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糧我買網多重夾擊“流血”上市)
背靠中糧集團的我買網籌備上市,但招股書中披露的業(yè)績卻是連年虧損。中糧我買網日前向港交所提交初步招股文件,根據文件顯示,該公司已連續(xù)三年半虧損,虧損總額達33.35億元。在業(yè)內人士看來,中糧我買網背靠中糧集團,在供應鏈上具有相對的優(yōu)勢,但整體的發(fā)展較為緩慢并未跟上電商行業(yè)的發(fā)展。
直視虧損
含著金湯匙出身的中糧我買網,在上市之前的招股書中并沒有交上一份漂亮的成績單。根據中糧我買網的招股書顯示,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公司連續(xù)三年都出現虧損,分別達到6.31億元、9.78億元和8.87億元。從2014-2017年上半年,中糧我買網在三年半間累計凈虧損達33.35億元。中糧我買網稱,公司預計在可預見的將來,仍會因繼續(xù)大量投資于配送基礎設施和技術平臺,在2017年與2018年繼續(xù)錄得凈虧損。。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何廣鋒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稱,如果中糧我買網接連虧損是為了開拓市場、技術研發(fā)等而導致資本投入,進而引發(fā)接連虧損,并不代表著中糧我買網在短期內沒有競爭優(yōu)勢,當前的虧損多是為了企業(yè)后期發(fā)力進行布局,當運營不斷完善和成熟時,未來將有可持續(xù)的增長力。
對于中糧我買網能否順利上市,何廣鋒稱仍需要看中糧我買網能否通過港股的盈利測試、市值/收入測試以及市值/收入/現金流量測試中的任意一項測試。招股書顯示,中糧我買網于過去3個財政年度接連虧損,并不滿足港股盈利測試中要求企業(yè)在過去3個財政年度至少5000萬港元的要求,市值與收入測試以及現金流量測試同樣不滿足相應條件。但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資人表示,近幾年港股對申請上市企業(yè)的要求有所松動,很多虧損企業(yè)都已經成功赴港上市。上述人士進一步稱,上市并不意味著企業(yè)可以立馬解決當前的現狀,或許會將原本就虧損的企業(yè)拖垮。
優(yōu)勢衰弱
中糧我買網在接連虧損的狀態(tài)之下,上市或將成為解套的方式之一。何廣鋒稱,對于高度虧損的企業(yè),緩解資金壓力是上市最主要的目的,通過上市可募集股權資本解決資金壓力。如果高虧損之下不上市,就需要靠債務融資造血,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則越來越高,未來還債壓力更大。通過上市進行股權融資以打造一個更合理的資本結構,當公司的體量達到一定程度時,還得依靠上市才能募集大規(guī)模的資金。
對于上市所募得資金的用處,中糧我買網稱將用于擴大海外直接采購能力,加強配送基礎設施,用于銷售、營銷以及用于研發(fā),包括開發(fā)及優(yōu)化在線大宗銷售平臺、大數據分析、智能推薦系統(tǒng)及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ǒng)。
從中糧我買網所募得資金的用處可見,中糧我買網正嘗試從多個維度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其實,從中糧我買網上線至今,中糧的產業(yè)鏈一直是中糧我買網在電商行業(yè)競爭中的核心優(yōu)勢,中糧我買網以中糧自有品牌起家,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一直保持著較高的水平,多輪融資的金額也被多數用于加大海外直采,拓展自有品牌。同時這些自有品牌不斷入駐京東、淘寶以及眾多第三方電商平臺。
一位不愿具名的國企電商負責人表示,對于大多數國企改制后發(fā)展的電商平臺來講,強大的供應鏈是平臺拓張市場的最初優(yōu)勢,平臺中的自有品牌在國企背書的情況下可獲取消費者的認可和信任,但電商平臺想要保持持續(xù)的獲客能力,就需要有不斷擴充新品的實力,而這些電商平臺一直難以擺脫原有的運營方式,效率緩慢是最大的痛點,拓展品類的速度遠遠跟不上流量增長的速度,最終導致消費者不斷流失。
如今,在中糧我買網平臺上,自有品牌的占比不斷縮水。招股書顯示,中糧我買網旗下?lián)碛?4個自有品牌,其中有9個品牌的獨家銷售權。截至2017年6月底,中糧我買網自有品牌及特色產品的收入占比只有29.5%,而普通產品的收入占比則為40.9%。
多重夾擊
中糧我買網屬于電商行業(yè)最初的試水者,早期發(fā)展憑借著中糧資源不斷擴張市場,然而隨著入局者的增加,中糧我買網的地位不斷被撼動。從當前中糧我買網的App可見,品類在逐漸拓展,生鮮時蔬、米面糧油、跨境購仍舊是主要品類,此外還涉及母嬰個護、廚具家紡等品類。擴展品類的同時,競爭對手也相應增加,京東系與阿里系涉及的范圍不斷擴大,超市、生鮮、跨境的品類比重不斷上升,尤其是天貓超市與京東超市在進行多輪較量后,無論是品類豐富度還是配送服務能力都在不斷提升。相較于此,中糧我買網的優(yōu)勢則不斷被削弱。
- 美恢復接收中國包裹,貿易政策突變引發(fā)物流界震蕩
- DeepSeek或再掀波瀾,可能對美股市場造成新一輪打擊
- 谷歌股價暴跌:收入增長放緩,人工智能支出引投資者擔憂
- 華為去年銷售收入超8600億元:ICT基礎設施穩(wěn)健,新業(yè)務快速發(fā)展
- 特斯拉CEO馬斯克身家暴漲,穩(wěn)居全球首富寶座
- 阿里巴巴擬發(fā)行 26.5 億美元和 170 億人民幣債券
- 騰訊音樂Q3持續(xù)穩(wěn)健增長:總收入70.2億元,付費用戶數1.19億
- 蘋果Q4營收949億美元同比增6%,在華營收微降
- 三星電子Q3營收79萬億韓元,營業(yè)利潤受一次性成本影響下滑
- 賽力斯已向華為支付23億,購買引望10%股權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