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李書福的空中野心)
《財經》記者 王斌斌 陳亮 | 文
出行市場的戰(zhàn)火已經從地面燒到天空。
據《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雜志的統(tǒng)計,2017年全球有20個不同的團隊正在進行用于城市通勤市場的電動垂直起降飛機的研發(fā)工作。
吉利看到了,也抓住了機會。2017年11月13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正式宣布完成對Terrafugia的收購,Terrafugia有了它的中文名——“太力”飛行汽車。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對這筆收購頗為得意,“美國專家研究了十幾年,因為缺少資金來源研究不下去了,吉利花了大量精力、金錢買下這家公司?!?/p>
在吉利和李書福的努力下,太力正在從一家面向飛行發(fā)燒友的制造商,轉向更加注重在商業(yè)化運營和出行領域的制造服務一體化企業(yè)。
太力飛行汽車CEO周安告訴《財經》記者,正如李書福承諾的那樣,吉利正在整合吉利控股集團的全球資源和創(chuàng)新能力,全力支持太力實現(xiàn)戰(zhàn)略目標。
但這個市場并未成形,航空巨頭、傳統(tǒng)車企以及創(chuàng)業(yè)公司都盯著蛋糕。太力想要突圍并不容易。
太力的前世今生
2006年的麻省理工學院10萬美元創(chuàng)業(yè)大賽(MIT $100K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冠軍是Chirs Loose關于醫(yī)療器械表面改性的項目,而發(fā)展最火的無疑是Hubspot項目,2014年在紐交所上市,成為營銷自動化領域的標桿。當時的人們似乎不太會去記住第二名,一個飛行汽車項目。
比賽結束后不久,卡爾·迪特里希(Carl Dietrich)終于在麻省理工學院航空航天系完成了本科、碩士直到博士階段的學習。由于在校期間表現(xiàn)優(yōu)異,畢業(yè)前他獲得了萊梅爾森-麻省理工獎學金(Lemelson-MIT Student Prize)。
揣著3萬美元的獎學金,這名17歲就成為私人飛行員的博士拉著Anna Dietrich、Samuel Schweighart、Alex Min等其他四位麻省理工學院畢業(yè)生一起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創(chuàng)立了飛行汽車公司Terrafugia,他擔任CEO。之后,迪特里希被《波士頓商業(yè)周刊》等雜志評選為“40歲以下杰出40人”。
在迪特里希的帶領下,Terrafugia的第一代飛行汽車Transition?于2009年制造成功并進行飛行,2012年進行了迭代設計。
Transition?是一款采用折疊翼的兩座飛行汽車。其采用油電混合動力,巡航范圍達400英里,巡航時速為100英里,最高可飛10000英尺。其更是能在1分鐘內切換飛行和汽車模式。
該產品長6米,機翼可折疊,打開時寬8米,收起來僅2米,除了飛機的基本配置以及整機降落傘,它還有一系列汽車的安全配置,比如氣囊、預緊式安全帶、碰撞潰縮區(qū)等等。
由于法規(guī)等問題,Transition?將在美國銷售,并已收獲200個意向訂單。
2016年6月,公司宣布美國聯(lián)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簡稱FAA)批準了其申請合法飛行豁免權的請愿。FAA認定Transition為輕型運動飛機,其最大起飛重量不得超過1800磅。
不過制造業(yè)需要的不只是技術,更是一個資金密集的行業(yè),研發(fā)、制造都需要大量的資金。2006年公司剛成立不久,Terrafugia就在年末完成了第一筆近30萬美元的融資,之后陸陸續(xù)續(xù)跟進,股東最多時超過百人。
2015年,公司資金遭遇瓶頸,創(chuàng)始人多次來華,在此期間,Terrafugia和吉利發(fā)生了第一次的接觸。當時由于股東太多,戰(zhàn)略分歧增加,加上資金緊缺,公司的商業(yè)化進展緩慢。
吉利看到并抓住了這個機會。2017年11月13日,吉利正式宣布完成對Terrafugia的收購,Terrafugia有了它的中文名——“太力”飛行汽車。
伴隨公司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董事會架構也進行了調整:吉利集團副總裁李軼梵擔任董事長,貝爾直升機中國區(qū)前常務總經理周安(Chris Jaran)、Terrafugia創(chuàng)始人迪特里希成為董事會成員,分別擔任CEO和CTO。
周安告訴《財經》,CEO一職是他在收購過程中得到的,“李書福董事長親自面試,并邀請我加入太力公司擔任這一職位?!倍緞?chuàng)始人、原CEO迪特里希以及原董事會成員Koen Bouwer也留任,幫助公司穩(wěn)定發(fā)展。
李書福表態(tài)稱,將整合吉利控股集團的全球資源和創(chuàng)新能力全力支持Terrafugia實現(xiàn)戰(zhàn)略目標。
