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十家精選層過會企業(yè)揭曉!
6月1日,極客網了解到,全國中小企業(yè)股份轉讓系統(tǒng)掛牌委員會2021年第10次審議會議(普通程序)于2021年5月31日上午召開,同輝信息(430090.NQ)精選層小IPO申報通過審核,成為年內第十家精選層過會企業(yè)。
資料顯示,同輝信息于2011年6月17日掛牌新三板,公司主營業(yè)務為向金融、展覽展示、教育、影院、交通、能源、零售等各行業(yè)用戶提供領先的視覺綜合解決方案及商用顯示產品銷售。商業(yè)顯示產品銷售即同輝信息代理銷售NEC商務投影機、LG顯示器等商用顯示產品。
在本次審議會議中,股轉公司針對融資租賃銷售模式、應收賬款、經銷模式向同輝信息提出了審議意見。
融資租賃銷售模式遭問詢
關于融資租賃銷售模式,股轉公司要求同輝信息:(1)結合三方合同情況進一步補充披露融資租賃銷售模式下,同輝信息實質前五大終端客戶銷售情況。(2)綜合考慮首付比例、貸款年限與設備使用壽命、產品市場價格走勢、客戶信用、購買目的等因素,補充披露相關合同回購風險。
據了解,同輝信息部分影院視覺解決方案業(yè)務采取融資租賃合作模式,對此,股轉公司要求同輝信息結合合同約定、業(yè)務實質以及可比上市公司的情況說明對融資租賃公司價款結算的具體約定,實際價款結算情況及與融資租賃公司向終端影院結算情況的匹配情況,實質上是否構成分期收款銷售。
同時,股轉公司還要求同輝信息說明,公司承擔回購義務是否具有商業(yè)合理性,約定回購的條款是否使公司實質上承擔了回購義務,是否實質上構成租賃交易或融資交易或附有銷售退回條款的銷售,收入確認方式及時點是否符合企業(yè)會計準則的規(guī)定。
以及,回購責任是否實質構成保證擔保,是否需要履行對外擔保相關程序;回購義務是否形成財務擔保,是否及如何計提預計負債;是否提供相關售后技術支持與服務,如何計價收費及進行會計處理;對融資租賃模式下擔?;刭徚x務對公司影響進行敏感性分析。
應收賬款長期未收回?
在應收賬款方面,股轉公司要求同輝信息補充披露:(1)紫光華山在訴訟中主張收取終端客戶宜春市大數據產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款項后再向公司支付款項是否在合同中約定,宜春市大數據產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的資信情況、溝通進展情況,紫光華山有關款項長期未收回的原因。(2)報告期同輝信息以“背靠背”模式簽訂合同的金額及回款情況。
具體來看,同輝信息2020年末存在賬齡2-3年的應收紫光華山款項1394.30萬元,賬齡4-5年的應收通廣電子款項723.97萬元。根據公開發(fā)行說明書的有關披露,紫光華山在訴訟中主張收取終端客戶宜春市大數據產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款項后再向公司支付款項;同時,通廣電子未從終端客戶收到剩余款項導致延遲支付款項給同輝信息,同輝信息與通廣電子達成了回款計劃,在通廣電子收到項目結算款項1個月內完成向同輝信息支付的工作。
股轉公司要求同輝信息結合與客戶的銷售合同進一步說明,同輝信息收入確認是否取決于終端客戶的銷售或回款,收入確認時點是否符合企業(yè)會計準則的規(guī)定,有關款項未單獨計提壞賬準備的依據是否充分。
同輝信息2020年末應收款項余額同比大幅增加且余額1年以上的比例有較大增加。股轉公司要求同輝信息進一步說明2020年末所采用的預期信用損失率與2019年比并未發(fā)生重大變動的原因,信用減值損失的計提是否充分。并要求保薦機構、申報會計師進行核查并發(fā)表意見。
經銷收入核查程序充分性被質疑
最后,關于經銷收入,股轉公司要求保薦機構及申報會計師比照《全國中小企業(yè)股份轉讓系統(tǒng)精選層掛牌審查問答(一)》說明針對經銷模式的核查程序,并要求同輝信息補充披露前述事項。
資料顯示,同輝信息報告期內商用顯示產品經銷收入占比較大,在2020年商用顯示產品經銷收入同比無明顯增長的情況下,2020年末相關應收款項同比增長22%。股轉公司要求同輝信息進一步說明原因,是否存在年末突擊銷售或經銷商囤貨的情形。對此,要求保薦機構、申報會計師進行核查并發(fā)表意見,并請說明經銷收入的有關核查程序是否充分。
- 美恢復接收中國包裹,貿易政策突變引發(fā)物流界震蕩
- DeepSeek或再掀波瀾,可能對美股市場造成新一輪打擊
- 谷歌股價暴跌:收入增長放緩,人工智能支出引投資者擔憂
- 華為去年銷售收入超8600億元:ICT基礎設施穩(wěn)健,新業(yè)務快速發(fā)展
- 特斯拉CEO馬斯克身家暴漲,穩(wěn)居全球首富寶座
- 阿里巴巴擬發(fā)行 26.5 億美元和 170 億人民幣債券
- 騰訊音樂Q3持續(xù)穩(wěn)健增長:總收入70.2億元,付費用戶數1.19億
- 蘋果Q4營收949億美元同比增6%,在華營收微降
- 三星電子Q3營收79萬億韓元,營業(yè)利潤受一次性成本影響下滑
- 賽力斯已向華為支付23億,購買引望10%股權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