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輝
高收益、短周期是互聯網金融時代吸引用戶進行投資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對于互聯網金融的這一定位所導致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幾乎出現的所有的互金平臺都在將自身的功能和屬性定位成為一個理財平臺。這除了說明當下人們的閑錢的確有很多之外,更多的是在說明我們對金融行業(yè)認知的淺薄。
金融行業(yè)如果僅僅只是投資和理財的話,那么它只能是一個小小行業(yè)的一個小小品種而已,根本無法成為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的“毛細血管”。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互聯網金融的發(fā)展道路是多么的窄,它走入發(fā)展的死胡同是多么的必然。對于金融的想象力直接決定了互聯網金融發(fā)展的好壞。
單有想象力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根據每一個想象力來將金融行業(yè)進行落地。這樣,金融行業(yè)的發(fā)展才不會僅僅只是一個空中樓閣。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當下互聯網金融的發(fā)展越來越像一個空中樓閣,它對于實體經濟的服務能力越來越弱。這其實是很危險的,因為金融只有真正服務了實體行業(yè),它才具有了真正的意義。那么,互聯網金融應當如何才能回歸實體呢?
首先,要加強與人們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成為人們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加強與人們生活之間的聯系說白就是要做好與人們日常生活之間的融合,并不是將金融僅僅看作是一種投資和理財的手段,
我們看現在大型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發(fā)展邏輯都是要和人們的生活產生緊密的聯系,螞蟻金服如此,騰訊金融如此,百度金融也是如此。只有將金融盡可能多地與我們的生活產生聯系,我們才能找到金融更多的功能和屬性。這樣,金融的屬性才能被激發(fā)出來,而不會僅僅只是在投資和理財的單一道路上越走越遠。
第二,互聯網金融不能僅僅只能成為一個獲取流量的場景。為什么互聯網與金融兩種元素會實現融合?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大勢所趨。因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幾乎所有的行業(yè)都與移動互聯網產生了聯系,金融作為一個人們生活的環(huán)節(jié),如果還不與互聯網產生聯系,就無法形成人們口中所提到的生態(tài)閉環(huán)。
另外,金融與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產生聯系,如果我們放棄了金融互聯網化的話,那么移動互聯網對于人們生活改造將不會是成功的。但是,金融行業(yè)互聯網化的過程僅僅只是流量時代的一個集中體現而已,而互聯網金融所承擔的一個重要功能也僅僅只是流量擔當而已。這就將互聯網金融的功能和作用困囿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長期以往,金融將不再是金融,而是一個吸引流量的工具。
互聯網金融想要回歸實體必須要拋棄這種簡單的流量獲取思維,要將其與人們的生活產生越來越多的聯系,從而將人們的生活推進到一個更好的階段,自己也獲得更多不同的發(fā)展思路。社交、自我實現、服務實體這些僅僅是當前我們看到的一些功能,未來金融還可以有更多其他的功能和作用。
第三,下沉至行業(yè)的末端,不僅僅只做供求兩端?;ヂ摼W金融連接的是投資者和項目方兩端,至于投資者的錢從哪里來,項目方的錢會用到哪里都不會過多關注。盡管這樣可以提升金融行業(yè)的準入門檻,讓金融行業(yè)的運行效率得到提升,但是也無形中增加了金融兩端的風險。
用戶的錢不知道從哪里來,項目方的錢不知道到哪里去成了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氣球越吹越大的根本原因所在?;ヂ摼W金融要想回歸實體經濟就必須下沉至行業(yè)末端,不僅要為項目方提供資金支持,而且要跟蹤資金的具體流向,深度參與到項目實際運作過程當中。
最后,互聯網金融不能僅僅改變產品種類,還要從金融本身上做文章。在互聯網金融時代,各種金融產品不斷出現,盡管花樣很多,讓人眼花繚亂,但是真正對金融行業(yè)運行邏輯有根本創(chuàng)新的又有多少呢?可以說少之又少。最多的改變也僅僅只是改變了人們參與金融的方式和途徑而已:傳統時代,我們通過柜臺去參與金融活動;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通過網站和移動APP參與金融活動。
互聯網要想回歸實體經濟不能總是改變產品種類和花樣,打營銷牌,而是要從金融本身上做文章。怎么樣從金融本身著手呢?就是要改造金融行業(yè)的運作邏輯。比如在金融行業(yè)當中加入智能科技的手段來減少人力成本;再比如,我們能夠通過大數據的手段來優(yōu)化互聯網金融的運作效率,從而將金融行業(yè)的投資者和項目方的對接效率更高。
這些僅僅只是一些小的方面,除了這些之外,我們還能夠挖掘金融本身的概念,通過推陳出新金融的新概念來拓展金融行業(yè)的發(fā)展機會,找到更多新的發(fā)展脈絡。
可見讓互聯網金融真正回歸實體經濟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這或許也是它的路子之所以越走越窄的一個主要原因。但是,只要我們能夠抓住一些關鍵點,互聯網金融回歸實體經濟之路也將會不再那么艱難。那么,互聯網金融回歸實體經濟的關鍵點在哪呢?
