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消失的東北互聯(lián)網

原標題:逐漸消失的東北互聯(lián)網

傳說中,中國的互聯(lián)網寫作中有個獨特的體裁,叫做“過年回家體”。

這類文章里普遍會充斥一些“殘酷”“逃離”之類的詞,顯得非常之高大上。本文也是回到東北老家這幾天的所見所感,但顯然沒有那么充沛的家國情懷,也無意感慨和刺痛什么地域問題,只是說一點小觀察而已。

先交代背景:老家在東北一個四五線小城市,曾經是著名的工業(yè)基地。人口嘛,不好說,感覺過年這幾天和平時回家,街道的人口密度根本不在一個次元里。

而筆者的有趣發(fā)現(xiàn)是:我們在北上廣玩的風生水起,引以為豪的移動互聯(lián)網,非但沒有漸漸影響這樣一座東北小城。恰恰相反,曾一夜間覆蓋東北的互聯(lián)網產業(yè),正在這樣一個平靜的舞臺上快速消退,乃至于瀕臨真空。

事如春夢了無痕。

“我給每個打滴滴的都發(fā)名片了”

事情的開始是這樣的?;氐郊业牡谝惶?,我要出去辦點事,習慣性打開了滴滴想要叫車。結果發(fā)現(xiàn)發(fā)出去的訂單半天都沒人應答……說好的劇本不是這么寫的??!我在北京不是說司機都回家了嗎?我也回家了咋還是沒車捏?

等了半天之后,我放棄了,揮手攔了輛出粗車。上車之后,跟司機抱怨了一下失靈的滴滴。結果司機大哥把我這頓數(shù)落,在飛快的表達了“滴滴根本沒人用,你就活該挨凍,在大城市呆傻了吧”等意思之后,這大哥給了我一張名片,告訴我再叫車就打這電話,老好使了…

在我正回味這件事的時候,司機大哥突然開始接電話。對話我聽得非常清楚,因為他是用免提….電話那頭是說,某某位置要用車,趕緊的。

這司機大哥說,行,馬上到,你把你手機號說兩遍。然后他就開始記錄這位的號碼,重點是,整個過程這哥們是在一個手機上聽號碼,然后記到另一個手機上…同時還以極快的速度開著車……

好在好奇心戰(zhàn)勝了我對死亡的恐懼,我決定義無反顧地搞明白他還要怎么玩。只見司機大哥掛掉約車電話之后,打開了一個類似對講機的功能,對著里面問,誰在某某地點附近?有人約車,電話是XXXX。說了兩遍之后,他終于不再同時操縱兩部手機和一個方向盤,而我也到目的地了…

臨下車的時候,這大哥驕傲的跟我說,他車里也裝滴滴了,但他會給每個用滴滴的乘客發(fā)一張名片,告訴他們用車就打電話。“這樣嬸兒就沒銀搶錢了,拉多少都是自己的”,司機大哥滿臉幸福地告訴我……

此后我了解到,家里人確實也都不再用滴滴了。一方面小城市本來出租就很便宜,滴滴上的價格不合理,另一方面這種看似老土的“電話約車”能更快約到車。固定的車隊還會記住每個乘客的手機號,并以手機尾號命名為XX大哥、XX大姐,這樣做的優(yōu)勢是,你很多時候只要一打電話,司機就會知道應該到哪接你,根本不用多說什么。

為了能夠更好了解東北這種“去網約車化”的工作方式,筆者隨后在家鄉(xiāng)以密集打車的方式做個了小規(guī)模抽樣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我坐的出租車百分之百都加入了某個車隊,車隊少則十幾輛車,多則上百輛車,平時通過同一個電話接活,在平臺里報上地點,誰距離最近誰執(zhí)行。

這種“小規(guī)模局域網”化的出租車聯(lián)盟如何建立,筆者也多方面打聽了一下。首先,你需要購買一個類似傳呼臺的系統(tǒng),安裝到車隊每個人的手機里。據(jù)說這種系統(tǒng)淘寶有售。但當我打聽購買關鍵詞的時候,好幾位司機都沒有告訴我答案。但都告訴我其成本大概是每個司機每月幾塊錢——相當于大家拉個群,在里面用人工對講的方式執(zhí)行約車。

