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當植入設備越來越多,“體聯(lián)網”或許正在形成
智能家居的概念提出已經有三十多年,但其呈現出爆發(fā)式的發(fā)展速度也就是人工智能興起的這幾年。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各種家具產品都相繼嵌入了遠程控制、智能感知、多模態(tài)交互等智能化方案。這時家居產品的特點是:使用時的相互獨立。
仍然要對每件家居產品進行獨立操作顯然還是有點麻煩,于是在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逐漸成熟之后,人們最終選擇了智能音箱作為統(tǒng)一的控制入口。把分散的智能家居產品聯(lián)系起來,形成一個家庭范圍內的物聯(lián)網,可以說是智能音箱被賦予的特定使命。
而除了家庭物聯(lián)網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物聯(lián)網環(huán)境,比如車聯(lián)網。它們的一個相似特點是:在一個具體場景中,由一個入口或者中樞把場景范圍之內的各種設備連接起來,從而形成一個整體。從這個角度來講,人體倒是也挺符合這樣一個特征。
我們知道,隨著醫(yī)療器械的微型化,人體已經可以被植入大量的設備以進行指標檢測或者功能維持,比如心臟起搏器、胰島素泵、各種芯片、導管支架等,有的設備甚至需要在體內長期維持。在未來可能植入更多設備的情況下,人體很有可能將因此變得混亂而麻煩。
那么,有沒有一種設備可以像智能音箱那樣,將人體植入設備聯(lián)系起來,從而構建一個“體聯(lián)網”呢?
提高生存質量的人體植入設備,還存在哪些不足?
目前人體植入設備分類有很多種,有植入類材料和器官,比如各種填充材料、器官輔助裝置、植入性人工器官,有介入器材如各種導管導絲、管鞘等。在這些植入型設備中,以人工器官、輔助裝置等內涵的電子元件最多,未來也可能會出現醫(yī)療微型機器人等更加先進的設備。
雖說這些植入性設備對提高人類的生存質量起到了很大的積極作用,但其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第一,設備的電池問題。無線充電技術也僅僅是剛剛興起,對這些植入性設備而言,穿過人體的皮膚或者肌肉進行無線充電顯然更是一大難題。處于這個考慮,目前大部分功能性植入設備還是需要為電池預留空間,這也勢必會增加設備的體積。
由此就會產生兩個問題。電池終將會耗盡,屆時就需要通過二次收入將設備取出再進行重新安裝,無疑會增加患者的痛苦。另一方面,人體為了自我保護,往往會產生排異反應,植入物體積越大,其有可能產生的排異問題也就越多,比如肌肉紅腫、壞死等。
第二,設備的數據控制問題。隨著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植入性醫(yī)療設備上都加載了很多電子元件以進行遠程數據的交換和控制,以便能夠即時或定期獲得設備的運行情況、人體的相關數據。如果一個人身上只有一件心臟起搏器或者胰島素泵也就無所謂了,但是如果患者身上植入了多個設備呢?
這就有點像獨立式的智能家居產品了。未來的人體植入設備可能并不僅僅是如以上兩個產品的救命和維持生命之需,還可能會是植入用來檢測體溫、血糖、血液成分等不同類型的芯片,以進行實時的身體指標數據的檢測,甚至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某種愛好或特殊需求而植入,比如在后腦勺植入個相機、在頭頂植入個天線什么的。
當人體逐漸由純粹的血肉之軀,變成“半機械化”,可能我們就需要有一個統(tǒng)一的大腦對其進行全面掌控了。不然的話,一個設備對應一個APP,一個一個翻,誰受得了?
IVN能給我們帶來什么?
