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訊,國內消費金融市場在各路資本的追逐下,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代。
消費金融進入利潤收割期
據證券時報報道,今年上半年消費金融公司的業(yè)績非常亮眼,其中有90%的企業(yè)實現了凈利潤的增長,在被調查的10家持有消費金融牌照的企業(yè)中,僅杭銀消費金融1家仍然虧損,其他多家消費金融公司同比均實現扭虧。
據稱,以中國銀行作為第一大股東的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已經超過去年全年,成為了行業(yè)凈利潤冠軍。2017年上半年,中銀金融實現營業(yè)收入20億元,同比增長125.73%;凈利潤6.45億元,同比增長192%。
相關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我國的消費金融市場從2008年至今一直在以較高速度在增長。2016年,我國消費信貸規(guī)模達到了,占到了個人信貸的70%。
根據此前網貸之家研究中心的統(tǒng)計,2016年消費金融公司發(fā)展勢頭迅猛,貸款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盈利能力明顯增強,不少公司實現扭虧為盈。
數據顯示,截至到今年年5月17日,國內10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公布了2016年財務信息,從它們披露的凈利潤數據來看,其中有7家在2016年實現了盈利,總凈利潤高達20億元。其中有4家公司凈利潤達億元。
此外,從公司成立時間上來看,除了蘇寧消費金融和杭銀消費金融以外,2015年之前成立的消費金融公司均已實現盈利。并且數據顯示,公司的盈利能力幾乎與成立時間成正相關關系,運營時間越長,盈利能力就越強。
進入2016年后,消費金融迎來了爆發(fā)期。在這樣的大趨勢下,創(chuàng)建金融消費公司變得更加有利可圖,因而有越來越多的資本涌入消費金融市場。然而,在消費金融領域狼煙四起之時,行業(yè)痛點也開始暴露。
在客戶資金全部納入第三方存管之前,一些消費金融公司已經出現了反洗錢工作不到位的情況。
對疑似洗錢“視而不見”
據報道,有消費金融公司的工作人員稱,地方金融辦在整改意見中要求該行業(yè)加強反洗錢審查。而多位消費金融平臺人士透露,盡管大多數平臺已經落實了政府要求的反洗錢審查業(yè)務流程,但仍有部分平臺存在僥幸心理,為了擴大業(yè)務規(guī)模對疑似洗錢的做法“視而不見”,間接幫助了個人大額投資者利用他人賬戶進行投資,令反洗錢審查形同虛設。
2015年7月,央行等十部委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促進互聯(lián)網健康發(fā)展的指導意見》,《意見》中明確要求互聯(lián)網金融平臺要堅決打擊非法集資、洗錢等互聯(lián)網金融犯罪行為。我國的反洗錢法律法規(guī)要求所有金融機構都要獲取、核實并記錄客戶的身份資料,如果將客戶資金納入銀行第三方存管,或許能夠有效減少這種反洗錢不作為行為。
傳統(tǒng)銀行在反洗錢領域比互聯(lián)網金融公司更經驗豐富,將互金平臺客戶的資金納入銀行存管系統(tǒng)之后,個別大額投資者在利用他人投資賬戶洗錢的行為將會受到管制。然而,單單是銀行第三方存管并不能杜絕灰色地帶,政府監(jiān)管的進一步到位才能減少利用消費金融平臺違法犯罪的通道。
有消息人士稱,未來消費金融的監(jiān)管將趨嚴,消費金融將迎來“擠泡沫”時期。
在網貸監(jiān)管趨嚴之后,一些P2P公司將消費金融當成了避風港,紛紛宣布轉型為消費金融平臺,行業(yè)亂象叢生以及同質化問題為消費金融領域催生了更多的泡沫。
然而,消費金融終究不是簡單的放貸生意,始終要回歸到普惠金融的本質,隨著監(jiān)管政策的逐漸明朗,消費金融市場一定會迎來去除泡沫,發(fā)現價值的凈化期。
- 特斯拉CEO馬斯克身家暴漲,穩(wěn)居全球首富寶座
- 阿里巴巴擬發(fā)行 26.5 億美元和 170 億人民幣債券
- 騰訊音樂Q3持續(xù)穩(wěn)健增長:總收入70.2億元,付費用戶數1.19億
- 蘋果Q4營收949億美元同比增6%,在華營收微降
- 三星電子Q3營收79萬億韓元,營業(yè)利潤受一次性成本影響下滑
- 賽力斯已向華為支付23億,購買引望10%股權
- 格力電器三季度營收同比降超15%,凈利潤逆勢增長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業(yè)績穩(wěn)?。籂I收增長超21%,凈利潤增長超11%
- 臺積電四季度營收有望再攀高峰,預計超260億美元刷新紀錄
- 韓國三星電子決定退出LED業(yè)務,市值蒸發(fā)超4600億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