接下來的步驟就有點復雜了,購買系統(tǒng)之后需要有人接電話,然后在群里“人工派單”。這時候有兩種選擇:

1.車多的車隊,會專職雇一個人來接電話派單,司機們普遍稱其為“總臺老妹兒”。根據(jù)筆者觀察,一旦司機說“總臺總臺”,那就是要接單或者反應情況;一旦司機說“老妹兒啊”,那就是要講葷段子。所以這大概是個需要一定心理承受能力的工作。

2.車不夠多的車隊,一般無法平均分攤一個專職人員的薪水。這樣就會出現(xiàn)上文中所說那種情況,司機們輪流來擔任電話接聽和派單員。當你坐上一輛出租車,發(fā)現(xiàn)司機開車的同時好幾部手機緊忙活著,那就說明你遇到“輪值主席”了……安全問題?筆者還真跟一位司機討論了這種可能,得到的回復是“要不你別坐?”

確認這種局域網出租車已經十分普遍之后,我在多個地點測試了滴滴。平臺還是可以工作,但顯示車輛已經寥寥無幾。尤其作為“快車”的私家車,據(jù)說會面臨各種巨大的阻力,已經全線退出網約車市場。

而家鄉(xiāng)的朋友認為這很正常:一個電話就能搞定的事兒,我為什么要在手機上鼓搗半天?

外賣小哥?不,我們是“跑腿公司”

傳說中,移動互聯(lián)網創(chuàng)造了三個最大的就業(yè)機會: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小哥。

在見識了網約車平臺的變化之后,我決定探究一下其他兩種職業(yè)。不巧的是恰逢春節(jié),快遞產業(yè)除順豐外已經全部停工,所以我只好把目光集中在了外賣這個O2O王者身上。

首先,我問了家人使用外賣平臺的情況。結果得到的答案是,已經完全不用美團、餓了么等平臺訂餐,而是直接給名為“跑腿公司”的地方打電話,跟她說要某個飯店的哪些東西,然后等待上門見面付錢。

這種“跑腿公司”,會按照送餐距離的遠近決定外賣費用的多少,在我家這里平均每家店5元左右,多跑幾家店的話還會有個優(yōu)惠。

乍聽這種模式,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樣看不到菜單和價錢,怎么決定吃什么呢?結果問了幾家親戚,普遍告訴我反正就是那幾家經常吃的,根本不用看菜單。一般情況下,“我要某某家的鍋包肉,某某家的醬骨頭,某某家的燒烤”這樣的句式就可以解決問題。

為了檢驗這種依靠電話溝通的“跑腿公司”,是不是真的已經給外賣平臺造成了威脅,筆者又做了個小范圍抽樣測試。方式是跑到幾個不同區(qū)域,打開外賣APP,觀察入駐商家的多少。

如果記憶沒錯的話,外賣平臺的入駐商家確實已經較比前兩年大幅下降。更重要的是很多店鋪的配送半徑大幅降低,往往只能送到最繁華的區(qū)域。

我采訪…確切地說就是吃飽之后跟飯館老板聊了聊,他們普遍證實了我的觀察:“跑腿公司”收的錢跟平臺外賣配送費差不多,但是抽成卻很少,配送人員可以得到更高的回報。所以大量外賣小哥轉到了“跑腿公司”,這就導致了平臺外賣員大量減少,只能在高頻配送區(qū)域內活動,稍遠一些就難以回本。

而“跑腿公司”卻是全城活動的,市場份額當然會有差距。

經過筆者多方面的吃...不對,是多方面采訪,還發(fā)現(xiàn)了另一種情況:有些商家會在外賣平臺接單,但選擇“商家配送”的方式。其實商家也無力配送,他們還是雇跑腿公司來執(zhí)行。這樣做的效果就是商家每單可以多賺一點,因為跑腿公司會每月返給商家一定數(shù)額的配送費。

