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微信正在內測一款名為“零錢通”的活期理財產品,與理財通其他產品不同,零錢通將具備支付功能,可用于微信內轉賬、發(fā)紅包、還信用卡等,與支付寶的余額寶、蘇寧支付的零錢寶等功能定位一致。
看上去,具有支付功能的活期理財產品早已有之,微信支付這次的更新并非引領潮流,反倒有拾人牙慧之嫌。不過,考慮到微信是一款擁有近10億用戶的超級APP,任何一個小更新,哪怕是過時的更新都有重大的影響,零錢通也是如此。不出意料,零錢通的上線將強化微信支付的用戶體驗,進一步提升其競爭力優(yōu)勢,對其他競對產品而言,無疑會帶來一定的客戶分流效應。
對筆者而言,一款“過時”的產品并沒有太大的分析價值,真正值得大家思考的是:當巨頭的一個“過時”的產品創(chuàng)新都能對行業(yè)格局帶來重要影響時,對行業(yè)而言,究竟意味著什么?
零錢通VS余額寶?No,是微信支付VS第三方支付
有很多人分析認為,零錢通的上線主要是沖著余額寶來的,進而得出了零錢通上線將擠壓余額寶優(yōu)勢地位的結論。其實,這一觀點存在一定的偏差。因為,對用戶而言,無論是零錢通,還是余額寶,都不是一款獨立的產品,而是兩個超級支付生態(tài)內的一環(huán),二者并無直接競爭關系,主要是通過強化各自支付工具的用戶體驗間接發(fā)揮效果的。
其實很簡單,市面上具有支付功能的活期寶寶理財何其多,但有一個能真正威脅到余額寶的地位么?并沒有。大家為何認為零錢通這么一款“過時”的產品會有此效果?歸根結底,還在于微信支付。所以,無論是零錢通還是余額寶,其最大的效果都在于提升支付工具本身的體驗和用戶粘性,支付工具的強大反過來促進產品本身競爭力的提升。
因此,本質上,零錢通的推出,影響的并非余額寶等活期理財產品,其真正的影響在于整個第三方支付市場。
零錢通之于微信支付,意義幾何?
作為一款支付工具,具有支付功能的活期理財產品很重要。第三方支付工具定位于小額高頻支付場景,雖然是小額,但由于高頻,需要預備的資金總額并不??;同時,既然是高頻,資金必須是活期,而在余額寶出現之前,活期資金基本沒有利息,這意味著用戶必須拿出2000元的資金放在支付工具的零錢賬戶上,且沒有利息。
對大多數用戶而言,2000元的蚊子腿也是肉,不會這么干,基本還是會選擇把錢放到定期理財中,通過信用卡或其他方式進行支付,然后再一次性還清賬單?;谶@個邏輯,用戶不會把太多的錢放在支付工具的零錢賬戶中,支付工具賬戶既然沒有錢,用戶也不會經常使用該支付工具進行付款。其結果便是,第三方支付在用戶眼中可有可無,很難普及開來。
余額寶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局面,活期、可支付、有相對較高的利息,對大家而言,就有了動力把需要進行日常交易支出的零錢放入余額寶。既然零錢都在余額寶,在進行支付時,自然也會選擇支付寶,支付寶的粘性便會增強,吸引更多的用戶,走上正向循環(huán)之路。
而對微信支付而言,缺少的便是這么一款具有支付功能的活期理財產品。當然,在強大的社交場景如微信紅包加持下,既便沒有零錢通,微信支付一路走來也是勢如破竹,但畢竟會失去一部分希望對零錢進行理財的用戶群。
零錢通的出現,對于微信支付而言,便是補齊了支付性活期理財產品的缺失,屬于用戶體驗上的重要升級,功能雖小,意義卻不小。
可以預計,零錢通會進一步強化微信支付對用戶的粘性。從影響來看,對其他競爭性產品便產生了分流作用。
行業(yè)啟示意義:真正的問題在于生態(tài)的失衡
最后,我們來升華一下,這件事情對行業(yè)而言,意味著什么呢?并不是表面的客戶分流和資金分流,而是暴露了行業(yè)生態(tài)的潛在問題。
對于中小支付機構而言,既便每天殫精竭慮地進行產品創(chuàng)新,無論多么好的創(chuàng)新,對行業(yè)而言都如石沉大海,激不起哪怕一片浪花。而對于巨頭而言,哪怕是上線一個幾年前的舊功能,都能掀起大的波瀾。仔細想一想,難道不值得憂慮么?
原因在哪里?其實只有一個解釋,那便是市場格局的失衡?;谶@個理由,網聯的上線才真正值得行業(yè)期待,不是么?
作者:薛洪言,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 微信公眾號:洪言微語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