)展而去,演變成一場“腦洞清奇”的營銷狂歡。

有人說這一所謂的“共享馬扎”頂多算是公益馬扎,不過,與其如此不如說是“廣告馬扎”更為合適。從公司客服的回應也能發(fā)現,醉翁之意不在酒,共享馬扎的根本目的不是共享而是一次低成本推廣——不得不承認,他們成功了。

近一年中,一大波共享經濟產品蜂擁而至,曇花一現。其中不乏有志于探索新商業(yè)模式的公司。但更多情況下,從此前的共享雨傘到共享馬扎,“共享經濟”逐漸變了味,從輿論聚焦的熱點和政策鼓勵的風口,成為了炒作營銷蹭熱點的“順風車”。

若從營銷角度,這樣的行為實現了最大程度的傳播。但一次次的“蹭熱點”,卻是對共享經濟在公共話語里的不斷污名化,導致投資方與公眾對共享經濟價值的重新審視。那些在該領域真正可能有所創(chuàng)造的公司,卻難免會被炒作埋沒,最終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huán)。

共享經濟作為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模式本身是值得肯定的,也是人類商業(yè)文明的一次進步。它提升了商品使用效率,能夠最大程度的物盡其用,也是節(jié)約社會資源的一種理想模式。在這一過程中,企業(yè)與消費者間的關系發(fā)生變化,這種變化也給企業(yè)帶來新的發(fā)展契機。

共享經濟發(fā)源于美國,但在互聯網+的政策鼓勵下,在中國得到了充分發(fā)展。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預測,未來幾年,共享經濟將保持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長,到2020年交易規(guī)模將占GDP比重的10%以上。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08-15
共享馬扎不掃碼就可坐 評論:拉低了共享經濟下限
共享馬扎不掃碼就可坐 評論:拉低了共享經濟下限,順風車 互聯網+ 馬扎 分享經濟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