現(xiàn)任太力飛行汽車CEO周安曾就職聯(lián)合技術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s)和西科斯基飛機公司。聯(lián)合技術公司旗下有引擎制造公司、電梯公司還有其他很多部門,該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強調不要有跨部門的合作,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任務,不要相互影響。
而在吉利這個大公司里面,太力和周安能獲得更多的支持,“李董事長會說‘你們要互相合作’?!?/strong>
現(xiàn)在太力跟沃爾沃汽車、英國跑車品牌路特斯集團均有合作。沃爾沃在汽車安全性等方面是專家,而路特斯在輕質結構方面有著最先進的技術。周安更喜歡目前的工作環(huán)境,“我第一次能夠充分利用不同部門最優(yōu)勢的人力來幫助我的產品實現(xiàn)更快、更好、更輕、價格更優(yōu),這簡直太棒了?!?/p>
李書福的出行拼圖
吉利收購太力,制造能力是其次,關鍵是落子出行領域,在立體出行或者說三維出行領域進行長遠布局和卡位。
“飛行汽車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領域。我相信Terrafugia能改變未來的出行方式,并且引領一個新行業(yè)的發(fā)展。”在去年11月13日正式收購Terrafugia后,李書福表示。
官宣前兩天,李書福就在2017全球未來出行高層論壇透露了這個消息,“美國專家研究了十幾年,因為缺少資金來源研究不下去了,吉利花了大量精力、金錢買下這家公司?!?/p>
據《浙江日報》的報道顯示,雙方的接觸始于2015年,在2017年7月接近完成,但是一直沒有官宣。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常務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李東輝在去年8月接受《財經》等媒體采訪時透露,吉利在飛行汽車的布局并不是短期內的目標,而是長期的戰(zhàn)略規(guī)劃。
在他看來,“飛行汽車可以想象成是五年以前的無人駕駛,無論是市場需求,還是幫助一個國家的交通狀況的改善,是有很好的戰(zhàn)略前景的。”
在最新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組織架構中,太力飛行汽車與曹操專車并列,同屬于主要負責新業(yè)務板塊的吉利集團有限公司。換句話說,李書福希望把太力打造為一種空中和立體的出行方式而非簡單的新型交通工具。
知合出行有限公司總裁白荻看好這類出行方式。在她看來,出行工具是與時俱進,不斷演變的,雖然在當下三維出行有各種各樣的限制,包括產品技術本身和低空管制等等政策法規(guī)上的限制,但十年后的格局一定會發(fā)生改變,“因為從空間利用效率,解決大城市擁堵問題來講,三維出行更高效得多”。
但是作為出行方式,不是所有人都看好飛行汽車市場。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華區(qū)工業(yè)及汽車行業(yè)主席曾偉民認為這個產品的法規(guī)、安全性、成本等都遠超汽車。他告訴《財經》記者,多家美國的車企也在看類似項目,但“沒有什么人真的愿意花很多錢去做”。
“如果說共享模型,飛行器永遠在天上飛,成本尤其是燃油,是很大的比重,所以在經濟效益方面,并不是非常好的實現(xiàn)規(guī)模化的商業(yè)模式?!必惗鞴举Y深顧問曹犇對《財經》記者表示。
太力覺得這些問題可以解決。在商業(yè)模式上,根據Uber在美國的數(shù)據來看,周安認為市場每年對飛行汽車的需求量可能達到8000臺。在他2月參加的一個FAA會議上,相關官員就很明確地表示飛行汽車一定會出現(xiàn)?!拔迥曛笤诿绹蜁泻芏囡w行出租車,所以他們在討論大量飛行汽車出現(xiàn)后的航空管理問題。”周安告訴《財經》記者。
被吉利收購之前,太力的第一代產品就是為發(fā)燒友和高端客戶設計一個飛行器,它很難滿足普通消費者的需求。周安坦言第一代產品的用戶必須要有一個飛行員駕照,同時要有一個汽車駕照?!笆袌龇浅P?,就像是美國的單引擎通用航空市場一樣?!?/p>
但第二代產品就不一樣,太力將會面向更廣闊的市場,更加注重在商業(yè)化運營和出行領域,包括貨運和載客服務。他們發(fā)現(xiàn),飛行汽車的交通方式不一定要通過擁有它來實現(xiàn),也可以通過租賃、網約的方式來實現(xiàn)這類位移需求。
太力的第二代產品采用的是模塊化設計,將飛行器、搭載艙和地面車輛分離,避免法規(guī)上的一些約束和限制。
飛行器部分有四個升力風扇和一個推進器,設計時速超過200公里。飛行器可連接一個載人或物的搭載艙,在垂直起降點附近會有對接搭載艙的地面車輛等候。飛行器將搭載艙放置在車上后,地面車輛會將乘客或者貨物送到指定地點,飛行器則可以在該起降點接上另一個搭載艙去下一個目的地。
周安告訴《財經》記者,第二代產品售價預計約為100萬美元,未來主要服務于大公司,進行出行服務或者貨物運輸。當然吉利自己也有出行服務公司,例如曹操專車。從出行角度來看,“我們希望提供更便捷的點到點服務,并且目標是把服務價格降低到出租車費用的水平?!?/p>
知合出行所投資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酷黑科技同樣采用三體分離的方式,白荻認為三體分離其實可以衍生出很多初期應用的場景和商業(yè)模式,具有相當大的成功可能性?!霸诳深A見的未來,飛行工具和傳統(tǒng)汽車會是不同場景的互相補充,而不是完全的替代?!?/p>