但缺點也是明顯的,跑腿公司沒有專業(yè)外賣員的保溫箱等設備,配送環(huán)境難以保證。東北這溫度,不用保溫箱僅僅弄個塑料袋配送,那么訂的任何食物都會附帶冰鎮(zhèn)效果——不要問我是怎么知道的。

總之在目所能及處,這種地方自行發(fā)展起的跑腿公司,已經快把外賣平臺弄沒電了…

手機里只有微信和快手

在我們感嘆平日里的生活,越來越被手機捆綁的時候,猛然回頭卻發(fā)現(xiàn)家鄉(xiāng)正在越來越不需要手機,這其實是種挺神奇的體驗。

為了進一步了解東北日常生活中的手機APP使用構成,筆者又進行了一次小范圍抽樣調查。這次我找了四個生活在東北家鄉(xiāng)的同學(能找到四個就不容易了,謝謝),希望了解他們哪些APP用的最多。

四個調查對象中,兩個是公務員,一個是工人,一個正準備接著考公務員。最終我發(fā)現(xiàn),只有快手和微信是這四個人手機中都安裝了的APP,其中有一位支付寶都沒有。

感嘆快手的滲透力強勁之余,不禁為移動互聯(lián)網日常熱血澎湃的自信捏一把冷汗。O2O和共享經濟這種需要依托大量勞動力資源的行業(yè),其實很容易在狹小市場中被地方經濟體給取代。而移動互聯(lián)網作為一種生活習慣,其實也遠沒有我們平時想象的那么堅固。

比如在東北,很容易就能發(fā)現(xiàn)各種各樣移動互聯(lián)網產品都在發(fā)生后退。

電商,基本可以使用“找我姐們拿貨”這種神奇的方式進行替換。

視頻,手機太小看不清楚,還費流量,最多看個直播、短視頻。

共享單車,不存在的。

地圖導航,用不著的。

知乎、簡書,那都是啥?

最有意思的是手游,筆者又一次進行了個小范圍抽樣調查(筆者是有多閑)。結果發(fā)現(xiàn),旅行青蛙是什么壓根沒人知道,而最多人玩的居然不是王者榮耀,而是穿越火線手游版。這估計可以單開一個故事好好講講。

總之,對于生活在家鄉(xiāng)小城,20到30歲的年輕人來說,手機似乎并沒有那么重要。微信加快手,或許代表了一種文化符號,以及某種似是而非的荒唐。

移動互聯(lián)網,也許不是單行道

直到文章的結尾,我還是沒有任何想要抨擊批判這種“去互聯(lián)網”文化的想法。在我看來這也是一種自然的優(yōu)勝劣汰:要知道,無論是團購大戰(zhàn)、滴滴快滴之爭,還是O2O浪潮,都曾席卷這片黑土地。

但浪潮之后,平臺進入收割期,往往當初能看得見的實惠就一夜蒸發(fā),加上全國級平臺在四五六線城運營質量很低,如此不牢固的商業(yè)模式,被“民間智慧”給反手一刀難道不是極其正常的事嗎?

真正應該被在意的,大概是我們平時過分相信的所謂互聯(lián)網思維,認為“一日互聯(lián)網,永遠互聯(lián)網”,相信只要方向對了就多遠都能走到,于是我們信仰風口,認可跑馬圈地。但現(xiàn)實卻是,一個地區(qū)市場,完全可以一步步退回到沒有移動互聯(lián)網產業(yè)的狀態(tài)里,完全可以不要那些看似高大上的“移動時代生活方式”。

中國如此之大,說不定當你回到家鄉(xiāng),才是到達了籠子以外。

這么想想,過年還是蠻有意思的。

(文章中圖片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

極客網企業(yè)會員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8-02-14
逐漸消失的東北互聯(lián)網
原標題:逐漸消失的東北互聯(lián)網傳說中,中國的互聯(lián)網寫作中有個獨特的體裁,叫做“過年回家體”。 這類文章里普遍會充斥一些“殘酷”“逃離”之類的詞,顯得非常之高大上。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