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慶:必須認清智能制造轉型的真實門檻

摘要:楊元慶亞布力論壇談智能制造誤區(qū)隨著人工智能的大熱,以自動化技術和人工智能等相結合的智能制造也越來越成為熱點話題,人們在談論機器替代人,憂慮未來智能制造下的制造業(yè)變革會不會造成大量失業(yè),而在剛剛舉辦的亞

楊元慶亞布力論壇談智能制造誤區(qū)

隨著人工智能的大熱,以自動化技術和人工智能等相結合的智能制造也越來越成為熱點話題,人們在談論機器替代人,憂慮未來智能制造下的制造業(yè)變革會不會造成大量失業(yè),而在剛剛舉辦的亞布力論壇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表示,媒體和公眾不能把智能制造簡單的理解為機器人、機械手臂、自動化的流水線等等,其實這是一種片面的理解和表達,不僅是媒體和公眾有理解局限,很多制造企業(yè)對于智能制造也還停留在“制造”端。

這番話出自12月1日在天津舉辦的“2017亞布力中國企業(yè)家論壇·天津峰會”上,作為亞布力論壇上的常客,楊元慶發(fā)表了題為《全鏈條智能化 制造企業(yè)的“智造”之路》的主題演講。亞布力論壇是中國頂級企業(yè)家定期聚會的最高端論壇之一,與其他論壇相比,亞布力論壇有一種特殊氛圍,在這里企業(yè)家關心的不止是企業(yè)的經營,生意的運作,還有更多的家國情懷、宏觀視角,很適合討論智能制造變革這樣的宏大話題。當下,全球制造業(yè)格局正在發(fā)生巨變,制造業(yè)在全球迎來大洗牌。發(fā)展中國家爭奪中低端制造業(yè),高端制造業(yè)回流至發(fā)達國家,中國制造業(yè)實際上正面臨“雙向擠壓”,這也是紛紛籌劃向智能制造轉型的背后驅動力。

智能制造話題雖然宏大,但楊元慶觀點的出發(fā)點卻是具體而有針對性的。在智能制造領域,楊元慶背后的聯想角色復雜,聯想不僅是中國最大的制造業(yè)企業(yè)之一,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IT生產商、中國最大的智能設備生產商,在智能制造革命中,聯想具有雙重角色,他既是變革的載體和試驗場,又是變革的賦能者和推動者,這樣的身份,使楊元慶觀察智能制造的視角與一般制造業(yè)企業(yè)家大不相同。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智能制造?

那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智能制造呢?在楊元慶看來,智能制造并不只是制造端引進AI、大數據、機器人等新技術和新設備那么簡單,而是涉及到對企業(yè)生產制造全流程的改造。智能制造不僅僅是“制造”環(huán)節(jié)的智能化,而是把研發(fā)、生產、供應、銷售、服務的制造全鏈條都串連起來的全面的智能化,是按照客戶的需求設計開發(fā)、采購部件、組織生產、精準營銷,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也就是說,智能制造不是制造業(yè)某一端的改變,而是一種由里到外的全鏈條式變革。具體而言楊元慶認為有三點比較重要:

其一,要實現智能制造,首先需要對制造業(yè)進行“數字化”改造。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實現制造全鏈條的數字化,掌握各環(huán)節(jié)產生的數據,這些數據是智能化的基礎。如果把智能化比作一輛汽車,那么數據就是汽油,是智能化的能源。

其二,光有數據還遠遠不夠,還要通過網絡讓數據連接起來、流動起來。只有通過制造的全鏈條全面互聯互通,打通企業(yè)的“任督二脈”,沒有聯網的數據在未來是沒有意義的,只有把數據網絡化,才能最終實現智能化。

其三,實現數字化和網絡化之后,繼而推進研發(fā)、生產、供應鏈、銷售、服務全鏈條的智能升級,實現研發(fā)智能化、生產智能化、供應鏈智能化、銷售端的智能化、服務的智能化......

