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文林
編輯 | 楊博丞
題圖 | vivo
日前,vivo發(fā)布其最新款折疊屏手機vivo X Fold+,售價9999元起。2K+120Hz LTPO屏、高通驍龍8+旗艦處理器、浮翼式鉸鏈方案、四攝相機模組、蔡司聯(lián)明后置鏡頭、4700mAh電池......從配置上來看,這款折疊屏手機在硬件上延續(xù)了vivo以往“堆料到頂”的風格。
從2019年起,三星和華為雙雙推出自家首款折疊屏手機,其產品總能出現(xiàn)在大眾視野,既“神秘”又“多余”。一晃三年過去,折疊屏手機雖然還沒能成為“主力機”,但在2022年,卻也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一、大家都“愛”折疊屏?
放眼整個智能手機市場,三星、華為、榮耀、小米、OPPO等主流手機廠商均先后發(fā)布了折疊屏手機,尤其是今年,新款折疊屏手機發(fā)布消息頻頻。華為Mate Xs 2、vivo X Fold、榮耀Magic V等,僅2022年第一季度,就已有7家手機廠商、20款折疊屏手機進入市場。
與此同時,各家手機廠商在產品設計方面也是各有側重,找尋著自己的賽道。比如三星繼續(xù)打磨橫向和縱向折疊屏,以覆蓋不同用戶群體;華為的橫向折疊屏同時有著內折、外折兩種產品線;小米在第二代產品上調轉路線走向輕薄時尚;OPPO則瞄準了較小尺寸機型的市場需求;聯(lián)想試圖以moto的名義打造商務型產品。
進入到2022年,折疊屏手機不似以往為了“獵奇”和“炫技”,各家手機廠商這次是真的將其視為新增長戰(zhàn)略的重要一環(huán)。究其背后的原因,既有市場大環(huán)境下的趨勢所導,也有對破解企業(yè)增長瓶頸的內部所需。
據調查機構Counterpoint歷年提供的報告,自2017年起,全球手機出貨量已經連續(xù)五年出現(xiàn)下跌。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銷量下滑了7%,中國市場下降幅度為14%。而另一邊,自2018年至2020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從19.8萬臺增長至280萬臺,2年間增長就超過了14倍。Counterpoint預測,2022年底,這一數字將達到1830萬臺。
(數據來源:Counterpoint)
很明顯,如今的智能手機市場正在經歷一場銷量“寒潮”,而折疊屏手機有望成為這場“寒潮”中的“取暖”工具。
與此同時,當手機不好賣了,要想維持收入增長,就只能在提升利潤上下功夫,而手機利潤最高的地方在高端市場。
2021年,蘋果公司手機業(yè)務營收達1960億美元,比處于其后的三星、OPPO、小米和vivo四家企業(yè)收入的總和還要多;據蘋果2022財年第二季度財務業(yè)績顯示,該季度營收為972.78億美元,凈利潤為250.10億美元,蘋果的毛利率高達43.7%。
占據高端市場對手機廠商們來講,不僅意味著自身形象和市場競爭力的提升,還意味著更高的利潤和更大的話語權。而借助折疊屏產品,處于追趕地位的手機品牌有望實現(xiàn)“彎道超車”。
此外,屏幕信息呈現(xiàn)內容的多少取決于分辨率和尺寸,當分辨率達到人眼視網膜分辨能力后,更多的信息傳輸密度就要依賴顯示屏尺寸的增長。因此我們看到,從2010年到現(xiàn)在,智能手機屏幕已由3.5英寸增長至6英寸,甚至6.5英寸,以16:9的屏幕比例計算,顯示面積增長率接近200%。
隨著人們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地從智能終端產品中,獲取生產、工作和生活的相關信息,屏幕信息內容不斷增長和終端形態(tài)便攜化之間的矛盾,未來大概率將由折疊終端產品來解決。
