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蘋果生產線回美風聲再起)
當選為美國總統的唐納德·特朗普稱,本周二已經與蘋果CEO庫克通話,商討了在美國本土建立蘋果生產線,制造iPhone和蘋果電腦的計劃。
中美貿易專家蔣兆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生產線移回美國,將為企業(yè)增加70%左右的生產成本,使得供應鏈更加復雜化,而且啟用機器人制造將不可能幫助美國將勞動機會遷回?!?/p>
蘋果目前在全球的18家組裝供應商中,有16家為臺資組裝工廠,包括富士康7家工廠、廣達3家工廠和和碩(Pagatron)2家工廠。所有供應廠商中,有14家位于中國,包括深圳比亞迪和南京仁寶電腦。
第一財經記者通過一位熟悉蘋果供應鏈的人士了解到,供應商在蘋果公司面前幾乎沒有話語權,如果蘋果要求供應商考慮把生產線轉移到美國,大多數供應商會選擇服從,增加的人力和物流的成本將由蘋果來承擔,美國政府可能對供應商在美國新建的工廠予以補貼。
IHS亞太研究總監(jiān)彭路平認為:“即使蘋果決定把生產線轉移回美國,時間節(jié)點仍然是不確定的。而且考慮到蘋果龐大的規(guī)模,完成這項計劃至少需要5至10年?!?/p>
開出優(yōu)惠條件
為吸引企業(yè)回流美國,特朗普表示,他不僅要降低公司稅,而且還要減少監(jiān)管。根據特朗普競選總統時的表態(tài),他將把資金回流企業(yè)的稅收從目前的26%降至10%~15%。蘋果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對于蘋果公司回流美國一事,有外媒報道稱:“蘋果公司早在今年6月就要求兩家iPhone的組裝商富士康(Foxconn)和Pegatron研究在美國研究制造iPhone?!蹦壳案皇靠岛蚉egatron均在中國大陸組裝iPhone。
蘋果公司一直認為,成本除外,把iPhone的生產線轉移到美國面臨的最大障礙是專業(yè)的問題。
彭路平告訴記者:“此前已經有一些制造商嘗試在美國重建生產線,但是對就業(yè)的促進作用非常有限,而為了降低成本,他們尋求自動化等其他途徑?!?/p>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盡管目前仍然很難去評估這樣的舉措對蘋果公司的財務意味著什么,但有必要就可能產生的影響提出警示。瑞士在線交易銀行SwissquoteBank市場策略主管PeterRosenstreich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蘋果生產線轉移可能不會有好的結果,事實上是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有問題。
下一個手機制造大國
在目前全球經濟低迷的狀態(tài)下,各個國家都在爭取把工作機會留在本國。印度總理莫迪今年5月份在與庫克會面時就曾強調,如果蘋果希望在印度開設零售店,就要在印度本土采購至少30%的零部件。印度還通過提高部件和設備的進口稅來鼓勵企業(yè)使用當地制造的部件。印度國家電子和信息技術部秘書AjayKumar曾表示,政府下一步的政策改革將鼓勵更多的本地工作來滿足智能手機的數字增長,“最終目標是減少進口。”
Counterpoint研究公司和班加羅爾商學院的一項聯合研究顯示,盡管目前印度本地制造或組裝的手機銷量只占該國手機銷售的6%左右;但在未來五年中,這一貢獻可能會上升到30%以上。該研究還表示,政府應該利用迅速增長的國內需求去吸引制造商生產更高價值的組件,比如電池、相機和半導體等。
然而,印度本土化制造的生產效率目前與中國和韓國等其他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研究顯示,中國智能手機的本土化制造率高達70%,韓國達50%。在印度制造計劃啟動之前,當地只有兩個手機組裝設施,而現在已經增加到大約50個。其中80%是本地公司,來自大陸和臺灣地區(qū)的各占約10%。這些工廠為世界領先的品牌組裝手機,其中包括三星和華為。富士康也正考慮在印度建立工廠。
印度政府智囊團NitiAayog的首席執(zhí)行官AmitabhKant在一份聲明中說:“在良好的政府政策鼓勵下,更本土化和資源投資,對于印度的整體經濟和我們的全球化品牌資產都將大有裨益?!?/p>
- 特斯拉CEO馬斯克身家暴漲,穩(wěn)居全球首富寶座
- 阿里巴巴擬發(fā)行 26.5 億美元和 170 億人民幣債券
- 騰訊音樂Q3持續(xù)穩(wěn)健增長:總收入70.2億元,付費用戶數1.19億
- 蘋果Q4營收949億美元同比增6%,在華營收微降
- 三星電子Q3營收79萬億韓元,營業(yè)利潤受一次性成本影響下滑
- 賽力斯已向華為支付23億,購買引望10%股權
- 格力電器三季度營收同比降超15%,凈利潤逆勢增長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業(yè)績穩(wěn)?。籂I收增長超21%,凈利潤增長超11%
- 臺積電四季度營收有望再攀高峰,預計超260億美元刷新紀錄
- 韓國三星電子決定退出LED業(yè)務,市值蒸發(fā)超4600億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