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上午,美團創(chuàng)始人王興在香港交易所掄起鼓槌,重重地敲擊了那200公斤“同股不同權”定制版大鑼,真響!美團點評股價當日即應聲上漲5.65%,報于72.90港元/股。上市就像是進了秀場登臺演出,光鮮亮麗的背后誰也說不清。
連年虧損、燒錢支撐業(yè)務體系、生態(tài)底子難以應付激烈的競爭……上市后的美團秀過自己的增長后,終究避免不了未來存量市場競爭的考驗,也無法笑著面對這一連串難題。如今美團點評的估值能否用“無邊界”的故事支撐下去更是未知。
上市的高光也無法隱藏虧損的暗影
經歷飯否和校內網的遺憾,王興終于如愿以償。細數成立至今8年多、經歷多場戰(zhàn)役的美團以及15年的大眾點評,故事說起來很長,但唯一不變的是——虧損。
根據美團點評招股書顯示,2015年到2017年,營業(yè)收入分別為40.19億元、129.88億元、339.28億元,凈利潤則為-105.19億元、-57.95億元、-189.88億元,毛利率為69.2%、45.7%、36.0%。經“優(yōu)先股公允價值”調整后,三年的虧損仍達59億元、54億元和28.5億元。
連年虧損狀況下,美團點評市值仍然高達534億美元(約4188億港元),甚至高于剛剛在港交所敲鐘的小米,這并不意外。按照財務狀況,2017年營業(yè)收入1146億元預估盈利大約為75.8億元的小米,要比美團的數據更好看,但資本市場對于小米和美團的估值并不是同一個模型。
資本市場一向對互聯網公司許以寬容,小米的硬件氣息太重??疵缊F,更多的是升值空間,毛利率的增加和業(yè)務邊界的擴大,而小米全部被釘死在出貨量上。
縱然估值高于小米,但美團的未來也不能說是一路坦途。虧損仍是不爭的事實,美團如果要收窄虧損,目前能看的到辦法只有放棄對邊界的擴張,也就是減少增量市場的投入,并提高存量市場的單個用戶價值。
所以,我們看到,美團在上市前對盤子最大的外賣業(yè)務進行了“改革”。
一是,美團外賣在多地將商家抽成從原本的18%上升到22%,并要求商戶承諾與平臺獨家合作,未配合的個別商家配送范圍居然還有被劃定在湖中的,不少商戶因此怨聲載道。
二是,美團外賣人事合同變動很大,經理層級及以下的人員均要求線下紙質版/線上電子版強制換簽。這些人員從上市招股書中美團外賣業(yè)務的上市主體北京三塊科技有限公司分流到天津三塊,上海三塊等地方公司。
美團如此做,并非只是考慮到上市需要更好看的財務數據,避免上市主體惹到麻煩,同時也是為以后打下基礎。
靠“燒錢”照不亮未來只能徒增風險
之所以難以止損,歸根結底還是美團所在的賽道以及不斷延展的業(yè)務邊界,對資金投入的依賴太重。
去年開始,美團點評陸續(xù)推出了美團打車、美團跑腿、小象生鮮和榛果民宿,分別向網約車、同城快送、新零售、短租等領域發(fā)起挑戰(zhàn),而在今年4月,又收購了摩拜單車,吃下共享單車一枚重要棋子。招股書顯示,2018年4月4日至4月30日,摩拜單車營業(yè)收入為1.47億元,虧損4.8億元。
有趣的是,上市計劃露出水面后,美團今年年初攪起網約車新戰(zhàn)役的熱情退散了許多。9月初美團董事會達成明確協(xié)議,不再繼續(xù)開拓網約車業(yè)務。雖然有政策和市場的影響,美團更不得不斟酌現階段在該領域打補貼戰(zhàn)的意義。
“吃喝玩樂全都有”的口號下,作為生活服務平臺,美團這艘快船不斷向艙內填補物資:除了C端覆蓋到店、到家、旅行、出行等領域,在B端,還收購了智慧圖、別樣紅、屏芯科技等餐飲業(yè)服務企業(yè),搭建平臺拉來200家餐飲軟件服務商,并整合B2B事業(yè)部。
只要船艙裝得夠滿,就有希望多賺錢嗎?不一定,也許會帶來更大的風險。
擁有足夠的流量后,平臺級別的互聯網公司都自然有意愿進行橫向擴張,這本無可厚非。只要有用戶就會有需求,但究竟多大的跨度、怎樣的速度才能夠維持平臺健康發(fā)展?對美團來說,餐飲外賣是立身之本,上市之前跨步至網約車、共享單車領域并沒有帶來多大益處,反而成了報表上無法抹去的短板。在為資本講“無邊界”的故事前,確定在某一領域的絕對話語權顯然更重要。
