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回歸中國:要想在AI獵場挖人并不容易

摘要:這幾天,谷歌高調重返中國引發(fā)業(yè)界關注。谷歌在中國成立AI中心,這是近十年來繼宣布退出中國后,谷歌在中國最大的動作,宣布這一計劃的谷歌云首席科學家、著名的華人AI女科學家李飛飛透露,谷歌AI中國中心將重

這幾天,谷歌高調重返中國引發(fā)業(yè)界關注。谷歌在中國成立AI中心,這是近十年來繼宣布退出中國后,谷歌在中國最大的動作,宣布這一計劃的谷歌云首席科學家、著名的華人AI女科學家李飛飛透露,谷歌AI中國中心將重點關注基礎AI研究,與學術界建立合作關系,提供AI和機器學習的教育支持。李飛飛絲毫不掩蓋谷歌中國AI中心想要吸引中國優(yōu)秀AI人才的野心,這是其成立的核心目的。

中國成為世界AI人才獵場

在宣布成立中國AI中心的當天,李飛飛領銜谷歌AI中國中心創(chuàng)始成員與學生開發(fā)者交流,招攬AI人才的意圖明顯。李飛飛坦陳提出和推動成立谷歌中國AI中心的原因,于私是李飛飛的華人身份下的故土報國情懷;于公則是中國“在AI領域已經成為最重要的領導者之一,中國在ImageNet、Kaggle、基礎科研等方面有巨大的成就”。

為什么中國AI領域是領導者就要來成立AI中心呢?深層次邏輯是人才。

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巨大成就,與中國AI人才資源的豐富不無關系,有數(shù)據(jù)顯示有超過60%的AI論文是華人寫的,中國人不少,大部分來自于學術機構和科技巨頭。BAT、華為等科技巨頭都在AI上大力投入,美團、滴滴、頭條、360等小巨頭也紛紛成立AI實驗室或者研究院,招攬頂尖AI人才,謀求AI技術與業(yè)務的結合。巨頭對AI的投入培養(yǎng)出更多AI人才,資本對于AI的興趣也日盛,中國出現(xiàn)了很好的AI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誕生了馭勢、商湯等AI明星創(chuàng)業(yè)公司。

這幾年,僅僅是關于AI的新媒體就有雷鋒網、機器之心、新智元等數(shù)十家,從側面反映了中國AI產業(yè)的繁榮。中國AI產業(yè)繁榮——培養(yǎng)和成就更多AI人才,這個邏輯很容易理解。今天,中國本土有不少世界級AI大牛,其中一些在特定領域如自然語言處理、個性化推薦技術、機器視覺上造詣深厚,號稱要AI First的谷歌自然有興趣。

谷歌對于中國AI人才的爭奪早有動作,今年9月谷歌母公司Alphabet就在中國開展了招聘,數(shù)個職位涉及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領域,包括軟件工程師、技術主管和研究科學家,當時就有人猜測谷歌可能在中國建立AI研究院——現(xiàn)在看來這個猜測應驗了。現(xiàn)在谷歌大張旗鼓來挖人,AI人才爭奪不再是暗戰(zhàn)??深A見,步谷歌后塵,更多硅谷巨頭如Amazon、Facebook、Apple會在中國建立AI研發(fā)部門,獵取中國AI人才。

中國將成為世界的AI人才獵場。

硅谷巨頭的一次強勢反擊

谷歌萬里迢迢跑到中國來建立AI中心,還有一個原因是對中國科技巨頭到硅谷挖人的反擊。

百度于2013年建立深度學習實驗室,成為中國最早啟動AI戰(zhàn)略的科技巨頭。做好AI的先決條件是人才,當時很多AI人才,特別是華人AI科學家在美國尤其是硅谷的較多。百度很早就跑去硅谷挖人,它在2013 年 4 月就在加州庫比蒂諾建立深度學習研究中心, 2014 年 5 月又成立硅谷人工智能實驗室, 百度美研院當時就已超了 100 人。當時外媒報道:百度墻角挖到了谷歌、微軟們的后院。

這種做法卓有成效,2013年百度便挖來了Facebook 資深科學家徐偉和前 AMD 異構系統(tǒng)首席軟件架構師吳韌。 2014 年,Google 大腦締造者吳恩達加入百度任首席科學家更是成為AI行業(yè)的大事件。 同年 6 月,NEC 美國智能圖像研究院負責人林元慶加入百度任深度學習實驗室主任,在這些“領頭羊”之外的高級AI人才更是不勝枚舉,成為百度1300+AI軍團的一支重要力量。

今天阿里、騰訊在技術層面也都將AI視作公司級長遠戰(zhàn)略,它們同樣對人才十分重視,或許是受到百度到硅谷挖人做法的啟發(fā),它們不約而同地跑到美國挖人。

馬化騰將人才歸納為AI的四大要素之一,5月2日,騰訊宣布任命語音識別技術頂級專家俞棟博士為AI Lab(人工智能實驗室)副主任,并成立美國西雅圖AI實驗室,俞棟正是騰訊從微軟挖來的技術大牛,之前的身份是微軟研究院語音和對話組(Speech and Dialog Group)首席研究員。

5月26日,天貓在美國宣布構建“天貓硅谷新品實驗室”,組建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全新科技研發(fā)體系,發(fā)布全球前瞻性產品,定義新商業(yè)新零售未來。今年10月阿里巴巴宣布成立達摩院,未來三年投資1000億美元給新技術,面向全世界發(fā)布“求賢令”,廣納技術人才,轟動業(yè)界。

