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是什么,怎么拼?”和國內互聯(lián)網人士討論這個電商平臺,大多是一臉的好奇。但對外國人來說,它在服裝界的受歡迎程度堪比中國人的“淘寶”。
SHEIN,中文名希音,它的用戶遍布全球220個國家和地區(qū),在美國它的谷歌搜索量是Zara的三倍以上,受歡迎程度僅次于亞馬遜。在法國、西班牙、英國、沙特等,它是 App Store上排名第一的購物應用。今年5月,SHEIN取代亞馬遜成為美國安裝量最大的購物應用。
這個略微有些難拼的單詞背后,是一家徹頭徹尾的中國公司,總部在南京。SHEIN干的事情就是從國內市場拿貨,賣給海外年輕人。
這家被業(yè)界稱為“中國版Zara”的跨境電商平臺,主打自營生意,比曾經火熱的快時尚品牌更兇猛——幾乎所有連衣裙的價格都不會超過20美元,同品類的連衣裙在Zara、H&M的價格大概是 40-50美元。極致的低價拉動巨大的流量,在油管上,各種10萬+播放量的SHEIN服裝評測視頻隨處可見;在IG上,和SHEIN標題有關的帖子就超過285萬。
由于不主打國內市場,SHEIN的火爆曾經一度不被人知曉。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資本市場對其的好奇幾乎到了抓耳撓腮的地步。最近,有媒體報道稱,SHEIN最新一輪融資估值已經超3000億元,它正秘密籌備IPO。身后投資者包括集富亞洲、IDG資本、景林投資、紅杉中國、Tiger Global、順為資本在內的一眾知名VCPE機構。
當ZARA、H&M等快時尚在國內市場節(jié)節(jié)敗退,SHEIN憑什么靠著“快速大量上新”——這套看似已經被快時尚品牌們玩剩下的那套,征服美國年輕人?
紅杉在面料市場找到風口
在廣州外貿江湖里,有著這樣一段津津樂道的故事。
2017年,紅杉中國合伙人鄒家佳去廣州當地的中大布匹市場調研。這個占地70萬平、年交易額超5000億元的市場,是中國最大的布料市場。調研過程中,很多訪談對象提到了一家叫SHEIN的公司。他們這樣形容:在中大,這是每一個人都想合作的明星公司。
盡管如此,對于當時中國大多數的投資人而言,SHEIN仍然像是一個外來客:無人問津的外貿領域、創(chuàng)業(yè)者長居南京,社交媒體上幾乎看不到他們發(fā)聲。
1984年出生的許仰天,最初是在一家外貿線上營銷公司做SEO(搜索引擎優(yōu)化)。SEO是一門技術活,要通過各種手段來做搜索引擎的排名,讓你在搜索的過程中第一個看到品牌的詞條。
許仰天后來創(chuàng)業(yè),做的是跨境電商生意,網站用過很多域名,fashion(時尚)、outlets(折扣)、online shopping(在線購物)隨機組合——為了刷網站在谷歌的搜索關鍵詞排名。
他最先做的是婚紗,2008年左右,婚紗是僅次于數碼產品的跨境電商品類,靠賣婚紗賺到了第一波錢后又轉型做起了女裝,并將網站的域名固定為Shelnside,也就是SHEIN的前身。
創(chuàng)立了品牌后,許仰天抓住了Facebook、Instagram的移動社交紅利。很難說其中有什么技巧,就是找人到一些服裝搭配網站、社交平臺上找網紅,免費郵寄衣服和相機。作為回報,這些網紅發(fā)帖時要帶上Shelnside的品牌名字,然后團隊用一些技術手段,把這些網紅照片刷上榜,把流量轉化為銷量。
“你的廣告表現不好,90%是圖片問題,尤其Facebook移動端基本就是那張圖?!痹璖HEIN移動總經理裴暘此前在一場分享活動中總結說。
