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李虹含
盡管比特幣與ICO占金融業(yè)比重的規(guī)模不大,但是其所隸屬的互聯(lián)網金融、Fintech已暴露出來較為明顯的風險。
ICO緣何被界定為非法集資?9月2日,互聯(lián)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各省市金融辦(局),發(fā)布了《關于對代幣發(fā)行融資開展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整治辦函【2017】99號,其中明確,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公開代幣)本質上屬于未經批準的非法公開融資,涉嫌非法集資、非法發(fā)行證券、非法發(fā)售代幣募集,以及涉及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嚴重擾亂了經濟金融秩序。
在輿論的質疑,投資者的狂歡,監(jiān)管的警醒,后知者的懊悔中,無論你是否明白、了解。比特幣與ICO等幣圈新事物讓一部分人先富了起來,而這種暴富與實體經濟毫無關聯(lián)。ICO的暴富不是當年改革開放的揮汗如雨,下海熱潮;亦不是民企發(fā)展創(chuàng)業(yè),思路換代。它以金融科技Fintech為糖衣,包裹著投機、投資甚至騙局的內核,讓部分人暴富,讓一些人破產,也讓世人驚愕瞠目。
但比特幣、ICO等是否應隸屬于金融,對于金融體系的影響是什么?ICO緣何被界定為非法集資?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ICO界定為非法集資的法律依據
我國目前對互聯(lián)網金融進行規(guī)范的法律法規(guī)主要包括:《關于促進互聯(lián)網金融健康發(fā)展的指導意見》、《私募股權眾籌融資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yè)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以及《證券法(修訂草案)》等,這些互聯(lián)網金融相關法律規(guī)定明確了互聯(lián)網金融與非法集資的界限,同時對也逐步明確對互聯(lián)網金融中非法集資行為的監(jiān)管方向。
目前,能夠套用ICO監(jiān)管政策的是1998年頒布的國務院247號令《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yè)務活動取締辦法》,還有我國刑法中采用的2010 年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的《解釋》中,對于非法集資行為的重新定義。
根據該司法解釋非法集資是指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律規(guī)定,向社會公眾(包括單位和個人)吸收資金的行為,需符合非法性、公開性、利誘性和社會性四個方面的構成特征。
ICO幾乎符合四個特性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
第一,非法性。
ICO目前沒有指定監(jiān)管機構,其中文翻譯為“首次公開發(fā)行貨幣“,以貨幣之名行事,極易俘獲普通群眾的信任。大部分沒有金融科技基礎知識的群眾在識別分辨騙局與高科技面前存在基礎知識不足的障礙。而在《解釋》里,司法機關認為非法集資主要體現在未經批準和借用合法經營者兩種形式上。ICO沒有任何機構批準,其用途也是發(fā)行虛擬世界的數字代碼,依據此而募集的區(qū)位碼金,違反的法規(guī)包括《商業(yè)銀行法》和《證券法》和人民銀行發(fā)布1999 年發(fā)布的《關于進一步打擊非法集資等活動的通知》等規(guī)范性文件。
第二,公開性。
ICO通過互聯(lián)網進行白布書和募集說明書的發(fā)布。其傳播形式與傳播渠道更加簡捷和直接,且更具有傳染性。司法機關認定非法集資行為具有公開性不僅指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短信、網絡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還包括明知吸收資金的信息向社會公眾擴散而予以放任等情形。
第三,利誘性。
ICO以高額的回報為誘餌,幾乎所有的ICO項目負責人一開始都將貨幣初始發(fā)行與股票初始發(fā)行相類比,認為輔一上市將快速翻倍。ICO發(fā)起人在發(fā)布集資信息承諾高額退出回報作為吸引資金的誘餌。根據《解釋》中的定義:對于所承諾的回報并不僅限于現金給付,也可以包括非貨幣方式,包括產品、消費服務或者公司的股權等。ICO承諾的明目張膽就是虛擬貨幣,同時還承諾虛擬貨幣的增值回報。
第四,社會性。
目前ICO參與人數眾多,中國大媽已紛紛進場,ICO之所以適用非法集資罪,還包括其項目行為的社會性,向不特定對象集資行為。
同時ICO的風險已經逐步向多區(qū)域、多投資人群進行擴散,由于互聯(lián)網金融傳播的病毒性傳染特征,ICO募集人所實施的首次公開發(fā)行貨幣行為的輻射面連自己都難以預料、控制,并將風險蔓延至整個社會,等同于認定為向社會不特定對象進行非法集資。
非法集資的上述四個特點,ICO無一例外全部滿足。
二、ICO等虛擬貨幣是否隸屬金融?