不只是BAT,就連滴滴這樣的小巨頭,也跑到硅谷布局。今年3月,滴滴宣布在硅谷成立滴滴美國研究院,主要是為了吸引無人駕駛領域的人才——無人駕駛是AI的重點應用領域。

硅谷巨頭們辛辛苦苦培養(yǎng)的AI技術大牛被中國科技巨頭挖走,他們自然不能坐視。從一個小故事可以看出谷歌對挖人的態(tài)度,這個故事是已離開阿里的前B2B公司CEO衛(wèi)哲講的:

2009年,馬云帶隊去美國考察一些一流的公司,其中有蘋果,谷歌,微軟等等。見這些公司,衛(wèi)哲通常會問一個問題:“誰是你們的競爭對手?”微軟CEOSteve Ballmer回答這個問題,一口氣講了45分鐘,我和蘋果競爭,跟索尼競爭,跟Cisco 競爭,跟Oracle競爭,我是如何跟他們斗爭的,如何消滅他們的。而谷歌創(chuàng)始人Larry Page的答案是:NASA(美國宇航局),Obama administration(奧巴馬政府),是我的競爭對手。誰跟我搶人,誰就是我的競爭對手。

從這個回答可以看出來,谷歌比微軟更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創(chuàng)始人的思維方式,不是在關注狹義的競爭對手,而是在關注人才。既然有“誰跟我搶人,誰就是我的競爭對手”的認知,就不可能放任中國科技巨頭去硅谷挖人,因此可以認為到中國挖人是谷歌的反擊。

未來,中美科技巨頭的AI人才爭奪戰(zhàn)將在全世界范圍內展開,全世界都是AI人才的獵場。

谷歌們這次想要挖人卻不容易

2006年,我在南大軟件學院就讀,當時學長學姐最難拿到的offer不是國外名?;蛘連AT的,而是谷歌——如果一個本科生拿到谷歌的技術offer就是傳奇??梢哉f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谷歌都是技術人才的圣地,不只是給優(yōu)厚的薪水,還有很好的研發(fā)環(huán)境。

然而,研發(fā)環(huán)境不只是由源源不斷的資金、高端的研發(fā)設備、寬松的研發(fā)氛圍、耗資不菲的辦公室所構成,應用場景不可或缺。歷史上諸多技術實驗室,如貝爾實驗室的輝煌,都是由多個因素成就的,任何一個關鍵因素缺乏都會讓人才凝聚力一夜之間消失。

2010年谷歌退出中國后,我再也沒聽到有多少人以拿到谷歌的offer為榮了,曾經看上去不那么高大上的BAT、華為反而成了中國技術類人才更理想的選擇,他們的硬件條件或許不如谷歌優(yōu)渥,但他們的產品可以影響億萬用戶,這對技術人才來說是一種重要的自我實現(xiàn)。

回到AI上,它比任何技術對于實踐環(huán)境要求都要高——AI的基礎是深度學習,深度學習需要有大量的數(shù)據(jù)和場景,算法只有不斷對數(shù)據(jù)學習、在場景驗證后才能形成正循環(huán)自我完善。正是因為此,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術機構的學者進入企業(yè),不是要高薪,而是要數(shù)據(jù)、場景和計算力。谷歌在中國大力推廣深度學習框架TensorFlow,也是看中中國這個最大的互聯(lián)網市場所擁有的數(shù)據(jù)和場景。

場景是谷歌們在中國匱乏的。有人說,谷歌因為客觀原因在中國沒有實際業(yè)務,然而這不是關鍵。微軟、Amazon、蘋果等在中國開展業(yè)務的國際巨頭地位也大不如前,BAT、華為等“地頭蛇”已經強勢崛起,在各個領域取得領先,特別是近年來風靡的內容分發(fā)、移動支付、共享單車、新零售等新型業(yè)務,更是沒國際科技巨頭什么事。在中國市場,國際科技巨頭已經輸了。

沒有場景,就沒有數(shù)據(jù)。因此,谷歌們跑到中國挖人開出再高的薪水待遇都不夠,還得要解決數(shù)據(jù)和場景的問題,否則難以吸引頂尖的本土AI人才,畢竟這些人不會把錢放在第一位考量。而且,中國科技巨頭不缺錢。特別是BAT和華為正在加強對原創(chuàng)技術的投入,一方面,在數(shù)據(jù)庫、操作系統(tǒng)、AI平臺、芯片等底層技術上投入大量資金,碩果累累;另一方面,在量子通信、機器視覺、自動駕駛自動駕駛等前言技術上發(fā)力" data-target-sentence="另一方面,在量子通信、機器視覺、自動駕駛等前沿技術上發(fā)力">前言技術上發(fā)力。中國科技巨頭對于技術有強烈的投入意愿,他們的資金儲備、技術投入與谷歌們日益接近,對于技術人才的投入也不計成本,因此在待遇層面已具有國際競爭力。

既然是這樣,谷歌們憑什么跑到中國,跟中國科技巨頭爭奪人才呢?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12-20
谷歌回歸中國:要想在AI獵場挖人并不容易
摘要:這幾天,谷歌高調重返中國引發(fā)業(yè)界關注。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