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手機廠商進軍家電領域,家電廠商進軍手機領域,誰更有戲?
袁國寶
資深媒體人、知名評論人、新媒體營銷和品牌傳播專家,NewMedia新媒體聯(lián)盟創(chuàng)始人。年頭,手機廠商與家電廠商之間的“暗戰(zhàn)”正在加劇,最近有消息稱,VIVO、OPPO、華為等手機廠商正在評估調研電視市場,這被視為手機廠商大規(guī)模涉足家電市場的重要信號。相比之下,家電廠商似乎早已有實質性舉動,包括TCL、康佳、格力、海爾等家電巨頭旗下都有數(shù)款智能手機。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手機廠商進軍電視領域,家電廠商進軍手機領域,誰更有戲?
一,相互入侵,誰在升維,誰在降維?
這是一種相互入侵的商業(yè)格局,但由于行業(yè)不同,所處的維度也不同,那么對兩類廠商而言,誰在升維?誰在降維?
首先,從技術含量上講,普通智能手機和普通家電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區(qū)別,現(xiàn)如今市面上大量的手機和家電基本都屬于成熟技術的應用,這意味著兩類廠商相互入侵的技術門檻并不高。具體到高端領域,兩類產品都有大量的“黑科技”做武裝,并且關聯(lián)度不太大,這意味著在高端產品領域,兩類廠商都擁有牢固的“護城河”,至于高端市場格局是否生變,則取決于高端技術封鎖是否會被打破。
其次,從市場影響上講,我認為手機廠商的優(yōu)勢會比較明顯,原因在于,消費者更換手機的頻率遠高于更換家電的頻率。因此,市場對手機產品及相關技術的關注度會更高,這也使得手機廠商在品牌推廣、市場營銷方面更容易實現(xiàn)資源占位,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家電產品更換頻率較低,消費者一旦購置完成,很少去關注新產品新技術,換言之,如果家電企業(yè)要保持長久的市場影響力,必須花更多的資金做營銷推廣,在成本控制、效率提升方面均不占優(yōu)勢。
第三,從品牌認同上講,同段位的手機廠商顯然遠勝過家電廠商,實際上,手機不僅僅是通訊工具,更是承載互聯(lián)網(wǎng)內容和文化的重要工具。正是因為手機可以滿足我們在社交、娛樂、商務、資訊等需求,才使得用戶對手機廠商形成了更強的品牌認同,這是家電廠商無法比擬的,而且家電廠商很難做到像手機廠商那樣,打造一款爆品實現(xiàn)大規(guī)模圈粉,因為家電產品功能太單一了,難以做出差異化和創(chuàng)新性。
基于上述幾點,我認為手機廠商做家電產品更像是在“降維”,而家電廠商做手機產品則更像是“升維”。
二,手機廠商做家電突破口是電視,家電廠商呢?
即便如此,手機廠商也不可能全面涉足所有的家電領域,畢竟家電市場的分類還是非常細的,產品線也相當廣泛,所以,手機廠商必須找一個突破口,在單一產品上進行突破后,再執(zhí)行多元化策略,而這個突破口非智能電視莫屬。
由于智能電視和手機一樣,均是靠屏幕來實現(xiàn)功能,因此兩大產品具備相似的功能屬性。同時,智能電視自帶操作系統(tǒng),也可以安裝各種應用,承載更廣泛的服務。而且,正如上面所說,手機廠商擁有更強的市場影響和品牌認同,因此手機廠商進軍智能電視會“輕車熟路”一些。
當然,傳統(tǒng)電視巨頭也在推智能電視抵御外圍攻擊,不過,此前樂視和小米的異軍突起,充分證明傳統(tǒng)電視廠商很難維持固有優(yōu)勢。當然,樂視由于爆發(fā)財務問題,如今已處于破產邊緣,其在智能電視領域也不會有大的作為,但其創(chuàng)造的輝煌成績仍無法否定。相比樂視,小米的持續(xù)性和穩(wěn)健性也值得其他手機企業(yè)借鑒,不過小米電視之所以能取得一定的成績,我認為根本原因在于其互聯(lián)網(wǎng)服務做得比較到位,而非在硬件層面有什么過人之處,這恰恰是手機廠商做智能電視的差異化戰(zhàn)略。
再來看看家電廠商,雖然諸如海爾、TCL等家電品牌也推出了一些智能手機,但在產品性能、設計做工、品牌宣傳、渠道搭建方面并無明顯優(yōu)勢,因此買單的消費者比較少。以往家電廠商以功能機為突破口,主打低端市場,但隨著智能手機價格的下降,這些功能機也逐步退出市場舞臺。
