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宇宙有100萬個智慧星球,為什么我們一個也找不到?
到底有沒有外星人?
這個問題困擾了人類幾千年,但真正有條件去探索答案也不過一百多年。物理學領域的種種進步,大大拓寬了人類觀測宇宙的視野,也延長了活動的腳步。在各種最先進的手段都用在探索外太空,但結果卻一無所獲的時候,人們開始納悶了:到底有沒有外星人?
這些納悶的人們之中,有一位物理學家,他叫費米。他提出了一個終極問題:外星人到底在哪兒?
費米認為,用人類目前最快的速度,只需要100萬年就可以飛到銀河系的各個角落,100萬年相較于整個銀河系只是很短的一段時間。也就是說,從理論上來講,外星人只要比人類早進化100萬年,他們就應該早就已經(jīng)來到地球了。可是目前人類卻從未發(fā)現(xiàn)關于外星人的蛛絲馬跡。
這就是著名的“費米悖論”。
在“費米悖論”提出之后,很多人開始試圖去回答這個問題,去證明這個悖論存在的合理性。
關于費米悖論的幾種回答
首次把“費米悖論”當做一個嚴肅的概念來討論,并成功引起人們對悖論探討熱情的人是英國人哈特。他從地外文明無法進行星際旅行、地外文明無意與地球人接觸、地外文明程度低和人類尚未發(fā)現(xiàn)地外文明到訪地球的蹤跡四個方面進行反向論證,最終得出了地外文明根本不存在的結論。這也是哈特對“費米悖論”問題的最終解答。
但這并不意味著關于話題的討論就此終結。實際上,更多的人是非常愿意相信地外文明的存在的。因此,無論是從事專業(yè)探索的物理學家或天文學家,還是身披科技外衣的科幻作家,他們往往傾向于去回答為什么人類還未找到。比如以下三個影響比較廣泛的回答。
文明中斷論。文明中斷論的核心論點在于:宇宙中的文明永遠也不可能發(fā)展到足以發(fā)現(xiàn)除了自身之外的其他文明的程度。在這個過程中,星球文明往往會由于各種各樣的災難而導致文明中斷,比如全球性地震、行星撞擊、大規(guī)??萍紤?zhàn)爭等。至少對地球而言,這樣的可能是存在的。
英國天體生物學家沃森則建立了一個數(shù)學計算模型。通過演算,他認為行星為生命演化所提供的時間是有限的,比如地球的生命宜居性是受到太陽亮度的影響。而太陽則是在逐漸的膨脹當中,未來很可能會將地球吞噬。他最終得出了一個結論:假如生命演化周期為40億年,那么在這顆星球上能夠演化出智慧生命的可能性只有不到0.01%。
聽起來,這是一種非常悲觀的說法。它意味著,在未來的某一天,地球也將面臨毀滅的境地。而這時假如有外星生命探測到地球,它們也會將地球定義為:死星,然后失望地飛掠而去。
急于求成論。這種說法認為,人類對探索外星文明這件事,有點太沒耐心了。
費米提出悖論的時候,人類還沒有發(fā)射衛(wèi)星;即便是到了今天,人類跑得最遠的探測器也剛剛觸及太陽系的邊緣,而這顆探測器已經(jīng)跑了四十多年。近一點來說,人類甚至沒有弄清楚最近的類地行星火星到底是怎么回事,更甚至月亮的背面有什么也是知之甚少。那么,以地球人目前的視野所及,外星文明怎么可能這么快就會被探索得到?
也有人計算過時間??的螤柎髮W的研究人員索羅蒙尼蒂斯認為,我們至少要能探索半個銀河系才有可能接收到宇宙信號。而要完成這一項任務,目前來看可能至少需要1500年的時間,并且沒有上限。
也就是說,別急,這輩子我們是看不到外星人了。
黑暗森林論。這個大家就很熟悉了?!昂诎瞪址▌t”是劉慈欣在《三體》中提出的一個關于“費米悖論”的解釋。他認為,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一個行走在宇宙中的文明都是一名帶槍的獵人。在這片森林中,每一名獵人都必須要小心翼翼地輕手輕腳而行,竭力避免被其他潛行的獵人發(fā)現(xiàn),否則就只能消滅對方或被對方消滅。整個宇宙就是一個“他人即威脅”的地獄。
這當然是一種文學性的假設。如果這種假設成立,那么成熟的文明都會在宇宙之中保持靜默。像地球這樣不斷向太空發(fā)射探測器、信號跟別人顯擺“我在這里我在這里”的行為,簡直就像個大傻子。
此外,還有外星人休眠說、外星人深居地下說(當然指的不是地球的內部)等。無論什么樣的說法,其都是建立在一個前提下:以地球文明為參照去定義外星文明。那么,問題就出來了:外星文明是否真的是“類地文明”?
