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有貨,講了一個比新零售更高級的故事?

造節(jié)已經成了電商平臺的必備技能,在天貓雙11、淘寶雙12、京東618和蘇寧818之后,造節(jié)之風又蔓延到了垂直電商行業(yè)。日前,中國最大在線潮流販售平臺YOHO!BUY有貨舉辦“有貨潮流新品節(jié)”正式開幕。不過,相對于過往的購物節(jié)而言,“有貨潮流新品節(jié)”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玩法。

“有貨潮流新品節(jié)”不是純購物節(jié)

與電商行業(yè)的各類購物狂歡節(jié)不同,“有貨潮流新品節(jié)”并沒有將打折讓利放在第一位,促銷也不是這個活動的目的。正如“新品節(jié)”的名字一樣,有貨這個活動最大亮點是國內外1400+潮流品牌的2017秋冬季10萬+新品首發(fā)銷售,其中不乏Vans、converse、adidas originals、NIKE、STUSSY、RIPNDIP LA等知名品牌,以及含金量高的聯(lián)名和限量單品。潮流商品本身就追求日新月異的款式,消費者也不是價格敏感型人群,做好尖貨,才是這群人真正需要的狂歡。

與傳統(tǒng)購物節(jié)尤為不同的是,“有貨潮流新品節(jié)”不只是純賣貨,娛樂、活動乃至社交都是這個狂歡節(jié)的重點。潮流消費與娛樂明星就像一對孿生兄弟,潮流消費者往往是忠實的娛樂用戶;娛樂圈人士往往會是潮牌的忠實用戶,同時他們憑借著敏銳的時尚嗅覺也會參與到潮牌的打理之中,余文樂等明星都是知名明星主理人。有貨很早就采取娛樂+潮流戰(zhàn)略,簽約眾多明星主理人,“有貨潮流新品節(jié)”開幕式——全球潮流嘉年華現(xiàn)場,薛之謙、王俊凱、熱狗、蔡依林、周冬雨、羅志祥等中外明星潮牌主理人、藝人出席,潮流狂歡更像是一個娛樂圈盛會,與現(xiàn)在流行的音樂節(jié)或者明星嘉年華沒有不同。

有貨潮流新品節(jié)

在“一切皆媒介”的今天,“有貨潮流新品節(jié)”在事實上也起到了傳播潮流文化的媒體價值,讓更多人知道和交流潮流文化。潮流消費與普通物質消費不同,它是一種文化,一種興趣,一種生活方式,因此,媒體在其中的價值不可或缺。

事實上,有貨走過的路正是從媒體-活動-零售的三部曲。梁超在2005年賣房創(chuàng)立雜志《YOHO!潮流志》,2008年大面積做線下活動一度造成資金鏈危機,最后梁超將自己、父母、親戚的房子抵押貸款起死回生,在市場崛起后,YOHO!BUY有貨憑借著獨特的定位和對潮流的專注,在阿里、京東等超級巨頭的陰影下殺出一條血路,成了潮流電商市場的唯一也是最大玩家,年銷售超過20億元。

“潮零售”,一個更高階的故事

零售業(yè)正在受到移動互聯(lián)網、移動支付、AI無人化等技術的深刻影響,電商巨頭們都提出了自己的新概念:馬云的新零售、劉強東的第四次零售革命,還有張近東的智慧零售。這三個概念本質上都在說一件事:通過技術來提高零售效率,同時不再區(qū)分線上線下而是隨時隨地買買買,阿里、京東和蘇寧的零售戰(zhàn)略布局都是圍繞這個大方向在進行。

在有貨潮流新品節(jié)上,有貨講了一個更高階的故事。具體來說不同體現(xiàn)在這幾個方面:

1、不只是提高效率,而是重新定義消費,改變人們的購物方式。

全球潮流嘉年華這樣的線下活動,并不追求提高購物的效率,而是重新定義購物的方式。讓人們可以在活動上觀看娛樂表演、與明星近距離接觸,與潮流同好深度交流,通過提供一個線下交流平臺,滿足潮流消費者的“娛樂+社交+消費”的需求。

