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文/卞海川
“華為不造車,只做智能汽車供應商”
隨著全球智能駕駛的產業(yè)升級,激光雷達前裝市場正全面鋪開,2021年將成為量產元年,在此背景下,多家激光雷達廠商涌進市場,試圖分一杯羹。
華為雖然“不造車”,但其正逐漸扮演支撐各大車企智慧化轉型的重要角色,此前,華為曾發(fā)布車規(guī)級中長距96線激光雷達產品,將動輒數萬美元的激光雷達產品成本降至200美元,該產品在行業(yè)處于什么地位?華為能否依靠該產品顛覆整個行業(yè)?
1)何為激光雷達?
隨著無人駕駛領域的發(fā)展,激光雷達正逐漸興起并成為新的風口。據Yole Developpement預計,2019-2025年全球激光雷達行業(yè)年復合增長率約為28%。中國激光雷達行業(yè)發(fā)展水平較國外仍有提高的空間,到2025年,預計中國激光雷達行業(yè)整體發(fā)展水平將進一步和全球激光雷達行業(yè)領先國家縮小差距。
自動駕駛的環(huán)境監(jiān)測傳感器主要包括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與激光雷達。
分類 | 工作原理 | 目前主要應用方向 | 優(yōu)勢 | 劣勢 |
攝像頭 | 聽過攝像頭采集信息, 并進行算法識別 | 車道偏離預警、交通標志識別等 | 應用廣泛;價格低廉 | 受天氣影響大;依賴于樣本;算法復雜;穩(wěn)定性差 |
毫米波雷達 | 發(fā)射并接收毫米波, 根據相差時間測算距離 | 自適應巡航、自動緊急制動等 | 測距測速能力突出 | 無法辨識行人和對周圍障礙物進行精準的建模 |
超聲波雷達 | 通過超聲波發(fā)射與反射接收的時間差來計算距離 | 自動泊車 | 價格低廉;近距離探測精度高;不受光線條件影響精度高;采集信息豐富; | 不適合長距離測量 |
激光雷達 | 發(fā)射和接受激光, 以此測算距離 | 道路提取、環(huán)境建模、障礙物識別等 | 實時性好 | 工藝要求水平高;目前車規(guī)級少 |
(表1 環(huán)境監(jiān)測傳感器優(yōu)劣勢對比 TechWeb整理內容來源:電子發(fā)燒友,CSDN)
攝像頭是傳統視覺解決方案的基礎,價格較低,而且可以根據不同功能的要求安裝在不同位置上。
毫米波雷達是指工作在毫米波波段探測的雷達,波長 1~10mm,介于微波和厘米波之間,兼具微波制導和光電制導的優(yōu)點。
超聲波雷達是利用超聲波從發(fā)射到反射接收的時間差來計算與障礙物之間的距離,常用在泊車系統中。
激光雷達主要通過發(fā)射激光束來探測目標的位置、速度等特征量。
目前,大多數車企已基本實現L2級別自動駕駛,并開始逐步推出具備L3駕駛的車型,L2到L3的演進,標志著自動駕駛正向無人駕駛演進,這其中,激光雷達成為不可或缺的成員。激光雷達能夠對三維空間進行實時高精度重建,是高級別無人駕駛技術實現的關鍵。
種類 | 測距 | 體積 | 成本 | 可靠性 | 技術成熟度 | |
機械式 | 中遠距離 | 大 | 成本高且很難下降 | 不可靠 | 高 | |
半固態(tài) | 轉鏡 | 中遠距離 | 小 | 較低 | 可靠 | 中 |
MEMS | 中遠距離 | 小 | 較低 | 可靠 | 中 | |
固態(tài) | Flash | 近距離或遠距離低精度 | 較小 | 低 | 可靠 | 中 |
OPA | 中遠距離 | 最小 | 目前很高,未來有下降空間 | 最可靠 | 低 |
(表2 不同種類激光雷達對比(按掃描方式) TechWeb整理 內容來源:賽迪智庫)
按掃描方式劃分,激光雷達掃描方式有無機械轉動部件可以分為機械式、半固態(tài)、固態(tài)?;旌瞎虘B(tài)分為MEMS、轉鏡,純固態(tài)分為相控陣OPA、Flash。
種類 | 優(yōu)勢 | 劣勢 |
ToF | 響應快、探測精度高、廉價光源可實現 | 易受太陽光子和其他激光雷達干擾,不適合OPA光源 |
FMCW | 發(fā)射功率低,信噪比高,對人眼安全,對探測器要求低,抗干擾:長遠看,適合芯片集成,有望低成本量產 | 對激光源要求高、供應商少且技術成熟度低導致成本較高,旁瓣干擾、輕微延遲 |
(表3不同種類激光雷達對比(按測距原理)TechWeb整理內容來源:賽迪智庫)
按照測距原理可分為飛行時間測距ToF和調頻連續(xù)波FMCW。ToF與FMCW能夠實現室外陽光下較遠的測程(100~250 m)。
目前,行業(yè)主流技術路線為半固態(tài),隨著技術成熟度不斷提升,未來固態(tài)雷達產品或成為行業(yè)新趨勢。
2)國內外有哪些激光雷達廠商?
