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缺貨警報再拉響:產能接近腰斬 交期超6個月已成常態(tài)

《科創(chuàng)板日報》(上海,研究員 鄭遠方)訊,“缺芯”陰霾遲遲未散,Delta毒株的蔓延再為產業(yè)鏈蒙上一層陰影。據臺灣工商時報今日報道,MCU 6個月以上的交期已屬常態(tài),也就是說,Q3新訂單要到明年才能交付;供應緊缺態(tài)勢至少延續(xù)至年底,訂單能見度則直達明年上半年。供不應求下,價格逐季上漲。

另據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報告顯示,MCU短缺狀況在7月份加劇,交付周期達26.5周,以前通常為6-9周。

除去晶圓代工、封測產能供不應求,5G、電動汽車等下游市場需求激增等因素之外,疫情是此次MCU缺貨警報大作的關鍵原因。

東南亞地區(qū)是全球電子元器件生產重鎮(zhèn),受疫情影響,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多國管制措施相繼升級。由此,英飛凌、意法半導體、德州儀器、安森美等國際IDM大廠的當地廠房全面減少產能,產能僅剩此前的60%,疊加當地芯片物流因疫情出現延遲,交期進一步拉長至2022年。產能吃緊下,廠商更將大部分產能轉移至車用、高階市場,消費性MCU供給進一步吃緊。

此外,MCU廠商在東南亞地區(qū)的自有封測廠也同樣受到影響。當地政府封城管制導致到工率較低,即使獲得許可繼續(xù)運營,產能利用率還是大幅下降。預計今年年底前,這一問題都難以解決。以馬來西亞為例,有50家以上半導體廠商在當地設廠,當地封測產能全球占比約13%。之前歐美IDM廠一般在東南亞自有封測廠中完成后段封測制程,如今只能對外尋求產能支援。

更有產業(yè)鏈公司估計,本輪缺貨潮將延續(xù)至2023年。

圖|各公司MCU歷年不同時期交貨周期與未來貨期趨勢(周),資料來源:Future electronics,民生證券研究院

數據顯示,從MCU應用市場來看,車用電子、工控、消費電子、醫(yī)療健康分別占比35%、24%、18%、14%。民生證券分析師王芳、楊旭、趙晗泥指出,汽車、IoT領域或帶來需求的主要邊際變量:一方面,自動化、電動化趨勢下,電子電氣架構重構,MCU需求隨之變革;另一方面,IoT設備增長有望帶來MCU增量需求。

目前,國內MCU市場呈現玩家眾多、規(guī)模普遍偏小的現狀,且多為細分領域玩家,僅兆易(32 位)、中穎(8 位)體量較大,營收接近10億元。由此看來,國內MCU廠商還處于發(fā)展的早期階段,國產化趨勢下,看好MCU平臺型公司的出現。

民生證券上述研報建議關注已在MCU領域具備技術、產品優(yōu)勢的規(guī)?;髽I(yè),以及具有特殊定位的MCU廠商,包括:兆易創(chuàng)新是國內32位MCU龍頭廠商;中穎電子是8位MCU、家電 MCU龍頭;芯??萍际悄M+MCU平臺型公司;國民技術已布局32位通用MCU;樂鑫科技已布局WiFi/藍牙MCU。

極客網企業(yè)會員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1-08-16
MCU缺貨警報再拉響:產能接近腰斬 交期超6個月已成常態(tài)
《科創(chuàng)板日報》(上海,研究員 鄭遠方)訊,“缺芯”陰霾遲遲未散,Delta毒株的蔓延再為產業(yè)鏈蒙上一層陰影...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