關鍵點一:做小事,做細節(jié),不要只盯緊大項目。大的投資項目的運作需要有強大的金融機構做支持,單單憑借互聯網金融搭建的平臺無法完成?;ヂ摼W金融要想回歸實體僅僅不能僅僅盯牢大的項目,去和以銀行、證券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搶生意”,而是應當去做這些金融機構不愿意去做的項目和環(huán)節(jié),這樣既能夠避免硬碰硬,而且能夠迅速打開市場,在量上取得突破。
關鍵點二:做深度,做內部,不要只做平臺?;ヂ摼W金融的主要邏輯就是做平臺,做流量,而不會過多地關注金融內在本質到底改變了多少。這種方式盡管在短時間內能夠獲得飛速發(fā)展,甚至顛覆人們對于行業(yè)的認知,但是從長遠來看并不能促進金融行業(yè)的良性發(fā)展。
這就需要我們要做深度,做內部。通過不斷改變金融原有的體系和邏輯來實現金融行業(yè)的蛻變,真正讓互聯網金融真正變成一個從內里到外部改頭換面的新物種;另外,我們還要做內部。通過深度參與到金融項目的實際運作過程當中來實現對于項目運作的深層次的把控,從而將項目風控降到最低,減少項目的出險概率。
關鍵點三:做多元,做生態(tài),不要只做流量?;ヂ摼W金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只做流量,做流量做到最后,互聯網金融就變成了一個流量獲取的工具?;ヂ摼W金融想要回歸實體經濟,其中一個最最關鍵的點就是要做多元,做生態(tài)。
將金融看作是這個多元化、生態(tài)化的核心,通過金融的滲透力強化它與不同行業(yè)之間的聯系,從而將金融行業(yè)的力量和血管深入到每一個行業(yè)當中。做多元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要強化金融行業(yè)對不同行業(yè)的服務能力,不僅僅只是與金融行業(yè)本身;另外一層意思就是要強化金融屬性和功能的挖掘和拓展,不能僅僅只是將金融看作是投資和理財這種單一的屬性,而是應當找到更多的功能和屬性。
做生態(tài)就是打造一個圍繞著金融的生態(tài)系統,讓金融的風控得到多角度的控制,而不是一味地降低門檻,獲取流量,給投資者收益。搭建生態(tài)體系更多是項目深度監(jiān)控和風險共擔,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這樣,金融行業(yè)的發(fā)展才會更加安全和穩(wěn)健,而這或許才算是金融行業(yè)的終極奧義。
回歸實體是當下互聯網金融亟待解決的問題。只有真正了解互聯網金融回歸實體經濟的脈絡,找到了互聯網金融回歸實體經濟的關鍵點,金融行業(yè)的發(fā)展才能真正告別原始、簡單的發(fā)展狀態(tài),進入到多元化、生態(tài)化的發(fā)展階段。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