現在再提這一套,顯得有些過時,但在十年前,這些國外的網紅完全是免費在為SHEIN帶貨。這幾乎是個沒有風險的生意——許仰天直接把廣州十三行服裝批發(fā)市場里,商家的服裝拍照掛到網站上,一旦有客戶下單再去拿貨、送貨,甚至都不用擔心貨品積壓。
他們比前輩們更早意識到,單純依靠廉價勞動力的紅利賣產品會越來越難做,要塑造品牌、打造自己的供應鏈優(yōu)勢。
一個現實情況是,當時愿意做100件的小單子的工廠基本沒有,但是許仰天不信邪,哪怕自己給工廠補貼,也要做起來一個供應鏈中心。2015年,網站正式更名SHEIN,到2020年營收接近100億美元(約合653億人民幣)。
當我們再次回顧這家公司的崛起,可以發(fā)現SHEIN的成長軌跡——第一階段:用搜索優(yōu)化技術,結合網紅營銷帶流量;第二階段:利用中國工廠的產能,把國內的服裝行業(yè)整個搬到了國外,大量上新極致低價貨品。
每天上新千余款,價格幾十元
快、便宜、款式多,曾經是快時尚品牌們的致勝法則。ZARA創(chuàng)造了從設計、打樣到上架最快14天的紀錄。這套上新推動持續(xù)購買的模式,如今也是中國賣家最常見的玩法——從過去的韓都衣舍、拉夏貝爾,到如今各個淘寶中小商家。
SHEIN背后,有數百家中國工廠隨時待命,將打樣到生產的流程壓縮到7天。1個月的上新數量,就抵得上ZARA全年的上新數。一件運動衫4美元左右。
一位為SHEIN供貨的工廠負責人告訴「電商在線」,SHEIN對供應商的要求非常嚴格,有一套詳細的標準,利潤卻并不高?!暗且驗镾HEIN不愁訂單,不用擔心滯銷,回款快,所以很多工廠還是愿意接。”
今年1月,SHEIN公布了一份供應商招募計劃。在其官方微信賬號“SHEIN云工廠”上,SHEIN詳細說明了兩種供應商的招募要求。
對于沒有設計能力的供應商,SHEIN自己完成設計和制作第一件樣衣,然后由供應商包工包料完成生產。對供應商的要求是能在7-11天內交貨,并具備承接100-500件小規(guī)模訂單的快反能力。而對于具備設計能力的供應商,SHEIN則要求其在10-15天內完成從設計、制版、生產、交貨的所有工作,并具備1-500件的小單快返的生產能力。
兩者有著不同的界限。前者主要負責生產歐美女裝、中東女裝、主題女裝、男裝、童裝等,后者則負責瑜伽服、泳衣、歐美女裝、童裝、輕商務男裝(襯衫、POLO衫、西褲)、家居服、中東禮服、鉤織、毛衣、牛仔等。
這套玩法和現在很流行的賣工廠貨相似,SHEIN的自營生意,從設計、生產到銷售的鏈條掌握在自己手里,它承擔了銷貨的風險,但同時抓住了流量和話語權。
“它是很粗暴的一套方式,對工廠的考核也是偏產能方向。你能不能快速大批量地出貨。不能,那就不行?!惫讨卑椎乇硎?。SHEIN對供應商的考核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急采發(fā)貨及時率、備貨發(fā)貨及時率、次品率、上新成功率。
以獨立站方式把用戶抓自己手里,考驗前端用戶獲取和后端供應鏈能力。SHEIN過去幾年在做的事,從下游單純賣貨的銷售環(huán)節(jié)延伸到上游設計、生產環(huán)節(jié),再到中游的倉儲、物流,都是讓自己的護城河深一點。
SHEIN官網信息則顯示,SHEIN目前擁有中國、印度、美國東西海岸等地的六個物流中心,以及洛杉磯、列日、馬尼拉、迪拜、孟買、義烏及南京七個客管中心。
撕掉低價標簽
在評價電商平臺“多快好省”的四個維度中,SHEIN把快和省發(fā)揮到了極致。好的價格可以打出強競爭力,但是,勢必也會犧牲掉商品的部分質量或設計。一直以來,圍繞在SHEIN身旁的質疑并不少。比如,因為大量使用化纖和尼龍布料,曾被《每日電訊報》等多家媒體指責可能出現環(huán)保問題。
以及,依然是那個老話題:那些批量被“設計”出來的款式到底算不算抄襲?