由麻省理工學院、哈佛醫(yī)學院和布里格姆女子醫(yī)院的研究者們研發(fā)的IVN(In-Vivo Networking,體內聯(lián)網系統(tǒng))將可能對體內設備供電和通信提供一個絕佳的解決方案。
IVN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體外無線電波發(fā)射基站,另一個則是體內植入設備。
在充電這一方面,由于人體肌肉的阻擋,普通的無線充電方式往往還沒有進到設備就被分散了。IVN則通過天線陣列發(fā)射不同頻率的無線電波,來對植入設備進行供電。當在某一個點,發(fā)射的電波頻率同時達到最高點的時候,其就能夠突破為設備供電所需的能量閾值。這就使與之搭配的植入設備實現無線充電提供了可能。
而這個專門研發(fā)的植入設備,目前為止僅僅只有一粒米般大小。
那么,按照研究人員的設想,以后所有的體內植入設備都可以將電池去掉,直接采用這種設備來進行無線供電。當然,要實現這種操作,該無線充電設備還應該再小一點才可以。本來目前的植入電池體積就已經很小了,如果比電池還要大,或者兩者大差不差,那其意義就要打個折扣了。
而IVN的作用并不僅僅是進行無線充電,它還兼具了其他功能。
首先,設備可以被安裝在智能藥丸里面,進行控制性釋放藥物治療瘧疾、阿茲海默癥等疾病。其次,其可以被單獨拿來或者附著在其他植入性設備上來進行各種身體器官的數據監(jiān)測,比如腸道細菌、血糖等,并將這些數據發(fā)送到體外接收設備進行分析。同時其還可以與腦部的刺激器結合起來治療帕金森、癲癇等。
這里引起我們注意的就是對身體器官數據的檢測。也就是說,在通過該設備充電的時候,其他植入裝置可以將數據直接存儲到該設備,然后將所有的數據統(tǒng)一傳輸到外界。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原來醫(yī)生只能拿到心臟起搏器的數據進行單獨分析,而現在是可以同時接收到體內所有相關的數據,然后進行綜合分析,從而對身體數據全面評估。
那么由此激發(fā)的想象力是:如果在該系統(tǒng)中加入人工智能的模塊,身體各個部位的設備數據在進行匯總之后即立刻可以的出來一個基本的評測,將大大減輕醫(yī)生的工作量,也更有助于患者的個人健康。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IVN實際上是把幾乎所有的體內裝置給連接起來,形成了一個體內植入物的聯(lián)網。
當然,這項技術可能連最終成熟地進行無線充電都需要好幾年,要想形成對人體植入設備的大連接,需要的時間會更久。但它至少,讓我們看到了這種可能性。
體聯(lián)網固然美好,但安全更重要
那么,作為一項尚且躺在論文里的新嘗試,IVN的成熟應用也面臨著一些問題。
首先,人體對電波的分散仍然是技術攻關的難點。也就是說,無線信號在穿過人體的時候會迅速地衰減,以至于微弱的的信號很難對植入設備如傳感器等供電。目前,研究人員在一些哺乳類動物,尤其是豬的身上已經進行了相關測試,比如豬的皮膚以下以及豬胃內10厘米深的地方。在皮膚表層,其可以實現38米的供電距離;而在10厘米的豬胃,則只能實現1米之內的供電。如果以后對人體供電的話,1米的距離顯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其次,植入設備與其他植入裝置的數據交換問題。就像不同品牌的智能音箱對不同品牌的智能家電產品的控制會有差別一樣,醫(yī)療植入裝置也是由不同的數據傳輸方式的。適配無線充電不是什么大問題,但要想把不同廠家生產的不同裝置的數據進行統(tǒng)一,就需要制定相關的協(xié)議了。畢竟數據對產品和廠家是非常敏感的,要把這些東西都交給一個中樞進行處理,肯定要涉及數據開放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處理不好,IVN想要打造一個“體聯(lián)網”恐怕任重而道遠。
最后,要更加注意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以前黑客可能入侵心臟起搏器或者胰島素泵,通過對某一個器官裝置的干擾來達到綁架的目的。而現在如果把所有的裝置都連接在一起,一旦被黑客入侵,其就不是一個兩個器官的問題,而是對整個人的所有情況了如指掌。就像智能家居被人控制之后搞惡作劇一樣,黑客掌握了對人的體內植入設備的控制,簡直就相當于對此人的全面接管,真的是可以為所欲為。
也許現在談體聯(lián)網還為時尚早,畢竟體內植入設備目前仍然是以醫(yī)療為主要領域,且涉及電子設備的產品一般都價格比較昂貴,因此受眾面并不大。但隨著技術的進步,設備植入在未來將可能成為人們的普通日常。那么盡早給這些設備做個統(tǒng)一的連接點,也算是未雨綢繆吧。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lián)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