金融產品有幾個典型特征,但其定義均對應于 “實體經濟“而言。
一是,金融相對于實體經濟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二是,金融產品的高流動、高風險性,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差異之處在于其強大的變現能力,也就是其高度的流動性;三是,金融發(fā)展的周期性。由于金融脫胎于實體經濟,所以在傳統(tǒng)經濟學理論當中,金融是實體經濟的晴雨表、穩(wěn)定器。
以此三個特點對照ICO等虛擬貨幣。
第一,他們幾乎完全獨立于實體經濟,漲跌不受任何實物資產的控制,沒有可參照實體。股票有公司實體、衍生品有實物支撐,即使是股指期貨、信用違約互換也是基于大類別的資產、信用池。但, ICO沒有。
二是, ICO超越國界的流動性與風險性。眾所周知,比特幣被詬病最多之處在于其暗網交易、洗錢便利和跨境便利;而ICO則是小部分投資者手中的硬通貨,也具有變現能力。與“傳統(tǒng)貨幣”只有流動性沒有風險不同之處在于,比特幣與ICO具有高流動性和極大的風險性。
三是,ICO不能夠反映實體經濟的任何特征,做不了穩(wěn)定器與晴雨表,目前來看,幾乎對實體經濟沒有任何意義。
綜上來看,除了全局高風險、局部高流動之外, ICO不符合虛擬經濟或傳統(tǒng)金融的幾乎所有特征。
但它切切實實地運行、創(chuàng)造著套利的機會。歷史上各種套利機會:如外匯套利依靠于國家的信用;股票套利依靠于公司實體;衍生品依靠于基礎資產或指數。但比特幣與ICO的漲跌依據于什么?是投資者的多寡,還是市場的情緒,或者是監(jiān)管的態(tài)度,還是信息傳播挖掘的速度……
無論是什么,看起來,比特幣與ICO距離實體經濟的距離都有點遠。它只是基于信息社會信息傳播的一種金融現象,需要新理論闡釋。
三、ICO對金融體系的影響?
截止2016年底中國金融業(yè)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8.4%,超過美國、日本等多數發(fā)達國家。這個比例與美國次貸危機前金融業(yè)附加值占美國當年GDP的比例基本一致。根據國家互聯(lián)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發(fā)布的《2017上半年國內ICO發(fā)展情況報告》顯示,2017年上半年,國內已完成的ICO項目共65個,融資規(guī)模折合人民幣達26.16億元,參與人次達10.5萬。2017年以來,以比特幣、以太坊為代表的虛擬貨幣價格和市值快速飆升,全球主要虛擬貨幣市值總和由177億美元增長至1000億美元。國內比特幣交易成交額為301.7億元,從全球范圍來看,人民幣比特幣交易占全球總交易量的30%。
盡管比特幣與ICO占金融業(yè)比重的規(guī)模不大,但是其所隸屬的互聯(lián)網金融、Fintech已暴露出來較為明顯的風險。
在中國金融圈有一句老話:逢新必炒,逢炒必輸。ICO和比特幣等作為金融圈新貴,遭到了熱烈追捧。
然而,可怕的是這一人民幣交易占比如此之高商品,核心開發(fā)成員里沒有一個華人,而ICO這一不成熟的幣圈新品種的交易幾乎全部集中于中國國內。
監(jiān)管部門以“監(jiān)管沙盒”的態(tài)度對待新生事物與Fintech,但脫離于實體的金融產品、工具,其所能夠產生的傳染性風險,仍不容忽視。
尤其是2016年中國互聯(lián)網金融交易總規(guī)模超過17.8萬億,占GDP比例達20%,互聯(lián)網金融用戶人數超過5億,參與比特幣與ICO等幣圈的人群也超百萬,如此龐大的交易規(guī)模與用戶基數使得互聯(lián)網金融風險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容易將風險引至傳統(tǒng)金融機構與金融風險易感人群,特別是當今中國社會無現金化、移動支付觀念的不斷普及深入,使比特幣、ICO可以致富發(fā)家的理念易于被廣大群眾接受。
一旦ICO出現輿情或風險將會使民眾的金融消費信心崩塌,導致嚴重的虛擬經濟的系統(tǒng)性風險。
通過上述總結可知,ICO項目中大部分包裹著金融科技的外衣,行龐氏騙局之實。最后,金融科技能夠服務實體經濟、造福普羅大眾應是判別其益弊的唯一標準。那么,ICO對實體毫無意義的金融是否屬于金融?對防風險毫無意義的ICO是否有存在的必要?首次公開發(fā)行貨幣,無監(jiān)管機構、無信用背書、無項目主旨,是否有存在的價值?“貨幣”二字混淆視聽,容易使普通群眾聯(lián)想為國家信用或銀行信用。
這種滿足非金融特點、非法集資特點的金融科技產品應用,互聯(lián)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的決定值得擁護與激賞。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lián)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