國外激光雷達產業(yè)起步較早,其中,Velodyne、Quanergy、Ibeo 三家國外企業(yè)發(fā)展歷史較長、技術成熟最高。
國內激光雷達企業(yè)起步較晚,但正快速崛起,目前參與該領域的廠商百花齊放,其中,禾賽、速騰聚創(chuàng)等公司的國產雷達產品在車企中應用最多,技術成熟度也相對更成熟。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yè)發(fā)展研究院,電子信息研究所,研究員,李雅琪在接受TechWeb采訪時表示,目前,激光雷達行業(yè)內主要的公司包括美國的Velodyne、Luminar、Aeva、Ouster、Quanergy,以色列的Innoviz,德國的Ibeo,以及國內的禾賽科技、速騰聚創(chuàng)、鐳神智能、大疆livox、華為、圖達通(Innovusion)等。
從產業(yè)應用及市場占有率來看,Velodyne等國外企業(yè),占據先發(fā)優(yōu)勢,占有較高的市場份額。我國禾賽科技等進入激光雷達領域后,憑借優(yōu)秀的產品性能建立了良好的口碑,銷售數量及營業(yè)收入均實現較快增長,國外廠商的市場占有率隨之不斷降低。
此前,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曾公開表示不看好激光雷達技術,主要原因是激光雷達產品成本太高,一套產品成本要數萬美元。
李雅琪表示,激光雷達作為曾經動輒幾十萬元“奢侈品”,其價格戰(zhàn)已然打響。廠商通過直接降低激光雷達成本,積極推進激光雷達規(guī)?;慨a。目前價格最低的激光雷達低至百美元。其中,激光雷達鼻祖Velodyne發(fā)布的Velabit激光雷達價格僅為100美元。
廠商 | 產品 | 售價(美元) |
Velodyne | HDL-64(2014年) | 75000 |
HDL-32(2017年) | 30000 | |
VLP-16(2018年) | 4000 | |
Velabit LiDAR(2020年) | 100 | |
Quanergy | M-8(2018年) | 500 |
Aeva | Aeries(2019年) | 500 |
禾賽科技 | PandarQT(2020年) | 4999 |
大疆-覽沃科技 | Horizion(2020年) | 800 |
Tele-15(2020年) | 1200 | |
速騰聚創(chuàng) | RS-LiDAR-M1Smart(2020年) | 1898 |
鐳神智能 | LS20B(2020年) | 999 |
(表4主要廠商激光雷達價格 TechWeb整理 內容來源:賽迪智庫)
李雅琪總結稱,短期內傳感器市場的需求主要為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但從長遠來看,一方面,隨著激光雷達的價格下降,激光雷達將從“奢侈品”向自動駕駛的“必備品”轉變。另一方面,單一種類傳感器無法勝任L4及L5完全自動駕駛的復雜情況與安全冗余,以以激光雷達為主、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為輔的多傳感器融合成為必然趨勢。
3)華為“96 線中長距激光雷達”在行業(yè)處于什么地位?
去年12月,華為發(fā)布了96線車規(guī)級激光雷達,公開資料顯示,華為的激光雷達定位為中距激光雷達,最遠可達到150米的探測距離,其水平視野可達到FOV120度視角。
在了解華為產品在行業(yè)處于什么地位時,首先需要考慮激光雷達的幾大因素。李雅琪認為,激光雷達最常見的顯性參數包括線數、探測距離、測量精度、測量準度、掃描頻率、垂直視場角、角分辨率、點云密度、功耗、集成度等。
隱性指標主要指激光雷達產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可量產性及使用壽命等,缺乏公開信息及可量化系統,可通過產品是否得到車規(guī)級行業(yè)認證、應用于整車廠或自動駕駛出租方案提供商的測試車隊或量產項目來側面了解。
廠商 | 主力產品 | 技術 路線 | 線數 | 探測 距離 | 測量 精度 | 垂直 視場角 | 水平角分 辨率 | 點頻 | 價格 (美元) | 功率 (W) | 信噪比 |
Velodyne | HDL-64E | 機械式 | 64 | 120m | 2cm | -24.9°至2° | 0.08°至0.35° | 1.3M(單) 2.2M(雙) | 75000 | 60 | 一般 |
HDL-32E | 32 | 100m | 2cm | -3.667°至10.67° | 0.1°至0.4° | 695k(單) 1.39M(雙) | 30000 | 12 | 一般 | ||
VLP-32C | 32 | 200m | 3cm | -25°至15° | 0.1°至0.4° | 600k(單) 1.2M(雙) | 4000 | 10 | 一般 | ||
Luminar | Iris | MEMS | - | 250m | 1cm | 30° | -0.1° | - | 1000 | - | 高 |