洶涌而來的競爭者
立體出行或者說三維出行并非是只有吉利看好的市場。據《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雜志的統(tǒng)計,2017年全球有20個不同的團隊正在進行用于城市通勤市場的電動垂直起降飛機的研發(fā)工作。航空巨頭、傳統(tǒng)車企以及創(chuàng)業(yè)公司都盯上了這塊蛋糕。
歐洲航空巨頭空中客車和奧迪合作的Pop.Up項目與太力的思路極為相似。該產品也是一種模塊化概念的全電動自動駕駛交通工具,擁有連接地面或空中模塊的膠囊式客艙。雙方還將在空客的按需直升機平臺Voom上展開合作,在圣保羅和墨西哥城兩座城市由奧迪提供優(yōu)質的地面運輸服務,空客Voom提供直升機運輸服務,兩者快速銜接。
空客首席執(zhí)行官托馬斯·恩德斯(Thomas Enders)表示,“將天空作為第三維度加入城市交通網絡將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奧迪原全球CEO魯伯特·施泰德(Rupert Stadler)也希望“更好地學習如何與最佳合作伙伴一起,確保我們的客戶擁有無縫的多方式聯(lián)運體驗”。
不僅如此,空客迫切希望捍衛(wèi)“領空”不被車企入侵,除了和奧迪合作,它自行研發(fā)的單座、電動、自動駕駛的飛行汽車“Vahana”,已于今年1月完成首次完整的試飛。一款電動垂直起降(VTOL)的可容納四名乘客的技術驗證機CityAirbus準備在2018年底前首飛。
Uber作為共享出行服務商,也有強烈的意愿用更多的交通工具。它與NASA合作開發(fā)Uber AIR服務(即空中汽車出行服務),預計花費100萬美元開發(fā)和測試一種用于垂直起降飛行器的轉子系統(tǒng),并將制造出一款最初系統(tǒng)樣機。
同時,Uber還宣布已經跟部分航空公司達成技術上的合作,包括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機制造商Bell Helicopter、巴西航空工業(yè)公司、俄羅斯航空公司 (Aeroflot) 旗下子公司聯(lián)合遠東航空公司Aurora等。
巴西航空工業(yè)公司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qū)總裁關東元告訴《財經》記者,巴西航空工業(yè)公司正在與Uber一起研發(fā)一款小型垂直起降電飛機。雙方同時共同研究探索一個稱為“優(yōu)步飛行車網絡”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今年5月,Uber就發(fā)布了其“共享飛的”項目的概念視頻,并計劃在2020年前推出。
Uber航空工程部主管馬克·摩爾(Mark Moore)表示,巴西航空工業(yè)公司在采用全電傳操縱技術的飛機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認證經驗,堅信其能以合理成本將全電傳操縱技術應用于小型飛機。
車企方面,豐田汽車(TYO:7203/NYSE:TM)資助了日本初創(chuàng)企業(yè)Cartivator進行飛行汽車SkyDrive的研制。戴姆勒(PINK:DDAIF)選擇了Volocopter成為合作伙伴。
科技公司不甘示弱。去年,騰訊公司(00700.HK)等5家公司向成立三年的德國飛行汽車公司Lilium Aviation投資了9000萬美元,該融資將用于五座電動飛行汽車研制。此前該公司主要研發(fā)兩座垂直起降電動飛機,靠36臺噴氣式發(fā)動機驅動,這些發(fā)動機通過12個可移動的襟翼安裝在機翼上。其最大巡航速度達每小時超過180英里,可飛行近200英里,計劃在2019年進行首次載人飛行。
Google創(chuàng)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投資了2010年創(chuàng)立的飛行出租車公司Kitty Hawk,其首款兩座產品名為Cora,可像飛機一樣飛行,也能像直升機一樣起飛和降落,類似Lilium;一旦進入空中,就可使用單螺旋槳。目前它已經在新西蘭開始試點,希望最快在三年后,實現(xiàn)該飛行汽車的商業(yè)化。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特斯拉CEO馬斯克身家暴漲,穩(wěn)居全球首富寶座
- 阿里巴巴擬發(fā)行 26.5 億美元和 170 億人民幣債券
- 騰訊音樂Q3持續(xù)穩(wěn)健增長:總收入70.2億元,付費用戶數(shù)1.19億
- 蘋果Q4營收949億美元同比增6%,在華營收微降
- 三星電子Q3營收79萬億韓元,營業(yè)利潤受一次性成本影響下滑
- 賽力斯已向華為支付23億,購買引望10%股權
- 格力電器三季度營收同比降超15%,凈利潤逆勢增長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業(yè)績穩(wěn)?。籂I收增長超21%,凈利潤增長超11%
- 臺積電四季度營收有望再攀高峰,預計超260億美元刷新紀錄
- 韓國三星電子決定退出LED業(yè)務,市值蒸發(fā)超4600億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