在時尚圈江湖,LV、Gucci和Prada等品牌站在塔尖。一年兩季大秀幾乎決定了2周之后ZARA貨架上會掛著怎樣的衣服,也影響著下一季杭州四季青、廣州十三行這些批發(fā)市場的流行賣點。ZARA每年會派出大量設計師穿梭各大時裝周,以便第一時間“設計”出同款,也會準備高額律師費應對品牌的侵權訴訟。
SHEIN也同樣。有媒體報道,到2016年,SHEIN的設計團隊已經超過800人。這些設計師可以根據SHEIN自研的“追蹤系統(tǒng)”抓取各個服裝網站的圖片,參考不同國家的熱門搜索和趨勢,然后預測未來可能會流行的顏色、面料和風格,將元素組合設計出新的衣服款式。
但必須承認的是,當年輕人們越來越彰顯個性,他們正在逐漸拋棄涉嫌抄襲、仿制的設計,尋找新的漂亮衣服。以大量設計師品牌聚集的iFashion為例,上面的3萬賣家,每個月要推出60萬件新品,它們爭奪的都是同一個客戶群體——熱愛時尚、重視設計的酷小孩們。
SHEIN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在今年推出了設計師孵化器 SHEIN X。SHEIN X 的設計師只需要負責創(chuàng)作,制造、營銷和銷售交給SHEIN完成。設計師可以分享利潤,并保留自己的版權。今年4月,SHEIN已經開始每月推出新的設計師聯(lián)名服裝。在SHEIN的官網也可以看到SHEIN X被放在“新進貨品”之后的第二個板塊,十分醒目。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SHEIN的崛起軌跡很像拼多多——用便宜的工廠貨來打開一個基本客群,隨之而來的問題也讓人熟悉:低價在最大限度刺激了人們的消費欲望后,又該如何走入更廣闊的市場。當拼多多拼命上行時,SHEIN也不希望被貼上只賣低價產品的標簽。
去年6月,SHEIN首次推出了高端品牌MOTF,從今年4月公布的招商條件來看,對供應商的要求的確在放寬——出貨周期拉長到15-20天。價格上,5-75美元并不算貴,官網對MOTF的介紹也是“顧客無需支付高價位,就能享受到高端服飾”,走的依然是大牌平替的路線。
快和省可以為SHEIN短期內做到行業(yè)TOP,但如何做成長久生意,吸引更多的客戶進入到自己的生意體系里,這是SHEIN需要重新思考的問題。(來源:獵云網)
- 特斯拉CEO馬斯克身家暴漲,穩(wěn)居全球首富寶座
- 阿里巴巴擬發(fā)行 26.5 億美元和 170 億人民幣債券
- 騰訊音樂Q3持續(xù)穩(wěn)健增長:總收入70.2億元,付費用戶數1.19億
- 蘋果Q4營收949億美元同比增6%,在華營收微降
- 三星電子Q3營收79萬億韓元,營業(yè)利潤受一次性成本影響下滑
- 賽力斯已向華為支付23億,購買引望10%股權
- 格力電器三季度營收同比降超15%,凈利潤逆勢增長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業(yè)績穩(wěn)健:營收增長超21%,凈利潤增長超11%
- 臺積電四季度營收有望再攀高峰,預計超260億美元刷新紀錄
- 韓國三星電子決定退出LED業(yè)務,市值蒸發(fā)超4600億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