無論是從市場數據,行業(yè)趨勢,還是企業(yè)經營、用戶需求,折疊屏手機似乎都被委以重任。但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折疊屏手機要真正“火”起來,遠沒有想的那么簡單。
二、折疊屏手機“雞肋”凸顯
據艾媒咨詢調研數據顯示,67.5%的受訪用戶不購買折疊屏手機的原因是“擔心其質量問題”,59.5%的受訪用戶則因“價格貴”沒有購買;對于折疊屏手機的期待,65.1%的受訪用戶表示期望折疊屏手機的硬件或軟件能夠得到改進。
在黑貓投訴平臺,關于折疊屏的投訴中,屏幕折痕、顯示故障、制造工藝差、鉸鏈損壞等等,都是創(chuàng)新的折疊形態(tài)所帶來的代價。
(數據來源:天貓平臺)
在不大的機身下加入一個復雜的鉸鏈,雖然能實現(xiàn)展開大屏,但鉸鏈也占用了大量的外屏空間,讓折疊屏手機外屏變成一個異性的長條形。而元器件在長期反復的彎曲循環(huán)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概率極高,也會影響產品的使用體驗。
同時,鉸鏈的厚度和重量也直接決定了整機的厚度和重量,而為了平衡屏幕增加和鉸鏈帶來的重量,有時不得不采用犧牲電池容量的方法。
以三星折疊手機Z Fold 3為例,該款產品的電池容量為4400mAh,同年早期發(fā)布的直板手機S21 Ultra的電池容量則達到5000mAh。顯示屏越大耗電量越大,而電池容量卻更小,產品性能處兩難境地,續(xù)航體驗不盡如人意,直接影響了折疊手機的體驗和普及。
(Galaxy Z Fold3 5G)
諸多問題匯聚之下,折疊屏手機就常常成為了一個顧此失彼的實驗品。而在產品設計之外,折疊屏手機的價格和應用場景也是阻礙其大面積鋪開市場的兩大障礙。
此前,小米在發(fā)布折疊屏手機Mix Fold 2的同時,也公布了其售后維修的價格,換一次內屏需要4899元,相當于換一次內屏,差不多一臺iPhone13就沒了。
但這也不能怪小米“獅子大開口”。據官方透露,小米Mix Fold2這塊是采用獨家定制的超高屏占比屏幕,成本是普通柔性屏幕的一倍,內屏還采用了新技術,功耗低造成了良品率低,成本可以說是進一步提升,內外兩塊屏幕單純成本就要4000塊以上。
無獨有偶,OPPO Find N配備的鉸鏈是首個實現(xiàn)懸停的水滴型鉸鏈,單個成本也要近800元,是目前市面上折疊屏鉸鏈成本的3倍。
(OPPO Find N)
本身就因良率較低、鉸鏈需要單獨設計研發(fā)、折疊蓋板方案待摸索等諸如此類的因素,大幅增加了折疊屏手機的物料成本。而一些手機廠商還在某些組件上追求“精益求精”,這使得折疊屏手機的整體成本和價格一直都居高不下。
盡管,現(xiàn)在已有不少企業(yè)開始平衡配置,拉低其銷售價格,但目前折疊屏手機的價格大都在萬元左右,處于智能手機價格梯度的最高端,超出了大多數消費者的承受范圍。
除次之外,折疊屏手機能否走向更多用戶,也在于其是否能為相應場景和潛在需求提供一個“軟生態(tài)”。簡單來說就是,要有更優(yōu)秀的操作系統(tǒng)、應用軟件以及更適宜的應用場景,使折疊屏手機與普通手機在用戶體驗上拉開區(qū)分度,以增加折疊屏手機的用戶黏性。當年蘋果能夠在短時間內重新定義智能手機形態(tài),關鍵就在于其運行的操作系統(tǒng)結合硬件來共同打造體驗。
目前折疊屏手機最容易被普通用戶感知的,是通過分屏+小窗將多個應用同時呈現(xiàn)的多任務體驗。理論上來說,多任務能夠帶來使用效率提升,但僅是這樣的改變難以讓人眼前一亮,距離真正意義上的改變交互,革新智能手機形態(tài),恐怕也還差得遠。
三、全產業(yè)改如何革新?