上市的聚光燈,讓美團再次把起點的“吃”作為重點,但燒錢仍然不可避免。美團自己說,接下來還將通過投資、收購標的等方式,拓展“Food+超級平臺”邊界。招股書稱,美團點評此次IPO募資的20%將進行有選擇的收購或投資于與公司業(yè)務互補并符合公司策略的資產及業(yè)務。若按49億美元的募資金額計算,這一拓展及補充業(yè)務品類的資金數額達9.8億美元。
規(guī)?;瘧?zhàn)略無法贏得存量市場競爭
外賣業(yè)務才是美團點評的“護城河”,這個高頻次服務是帶量神器。艾瑞咨詢發(fā)布的報告顯示,美團外賣業(yè)務的市場份額已從2015 年的 31.7%增至今年第一季度的59.1%。美團贏得外賣市場的勝利與團購時期的積累以及今年上半年對手整合期關系密切。
就在美團敲鑼的同一天,餓了么與星巴克的外賣試運營,在北京和上海部分門店開始正式啟動了。自從將餓了么納入麾下,阿里就不斷整合口碑、盒馬鮮生、銀泰百貨、點我達等新零售本地生活生態(tài),阿里也亮出了自己的軍團陣容和作戰(zhàn)野心。尤其在最新財報中披露,阿里決定設立一家包括餓了么和口碑兩大業(yè)務的控股公司,作為本地生活服務的旗艦公司。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餓了么CEO王磊在7月宣布,在接下來兩個月投入數十億元,完善整個餐飲外賣體系,并打算未來短期內獲得50%的市場份額。
不同于過去的廝殺,如今的餓了么獲得了阿里體系的全方位支持,在商家端加強了供應鏈、SaaS、金融等多方面服務,同時支付寶、淘寶、會員體系、新零售全平臺引流將產生更好的聯動效果。
與之對比,美團在B端仍然需要鞏固根基。招股書中也能窺探到其用意,此次IPO募集資金的35%將用于開發(fā)新服務及產品,尤其是包括商家賦能系統(tǒng)及技術,為商家提供云端ERP 系統(tǒng)及智能支付解決方案等。
另外,因為坐擁足夠大的流量,美團利用極低的利潤率獲取相對較高的利潤。這種做法并不能帶來競爭力的提升。據了解,餓了么此前在東莞的拉新活動,線下拉新130人中一半人數同步新安裝了支付寶。要知道互聯網金融的獲客成本是百元以上的,而通過餓了么按照一單外賣補貼20元看,能帶來生態(tài)內多平臺的拉新和留存,更劃算。
即使沒有阿里生態(tài)的支持,外賣也絕非一家吃得下的市場,這一點美團想必也十分清楚?;貧w以“吃”為重的戰(zhàn)略,就是要守住這一護城河。
但從2018年發(fā)布的Q1數據來看,美團的月度活躍用戶數幾乎無增長,2017年四季度和2018年前四個月基本維持在2.9億用戶。交易量上,2017年四季度的餐飲外賣日均訂單數為1470萬單,而2018年前四個月的數據為1410萬單。
同時,美團希望鞏固的B端業(yè)務已露亂象,首先是沒有新業(yè)務可以加入,并入摩拜、網約車之后又表示要收縮出行業(yè)務,重新將焦點挪回到外賣行業(yè),這說明美團生態(tài)建設的預期可能沒有達標,輾轉騰挪的空間變小了。
長遠來看,美團慣用的規(guī)模化戰(zhàn)略可能有風險。這一風險來自美團過去的無邊界擴張,無論速度還是范圍。為了拿到更多的市場份額,美團盡可能多的裝進新業(yè)務并持續(xù)燒錢,但可能在此過程中美團沒有找到一個平衡點,所以沒能帶動各業(yè)務產生化學反應。
互聯網已經進入對存量市場的爭奪。美團從滴滴手中搶奪網約車份額,付出了多大的代價有目共睹。未來單純靠增量市場維持股價已不現實,從存量市場挖掘價值才是重心。
挖掘存量市場意味著美團既要保住用戶留存,又要提升利潤,從美團外賣提高服務費的行為來說,美團是在小心翼翼試探商家的邊界,未來也不排除會在C端收取更多的配送費的可能。
對于當下的美團來說,最重要的不應是繼續(xù)燒錢,既然已完成上市就該仔細思考已有業(yè)務的聯動,想辦法將外賣、酒旅、出行等串聯,像餓了么和支付寶一樣,平衡發(fā)展減少虧損,再向盈利邁進。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