破除幻象,認清智能制造的真實門檻

楊元慶的演講實際上指出了企業(yè)智能制造變革的真實門檻,有助于破除部分企業(yè)對智能制造急于求成的幻象。事實上,制造業(yè)企業(yè)向智能制造轉型,不僅不能靠玩概念和燒錢,即便是有了真心實意腳踏實地的執(zhí)著信念,也需認清自身客觀條件,認清通向智能制造之路的漫長與艱難。如果不能認識到這一點,將又是一場因智能制造而起的產業(yè)泡沫,即便耗費巨資購買了設備,也達不到智能制造的效果。畢竟,美國的“國家制造創(chuàng)新網絡”、德國的“工業(yè)4.0”,日本的“工業(yè)價值鏈”,還有中國的“中國制造2025”都不是隨便說說,而是舉國戰(zhàn)略。

以實現智能制造的基礎部分數字化和網絡化為例,對制造業(yè)的要求就非常之高,楊元慶稱,為了實現“兩化”,聯想在全球建立了9個數據中心,每天新增的數據量超過30TB,每天處理的數據超過150億條,這才只是個基礎。而在中國其他很多地方,一些制造業(yè)企業(yè)連存儲還在靠紙,一些企業(yè)雖然把數據上了電腦,但卻還沒有聯網、沒有云化。

沒有聯網的數據在未來是沒有意義的。制造業(yè)的兩化,不僅是企業(yè)要急需進行內網的搭建和改造升級,推動企業(yè)內網的信息化、高效化、扁平化,更要依賴各地政府對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強,只有擴大網絡覆蓋范圍,提高網絡傳輸速度,加快推進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才能夠反哺制造業(yè)的發(fā)展,讓產業(yè)鏈各環(huán)節(jié)的數據流通更加高效。

兩化僅僅是基礎,而在包括研發(fā)、生產、供應鏈、銷售、服務等全鏈條的智能化升級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將是一個高難度的跨越,比如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智能研發(fā)、比如生產中的個性化定制、供應鏈管理中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實現的供需預測、機器人客服等。

而事實就是,即便在全世界范圍內,率先成功實現智能制造的也只能是極少數有底蘊有實力有長期投入的企業(yè)。

AI戰(zhàn)略在其武漢基地的落地。武漢基地利用智能化手段串聯起研發(fā)、生產、供應、銷售、服務的全生命周期,按照市場需求設計開發(fā)、采購部件、組織生產、精準營銷,并提供服務。依托聯想的智能化解決方案,目前,武漢基地已經能夠滿足客戶對產品的個性化定制、訂單透明和精準交付的要求,不但把生產效率大大地提升,還能實現對于制造型廠商最難的需求預測,真正實現從信息化向智能化的跨越。還有合肥的聯寶,也是聯想在智能制造領域的示范基地,本周一,聯寶剛剛獲得中國制造2025高峰論壇暨2017中國制造年度頒獎盛典“2017中國制造十佳品質評選-杰出貢獻獎”。

對于中國來說,智能制造不僅是個企業(yè)界話題,而且關系到國家大的經濟布局,在本屆大會報告中明確指出“加快發(fā)展先進制造業(yè),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后,先進制造業(yè)已經被提升到了國家戰(zhàn)略層面的高度。

在西方國家有這樣一句話:To live well, a nation must produce well,說明制造業(yè)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最重要的體現。從這個角度看,智能制造轉型能否成功,將直接關系到一國的國際競爭力。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12-01
楊元慶:必須認清智能制造轉型的真實門檻
摘要:楊元慶亞布力論壇談智能制造誤區(qū)隨著人工智能的大熱,以自動化技術和人工智能等相結合的智能制造也越來越成為熱點話題,人們在談論機器替代人,憂慮未來智能制造下的制造業(yè)變革會不會造成大量失業(yè),而在剛剛舉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