從份額排名來看,Strategy Analytics數(shù)據(jù)顯示,二季度華為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為27%,排名第一;OPPO(20.4% ) 、vivo(19% ) 、小米(14.2%)分別居于第二、三、四位,蘋果居于第五名,占比為5.7%。顯然,沒有任何一家家電廠商殺入前五,如果再考慮魅族、一加、錘子等黑馬品牌,我估計家電企業(yè)想殺入前十都夠嗆,因為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集中度實在太高了,消費者很難接受主流品牌之外的選擇。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格力投入數(shù)億元做手機至今仍是一筆“糊涂賬”。董明珠曾多次在公共場合立下格力要做“世界第一的手機品牌”的豪言壯語,什么“分分鐘滅掉小米”、“要賣1億部”更是不在話下。但現(xiàn)實是殘酷的,格力的空調標簽實在太醒目,導致很少人會正眼看格力手機。而在產品層面,格力手機在配置、體驗、定價方面很難和華為小米等巨頭相提并論,毫不夸張的說,缺乏差異化的優(yōu)勢是所有家電企業(yè)做手機的通病。
總的來說,我認為手機廠商介入智能電視領域相對容易,但是要做空調、洗衣機、冰箱,短期內是不靠譜的,也許手機廠商對家電市場的布局會止步于智能電視。而家電廠商如果要想做智能手機,也很難在互聯(lián)網(wǎng)服務、品牌營銷方面對手機廠商實現(xiàn)短期反超。這里面除了產品、品牌層面的影響因素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無論手機還是家電,都會涉及復雜的供應鏈,如果沒有完善配套的供應鏈,拓展市場就變得異常困難。以家電廠商為例,如果要想打破既定的市場格局,不僅需要在產品上做出特色,價格上也必須有優(yōu)勢,這樣才會有較大的出貨量。不過,最初出貨量達不到一定規(guī)模時,在元器件供應鏈層面就很難有議價權,如果硬件成本很難有效控制,則間接導致價格無法降下來。如果靠補貼去搶市場,也并非長久之計,這一點大家參考之前的聯(lián)想。
三,如果跨界合作,是否能實現(xiàn)雙贏?
除了相互入侵之外,還有第二個雙贏的選擇,即手機廠商和家電廠商跨界合作,共同打造開放的智慧家居平臺,挖掘潛在的市場。在這一點上,手機廠商中的華為、小米,和家電廠商中的海爾做的相對不錯,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目前智能家居的發(fā)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只能在局部家電產品上進行應用,很難完全鋪開來。
這一點我認為很正常,首先,智慧家居平臺的開放性需要很長時間實現(xiàn),尤其是針對不同品牌的家電產品來說,如何接入,確保兼容,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次,目前大多數(shù)家庭仍在使用古老的傳統(tǒng)家電,這也導致智慧家居舉步維艱,但是十年后,如果傳統(tǒng)家電被大面積淘汰,智慧家電普及到千家萬戶,智慧家居方能真正落地。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手機廠商和家電廠商能通力合作,發(fā)揮各自的長處的話,雙贏的幾率將非常大,因為智慧家居可以推動電商、社交、資訊等服務更好的覆蓋到家庭的各個角落,形成完整的生態(tài)體系。
在這個合作模式中,家電廠商負責打造各種智慧家電終端,手機廠商則負責將手機打造為智慧家居的核心,用以控制各類家電產品。在必要時,還可引入頂尖的互聯(lián)網(wǎng)巨頭和軟件企業(yè),負責提供配套的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性服務,以及電子商務、移動社交、信息資訊等內容和功能,根據(jù)不同產品的定位進行對應植入。在這種模式之下,智慧家居在商業(yè)化方面必將展現(xiàn)更大的威力。
總的來說,我認為,兩類廠商相互入侵并非明智的選擇,從智能家居的發(fā)展趨勢來看,雙方通力合作才是明智之舉。
【作者介紹:袁國寶,資深媒體人、知名評論人、新媒體營銷和品牌傳播專家,NewMedia新媒體聯(lián)盟創(chuàng)始人】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lián)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