事實上,手機市場整體低迷并不只是外部環(huán)境所致,真正讓手機廠商頭痛的是近年來智能手機需求的明顯放緩。據行業(yè)分析公司Counterpoint最新數據表明,目前手機用戶的平均換機周期已超過31個月。
而此前中國移動終端實驗室發(fā)布的一份消費趨勢報告中也顯示,78.6%的用戶更換手機是因為舊機型的損壞、運行速度變慢/卡頓、內存不足等原因導致的被動換機,因為喜歡嘗鮮和定期更換手機的用戶僅占比15.5%。
想刺激消費者的購機欲望,只靠在既有的影像、快充、屏幕大小等方面的“微創(chuàng)新”,顯然已經是不夠了。
在這樣的認知下,折疊屏手機這種形態(tài)有足夠的辨識度,部分使用場景確實也能帶來更好體驗的品類,從需求上講可以激發(fā)消費者的換機需求,從技術上講則可以促進廠商的研發(fā)積累。
于是我們能看到,單在鉸鏈這一點上,OPPO Find N借助水滴形鉸鏈技術,把屏幕中間的折痕做到相對平整;為了打造航天級浮翼式鉸鏈,vivo 投入了遠超直板機三倍人數的設計研發(fā)團隊;榮耀Magic V則搭載了目前業(yè)界最薄的超薄懸浮水滴鉸鏈,做到了行業(yè)最小的彎折半徑......
(榮耀Magic V超薄懸浮水滴鉸鏈)
折疊屏市場一下子變得好熱鬧,原本僅僅是為數不多的品牌探索方向,到了今年就變成了主流品牌皆以高端定位,進入各自瞄準的市場空間。無論消費者喜歡怎樣的產品形態(tài),對厚薄、功能、造型有怎樣的追求,都能找到更符合自己的折疊屏。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要想做好折疊屏手機的產品升級,不僅要對屏幕、鉸鏈、結構、軟件系統(tǒng)等各類技術瓶頸進行集中突破,也要在硬件升級、軟件搭配、應用生態(tài)布局三方面做好同步。而這些并非是一兩家手機企業(yè)可以做到的,需要在每個環(huán)節(jié)上的參與者均有創(chuàng)新突破,才能帶動整個行業(yè)飛速向前。
而對于手機廠商來說,在推出更多折疊屏新品的同時,更應著手填平折疊屏的體驗升級與市場期待值之間的落差。畢竟折疊屏手機如何在應用體驗、使用手感以及功能性等方面,做出與智能手機之間的區(qū)隔,才是未來形成真正增長動力的關鍵之處??梢灶A見,折疊屏手機從“特色機”發(fā)展到“主力機”,還有很艱難的路要走。
- 特斯拉CEO馬斯克身家暴漲,穩(wěn)居全球首富寶座
- 阿里巴巴擬發(fā)行 26.5 億美元和 170 億人民幣債券
- 騰訊音樂Q3持續(xù)穩(wěn)健增長:總收入70.2億元,付費用戶數1.19億
- 蘋果Q4營收949億美元同比增6%,在華營收微降
- 三星電子Q3營收79萬億韓元,營業(yè)利潤受一次性成本影響下滑
- 賽力斯已向華為支付23億,購買引望10%股權
- 格力電器三季度營收同比降超15%,凈利潤逆勢增長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業(yè)績穩(wěn)健:營收增長超21%,凈利潤增長超11%
- 臺積電四季度營收有望再攀高峰,預計超260億美元刷新紀錄
- 韓國三星電子決定退出LED業(yè)務,市值蒸發(fā)超4600億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