YOHO!打造線下交流平臺的野心不僅限于活動期間的嘉年華。事實上,YOHO!2017年重點之一便是開設線下潮流社區(qū)店YOHO!STORE,第一家店開在南京,不只是賣貨,還是潮流社區(qū),讓潮流消費者可以坐下來交流、休閑,有機會見到設計師、明星、展覽,甚至還是音樂的Live House。阿里、小米等互聯(lián)網巨頭都在從線上走到線下,比如天貓就啟動了三公里生活區(qū)戰(zhàn)略、盒馬鮮生則負責做社區(qū)中心。然而,這些玩法的本質都是在線下滿足消費者的生活消費需求,同時追求做到跟線上一樣的效率。YOHO!STORE卻不只是購物本身,而是一個文化娛樂潮流中心,購物被重新定義了。

2、不強調隨時隨地,而是面向一個族群深耕,滿足他們的多元需求。

新零售強調全場景,消費者無處不在地買買買,就連外賣也被歸納到新零售之中,蘇寧憑借著線下網點優(yōu)勢,還強調覆蓋更多人群,包括那些不會應用互聯(lián)網的老人。覆蓋盡可能多的場景、品類和人群,是新零售的追求。有貨的做法則是針對年輕潮流族群深耕,瞄準這個用戶群對于潮流品類的消費需求,以及周邊的娛樂、社交等需求來滿足。這種思路跟小米的做法倒很相似——通過MIUI聚集米粉用戶(年輕人為主),然后再向他們享受包括電飯鍋、簽字筆在內的百貨。

有貨做得更細,只做潮流用戶,幫他們連接優(yōu)秀的潮流品牌、獨立設計師和明星主理人,同時滿足他們獲取潮流信息和進行潮流社交的需求。正是因為針對這個群體深耕,所以可以比阿里、京東等超級巨頭可以更好地滿足他們,所以,才能在凡客、聚美優(yōu)品、唯品會等垂直電商不斷被阿里京東擠壓生存空間時,生存下來且不斷增長。有貨官方數據顯示,2016年銷售額已突破20億元,預計今年將保持60%-70%的增幅速度,100億目標已經在望。

3、不做頂部品牌,是真正的長尾經濟,早已將C2B變成了現(xiàn)實。

馬云在提出“五新”理念時,在闡述新制造時表示,“傳統(tǒng)的B2C制造將徹底轉向智慧化、個性化和定制化的C2B新制造?!蓖ㄟ^新零售可以精準把握甚至預測消費者的需求,再進行按需定制就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庫存,同時更好地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新零售的一個追求也是更好地滿足人們的個性化消費需求。也有人說,未來的世界,一定是“少數人為少數人生產”的小眾定制時代。

馬云

做在線潮流販售平臺的有貨就是最典型的長尾經濟,潮流消費本身就是個性化和定制化的。有貨所售賣的產品,50%以上的品牌是“非臉熟”品牌,同時擁有最多最精準潮流消費者的有貨,也是獨立設計師依賴的銷售平臺。一定程度上,有貨加速了國民潮牌的崛起。參加有貨潮流新品節(jié)的品牌,國內潮牌占比達到50%。有貨上明星潮牌、獨立設計師品牌已成為國內潮牌的兩大主要構成,近兩年均呈現(xiàn)迅速增長之勢,增速超過歐美、日韓等傳統(tǒng)潮流大國。可以說,C2B在有貨早已成為現(xiàn)實。

因此,可以看到不論是從重新定義購物方式,還是說專注于潮流用戶做個性化定制,都表明,有貨講了一個比“新零售”更高階的“潮零售”故事,也可以說,有貨本身就是一種與傳統(tǒng)電商有顯著不同的新零售,有不少理念正是電商巨頭做新零售所追求的。

我為什么看好有貨的“潮零售”?

