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谷歌AI越來越“像人”,中國是否有優(yōu)勢?
文/森沐梨 首席創(chuàng)業(yè)官
自從谷歌旗下的“阿法狗”打敗人類頂尖圍棋高手后,公眾第一次對“人工智能”這個詞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皺C器戰(zhàn)勝人類”可以說是人工智能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事件,意味著機器不只是代表速度效率,還有了“人類思維”。有人認為人工智能是威脅,有人則認為是機遇。不管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時代都已經來了,并在漸漸影響和改變我們的生活。
北京時間2018年5月9日凌晨,谷歌年度I/O 2018開發(fā)者大會在美國加州山景城拉開帷幕,這再一次讓我們看到了以谷歌為代表的美國科技公司在AI方面取得的進展。在會上,谷歌不僅發(fā)布了新一代為機器學習定制的芯片TPU(張量處理器)、結合了AI技術的Android P系統(tǒng),還升級了不少AI應用,同時還有谷歌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進展。
此次開發(fā)者大會,進一步表明了谷歌“All in AI”的決心,這點和百度的核心戰(zhàn)略頗為相似,目前AI正深度滲透到到谷歌的各項產品中。
谷歌此次展示的給我們的是,AI越來越“像人”,越來越能夠代替人。
在現(xiàn)場,我們看到這樣一個畫面:
“我想定一個位置,在下周三,是7號”,谷歌助手在電話里說。
“7個人嗎?”餐廳的接線員問道。
谷歌助手回答說,“是4個人的”。
接線員又問,“4個人的話,哪一天,今晚還是明晚”——接線員似乎忘了剛才對方已經說過了。
谷歌助手回答說,“下周三”。
在這個場景中,表面聽起來并沒有什么了不起,不過仔細想,谷歌助手竟然能夠理解接線員話里的細微末節(jié),其答案、聲調、節(jié)奏把握的很好,接線員顯然沒有辨別出對方是人還是冰冷的機器。這意味著無論是聲音物理層的模仿,或是語言邏輯上的學習,谷歌助手正在越來越像一個“人”。
此外,谷歌助手增加了很多服務項目,比如利用語音交互點外賣、問路線、預訂理發(fā)店、預訂飯店,這些不需要用戶自身去做任何事。
不過實際使用中可能還有很多BUG,但谷歌助手已經展示了目前AI助手的發(fā)展方向,就是朝著人類的方向進化。
除了語音助手,谷歌AI在其他領域也是很多突破。比如在醫(yī)療領域,谷歌AI可以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心血管風險方面幫助診斷,這就不需要再去驗血。又例如,通過AI與NLP技術,谷歌現(xiàn)在可以把兩個人同時講話時的聲音分割開來用文字顯示;此外,結合AI技術后,谷歌可以精準判斷用戶感興趣的新聞,不斷更新。此外,AI在Gmail、幫助殘障人士方面都能發(fā)揮作用。
在無人駕駛領域,目前,谷歌無人駕駛系統(tǒng)對于行人的判斷錯誤率下降了100倍,另外,還在探索無人駕駛在雪天的行駛,通過深度學習將幫助汽車逐步走向5級自動駕駛等級,這也意味著汽車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實現(xiàn)全自動操作。
本次開發(fā)者大會上推出了新一代Android P系統(tǒng),系統(tǒng)的最大亮點是整合了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技術,變得更加智能,比如,通過機器學習技術來預測用戶下一步的行動,識別圖片內容幫用戶歸類等。
值得一提的是,谷歌宣布其已經開發(fā)出第三代人工智能(AI)芯片,新的張量處理單元(TPU)將幫助谷歌改進使用AI的應用程序,包括在音頻記錄中識別正在說話的人的身份、在照片和視頻中發(fā)現(xiàn)對象以及在文本中識別潛在情緒等。
谷歌透露,目前全球已有5億臺設備接入了Google助手,支持30多種語言,進入了8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如果按照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研究報告,在2017年,市場上活躍的安卓系統(tǒng)智能手機已超過20億部,按照這樣估算,Google助手市場份額僅約占1/4。