也許外星人并不“類人”
人工智能發(fā)展到今天,已經(jīng)引爆了人們的想象力。在各種可穿戴設備、可植入硬件、腦機接口等產(chǎn)品和科技不斷涌現(xiàn)的當下,人們越來越相信未來的人類將很可能成為半血肉半電子的機械人。甚至有激進者認為,未來人工智能將會主宰地球,成為終極的人類活動形式。
當然,這太遙遠了,活生生一部硬科幻。但假如這種說法成立,那么人類現(xiàn)在定義的生命所需要的光、熱、水等,是否還能成為構成生命的必要條件?
從這個角度上出發(fā),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外星人可能以一種人類無法理解的生命形式而存在,它或許不高級,但在人類看來那并不是生命。而這也是人類無法在固有的思維模式下發(fā)現(xiàn)它們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是不是所有的生命都是以三維的形式存在?
有一些東西是我們無法想象得到的,比如空間維度。就人類的認知而言,能夠存在生命體的只能是三維空間,往低了說的二維空間倒也可以想象,但是如果要問存在于四維空間里的生命是什么樣的,好像很難有統(tǒng)一的確定性回答。
畢竟高維想象低維容易,但低維想象高維就比較困難了。比如,假如一只螞蟻是在二維空間里活動,這時人類作為上帝給它前面樹一片葉子,那這只螞蟻由于沒有對上下空間的感知能力,所以完全無法理解前面的這個東西是怎么回事。
那么,雖然僅僅是存在于理論當中,但假如外形文明真的生活在四維空間乃至更高維度的空間里呢?恐怕在這種天然的維度屬性束縛下,人類要想找到他們完全是不可能的。
而且,后果也可能會很危險?!度w》中最后高維文明對太陽系進行降維打擊,想想都是一件非??植赖氖虑椤?/p>
從這兩個方面來說,人類一直未能找到外星文明的原因,很可能是外星文明擁有著我們完全無法想象或者根本不可能接觸到的生命形態(tài)。如此說來,人類還真有可能是茫茫宇宙中那孤獨的一只。
兩個文明對立,意味著一場征服
在探討了種種未發(fā)現(xiàn)外星文明的可能之后,我們可能仍然需要回答一個根本問題:為什么我們要去尋找外星文明?
原因應該有很多,比如人類對探索宇宙未知的強烈好奇、地球人想找個鄰居、解開宇宙的起源奧秘、探索外星以更好地了解人類自身……想找的話,理由有一萬個。然而在這種多的原因之中,我們需要關注的一個關鍵詞是:資源。
從古猿人為群落領地進行爭奪,到冷兵器時代國家的兵戎相見,再到后來的世界性大戰(zhàn),其目的只有一個:爭奪資源。爭奪果腹的食物、爭奪耕種的土地、爭奪發(fā)展的礦產(chǎn)煤炭油氣……除了戰(zhàn)爭之外,從天上到地下,從大陸到海洋,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開始無窮無盡地開采資源。
在這種開采速度下,地球的資源正迅速地消耗。于是,人類又把目光轉向了太空探索,比如當你了解月球的時候,經(jīng)常會看到說月球的某種資源儲量是地球的XX倍,夠人類用多少年。而探索火星的時候則一直在竭力尋找火星存在生命跡象的證據(jù),提到的頻率較高的一個詞則是“火星移民”。
說到這里,讀者們可能已經(jīng)明白筆者想要表達的意思了:單從資源的角度來說,人類尋找外星文明,將很有可能成為一場星際間的資源爭奪戰(zhàn),甚至最終演化為殖民戰(zhàn)爭。因為,一旦有一天人類到達新的星球之后,我們不太可能會甘于寄人籬下,新的星際殖民活動勢必將會展開,而具有遠航能力的人類或將成為殖民戰(zhàn)爭中的勝者。
這種探險,一如15世紀美洲被發(fā)現(xiàn)、17世紀澳大利亞被發(fā)現(xiàn),然后發(fā)現(xiàn)者迅速移民,本地土著的生活空間不斷遭到蠶食。
這無疑是很可怕的。在尋找生命的過程中,誰先找到對方,一定意味著其擁有較高的文明程度。那么,如果人類最先被外星文明找到呢?
我們還是好好祈禱吧:有朝一日,是我們先找到了外星人,而不是外星人率先發(fā)現(xiàn)了我們。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lián)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