相對于天貓, 京東.有貨所處的賽道更像是一個先鋒的潮流市場,能夠在天貓最具優(yōu)勢、京東高調入場的服裝電商賽道生存下來著實不易。從有貨的戰(zhàn)略布局來看,我對它未來的成長還是很看好的。

第一、阿里京東們不可能深耕潮流市場。

我們會看到阿里、京東每年都有時裝周這樣的活動來傳播流行和刺激消費,但流行不是潮流,它們并沒有主打潮牌,有貨的選品能力、潮流消費氛圍、對潮流用戶的需求洞察,一定是超過阿里京東的。而且,潮流消費市場本身就是一個小而美的市場, 阿里、京東不可能重點布局。換一個個角度來看,有貨與阿里、京東們反而可以成為伙伴,豐富平臺的品類,滿足用戶的潮流消費需求。

這是有貨的獨特之處——看看聚美優(yōu)品、唯品會們今天面臨的困境就知道了,美妝、服裝標品市場巨大,且很難形成壁壘,成為超級巨頭的菜只是時間問題,有貨突圍的核心就在于玩轉了“非標品+個性化+高頻+相對細分人群+內容=玩得轉的垂直平臺”這個公式,每一個元素都缺一不可。

第二,中國人的精神消費需求日盛。

馬云說中國未來最重要的是兩個H:Happiness和Health,Double-H也是阿里巴巴的戰(zhàn)略。我們看到的諸多現(xiàn)象,比如短視頻、直播風靡,《戰(zhàn)狼2》票房破紀錄、《中國有嘻哈》等網劇網綜巨爆紅的背后都體現(xiàn)出馬云這個預判,說白了,“飽暖思淫欲”的中國消費者日益重視精神需求。

精神消費如何體現(xiàn)呢?不只是數字文化娛樂產品,精神和物質消費不是絕緣的,反而可以融匯貫通,比如文化產品的周邊定制(如手辦),比如依靠賣品牌故事的奢侈品,再比如有貨的潮品都體現(xiàn)出了精神消費屬性。給物質產品加載精神屬性,也成為未來商業(yè)的一個重點方向,比如大閘蟹近年來日益受歡迎,就是因為它有了文化精神屬性,而不只是口味本身。有貨做的潮流生意本身就是物質+精神消費,中國潮流消費者、潮牌設計師越來越多也反正了精神消費日盛的趨勢。有貨的戰(zhàn)略布局如聯(lián)合明星潮牌主理人,做潮流社區(qū)店,在我看來也是精準地抓住了精神+物質消費的趨勢。所以我認為,在這波精神+物質消費潮流中,有貨一定會獲得增長。

第三,純賣貨在未來一定會被淘汰。

我們會看到,這些年街邊的水果攤、飾品攤等等都消失不見了,這不只是因為城管介入的原因,而是因為有更先進的零售方式出現(xiàn)了,比如百果園這樣的新一代水果零售店,不只是賣好吃的水果,還衛(wèi)生干凈,環(huán)境優(yōu)美,且不好吃的還可以退,也有微信支付、會員卡等信息化手段。這樣的趨勢日益明顯,那就是,賣貨不能只是簡單地賣貨,而是要賣體驗(百果園)、賣樂趣(萬達)、賣文化(有貨),否則再便宜,再便捷都不會有人買,這也是消費升級大環(huán)境下的必然。正是因為此,對于有貨構建潮流生態(tài)圈,賣體驗、賣樂趣、賣文化的理念,我還是很看好的。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09-12
為什么說有貨,講了一個比新零售更高級的故事?
造節(jié)已經成了電商平臺的必備技能,在天貓雙11、淘寶雙12、京東618和蘇寧818之后,造節(jié)之風又蔓延到了垂直電商行業(yè)。日前,中國最大在線潮流販售平臺YOHO!BUY有貨舉辦“有貨潮流新品節(jié)”正式開幕。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