人工智能被視為是繼電力和互聯(lián)網之后對人類社會產生顛覆式影響的技術,早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不得不承認,中國近幾年在人工智能上的巨大進展某種程度上也是受到了谷歌“阿爾法狗”的刺激。自從我國把人工智能升級為國家戰(zhàn)略后,我國在AI領域進展就很快,今年4月,科技部又組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fā)展研究中心,進一步強化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發(fā)展規(guī)劃實施的組織保障和研究支撐。
據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透露,2017年工信部共確定了202個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和新模式應用,97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完成了25個智能制造標準立項。
除了國家層面在積極推進人工智能發(fā)展外,國內巨頭紛紛戰(zhàn)略進軍人工智能領域,百度、阿里、騰訊均在人工智能領域發(fā)力。
百度從2013年開始搭建AI團隊,同時涉足了深度學習與自動駕駛領域,并推出了“百度大腦”計劃,目前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平臺人工智能開放平臺DuerOS都在穩(wěn)步推進中。阿里也有自己的核心產品——智慧城市,2017年阿里巴巴更是斥資1000億成立達摩院,目前也在進行無人駕駛的研究,并且進度很快。騰訊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布局并沒有的特別明顯的大“證據”,只是表示人工智能已經融入到騰訊產品中,布局較早的無人駕駛技術也是近期才有些眉目。
在谷歌語音大秀“智能”的智能語音市場,中國BAT也不甘落后,百度目前已有DuerOS平臺,阿里有AliGenie,騰訊也有騰訊云小微和叮當。
在AI+醫(yī)療領域,百度有百度醫(yī)療大腦,阿里有ET醫(yī)療大腦,騰訊則有騰訊覓影。
如果說在AI領域未來只有一家企業(yè)和谷歌對抗的話,百度的可能性最大。圖靈獎獲得者約翰?霍普克洛夫特在今年的世界互聯(lián)網大會上也提到了AI競爭的關鍵在于中國和美國的競爭,甚至可以說就是在于百度和谷歌之間。這番話,確實有幾分道理。畢竟兩家巨頭全部押注AI,幾乎谷歌在做的百度都有涉及,在神經網絡翻譯系統(tǒng)、智能聊天產品、機器人助理等方面百度并不輸給谷歌。
除BAT之外,華為也是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重要一級。2017年,華為率先發(fā)布人工智能處理器麒麟970以及搭載人工智能處理器的手機,逐漸構建了以麒麟芯片為基礎的HiAI生態(tài)。
此外,還有一家公司也值得關注,這就是科大訊飛??拼笸ㄟ^語音技術開放平臺和語音應用切入人工智能產業(yè),在教育、醫(yī)療、智能家庭、智能汽車和智慧城市等諸多行業(yè)應用,成為垂直領域巨無霸。根據科大公開的數據,截至2018年4月,其智能終端設備數量更是驚人,累計高達17億,日服務量達到45億人次,相當于平均每個中國人每天使用三次訊飛人工智能技術,這一點,谷歌都要甘拜下風。
不過中美在AI領域整體實力上確實還有一定的差距。據騰訊研究院提供的一份數據,截至2017年6月,全球AI初創(chuàng)企業(yè)的數量共2617家,美國1078家,占全球41%,中國592家,占全球 23%,其他國家486家。在AI領域的新公司美國優(yōu)勢明顯。
AI是技術的競爭,其實也是人才的競爭。根據LinkedIn在2017年7月發(fā)布的《全球AI領域人才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基于領英平臺的全球AI領域技術人才數量超過190萬,其中美國相關人才總數超過85萬,中國的相關人才總數也超過5萬人,位居全球第七,擁有十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從業(yè)人員美國比例達到全球最高,達到71.5%。
不過中國進展很快,也在積極投資。據調研機構 CB Insights 統(tǒng)計,2017年,全球AI初創(chuàng)企業(yè)的融資額達到152億美元,中國AI在這一年投資迅速增長,達到73億美元,占比48%,超過美國的38%。
本質上來講,人工智能的核心還在于數據,中國的移動互聯(lián)網、共享單車、移動支付等產生了巨大的數據,美國都不具備,這些都可以推動中國做出更好的AI。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xié)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