禾賽科技 | Pandar128 | 機械式 | 128 | 200m | 2cm | 40° | 0.1°至0.2° | 3.46M(單) 6.91M(雙) | - | 20/27 | 一般 |
PandarXT | 32 | 80m | 5cm | 31° | 0.09° | 640k(單) | - | 10 | 一般 | ||
速騰 | RS-LiDAR-M1 | MEMS | 125 | 120m | 5cm | 25° | 平均0.2° | 1.13M(單) | 1898 | 25 | 一般 |
大疆 | Horizion | 轉鏡 | 64 | 90m | 2cm | 25.1° | 0.03° | 240k(單) 480k(雙) | 800 | 12 | - |
Tele-15 | 128 | 320m | 2cm | 14.5° | 0.02° | 240k(單) 480k(雙) | 1200 | 12 | - | ||
華為 | 96線中長距 | 轉鏡 | 96 | 150m | - | 25° | 0.25° | - | 200 | - | 一般 |
鐳神智能 | LS20B | MENS | 16 | 200m | 3cm | 20° | 0.2° | - | 999 | 10 | 一般 |
(表5:各類傳感器的對比情況 TechWeb整理 內容來源:國金證券)
在產品參數方面,華為選擇的是半固態(tài)的MEMS微振鏡技術路線,通過與行業(yè)知名廠商對比發(fā)現,產品參數各有優(yōu)劣,但整體表現也未到行業(yè)領先水平。
在成本方面,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曾表示,計劃將激光雷達的成本降低至200美元,甚至是100美元。據產業(yè)鏈人士爆料,華為此次發(fā)布的激光雷達成本已經下探到200美元,對比國內廠商的主流激光雷達產品,華為的價格已經處于低位,在整個產業(yè)成熟后,華為未來更高性能的產品成本或將下探至100美元甚至更低。
在訂單量方面,北汽新能源品牌極狐 ARCFOX的新款產品HBT車型,將成為全球首個搭載華為激光雷達的車型,搭載3顆96線激光雷達。據國信證券提供的資料來看,目前華為也與國外知名車企簽約戰(zhàn)略合作協議,但其激光雷達產品是否已經有應用意向目前尚不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發(fā)展火熱的國內造車新勢力并沒有與華為完成合作。小鵬汽車下半年推出的第三款量產車型將使用覽沃科技生產的車規(guī)級激光雷達。蔚來今年的新車型將采用Innovusion(圖達通)與均聯智行合作開發(fā)的產品。理想激光雷達供應商還未對外公布。
與此同時,華為低成本解決方案也并沒有獲得全球知名車企的量產訂單。
李雅琪總結稱,從技術的角度看,目前激光雷達領域存在多種技術路線,各有優(yōu)劣,業(yè)界最終采用何種技術路線尚無定論。激光雷達領域競爭激烈、技術門檻高,國內外先發(fā)企業(yè)已在專利上進行了較多技術布局。
“華為雖然是激光雷達行業(yè)后入局者,但通過自身的研發(fā),其激光雷達主要性能參數已不亞于同技術路線先發(fā)企業(yè),已具備一定的趕超實力,但最終能否實現關鍵技術突破仍有待驗證。”李雅琪說道。
“從市場的角度看,華為率先占據優(yōu)勢地位。一是華為激光雷達直接面向前裝量產,憑借其在車廠的渠道影響力、經營的穩(wěn)定性,有望先于其他初創(chuàng)公司打開市場。二是得益于ICT領域光學設計、信號處理、整機工程等長期積累,華為重構了激光雷達的核心部件,包括發(fā)送模塊,接收模塊和掃描器,具備降低成本的技術基礎。”
事實上,華為激光雷達項目起步于2016年,目前首款產品已經完成車規(guī)級認證,近日,華為也不斷公開激光雷達領域相關專利,展現了進軍自動駕駛領域的決心,激光雷達的春天已來,華為推出的低成本產品也直接攪動了行業(yè)市場,打響了一輪價格戰(zhàn)。
參考文獻:中國銀河證券:汽車電子系列之一:激光雷達將迎產業(yè)化拐點
賽迪智庫激光雷達相關報告
國金證券激光雷達相關報告
- 特斯拉CEO馬斯克身家暴漲,穩(wěn)居全球首富寶座
- 阿里巴巴擬發(fā)行 26.5 億美元和 170 億人民幣債券
- 騰訊音樂Q3持續(xù)穩(wěn)健增長:總收入70.2億元,付費用戶數1.19億
- 蘋果Q4營收949億美元同比增6%,在華營收微降
- 三星電子Q3營收79萬億韓元,營業(yè)利潤受一次性成本影響下滑
- 賽力斯已向華為支付23億,購買引望10%股權
- 格力電器三季度營收同比降超15%,凈利潤逆勢增長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業(yè)績穩(wěn)健:營收增長超21%,凈利潤增長超11%
- 臺積電四季度營收有望再攀高峰,預計超260億美元刷新紀錄
- 韓國三星電子決定退出LED業(yè)務,市值蒸發(fā)超4600億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