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S 2018大會釋放未來教育六大風向

原標題:GES 2018大會釋放未來教育六大風向

GES 2018未來教育大會在緊鑼密鼓中落下了帷幕,三天時間、20余場主旨演講、圓桌論壇、主題對話,800多位來自全球學術界、政界、商界的精英匯聚一堂,共同探索新趨勢,預見新未來。思想交鋒、智慧碰撞的同時,也釋放出未來教育的六大風向。

風向一

教育公平:多方關注多管齊下

教育公平牽系著千家萬戶的希望,在扶貧攻堅的關鍵時期顯得尤為重要,也是此次GES大會的最強音。在本次大會上,來自政府、學校、課外機構和公益機構的各界人士都在呼吁教育的普惠公平,探討如何讓更多孩子享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降低教育的水位差,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除了宏觀層面的呼吁和情懷上的感召,參會嘉賓們針對教育公平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根據(jù)各方調研情況來看,貧困地區(qū)的硬件差距已經明顯縮小,軟件設施也有明顯改善,某種程度上實現(xiàn)了均衡發(fā)展,但是教育的關鍵因素——教師問題仍然突出:一方面表現(xiàn)在教師專業(yè)水平需要提高,另一方面是師資隊伍亟待優(yōu)化,要想辦法讓那些優(yōu)秀的師范畢業(yè)生留下來。

比起數(shù)理化教師,在很多西部地區(qū),音體美教師更為匱乏。有參會人士表示,培養(yǎng)孩子的審美觀、想象力以及健康的體魄非常重要,教育中很多東西還沒有被認識到,無論是企業(yè)還是公益組織可以專注在一些緊迫的領域進行深入探索。

相比其他教育形態(tài),學前教育不均衡更為突出,尤其是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幼教師資的缺口非常大,也缺乏系統(tǒng)性的課程。作為人生教育的起點,學前教育所起的作用事半功倍,加大普惠性幼兒園建設、吸引更多幼兒教師迫在眉睫。

科技的進步為解決促進教育公平帶來了想象空間。有參會者提出搭建線上線下平臺來培養(yǎng)貧困地區(qū)教師,同時打造互通共享的教育資源為老師賦能。在一些地區(qū)已經有了很好的實踐。不少政府機關和民辦教育機構通過聯(lián)手打造教育云、大數(shù)據(jù)平臺、雙師課堂等方式,不斷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共享范圍,惠及更多孩子。當然,教育公平的鴻溝填補仍需時間。

風向二

AI與教師:和諧共生 相輔相成

此次GES大會20多場主題演講、圓桌論壇、主題對話中,與AI直接相關的有七八場,幾乎所有發(fā)言人都或多或少提到了AI對教育的影響,AI的火爆程度像極了三年前的互聯(lián)網教育。

AI是否會替代真人教師,是此次爭論的焦點。所有與會嘉賓都給出了明確的否定答案。與初識AI的新奇、局促相比,隨著AI與教育融合的加深,人們對AI的思考也更加理性。目前AI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率,將老師從傳統(tǒng)的低質量、重復性工作中解脫出來,把更多時間精力放在“育”的層面,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同理心等,幫助他們更個性化地成長。

相比教育派的專家、學者,參會的技術派人士對AI在教育中的角色更加樂觀。他們認為,“AI+教育”并不僅僅是看起來很美,AI與教師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技術的發(fā)展程度,但它終將對教師、對教育產生實質性的影響,部分取代或替代教師的工作,同時創(chuàng)造新的教學形態(tài)、教育模式,倒逼教育的自我變革。

事實上,AI的出現(xiàn),正在改變教育教學的形態(tài)。傳統(tǒng)上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模式將被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模式所取代,形成“雙中心”。教師的核心職能,也將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成長的導師。AI將作為人類教師重要的助手和伙伴,深度介入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比教師、家長甚至孩子本人更了解自己。比如,人臉識別、聲音識別技術正在走進更多教室,通過孩子的表情、動作判斷他們的專注度,通過聲音識別糾正他們的發(fā)音。

一個充滿想象力的教育新世界正迎面走來,這將通過AI與教師的協(xié)同實現(xiàn)。此次大會達成的一個共識是,未來,AI與教師不是取代的關系,而是協(xié)同合作,共同提高教育生產力、促進教育變革的關系。在可預見的將來,AI不會取代人類教師,但不掌握AI技術的教師終將被時代所淘汰。

風向三

科技與人文:牽手面向未來教育

科技驅動教育進步已成為很多人的共識,隨著科技的深入,隱藏在背后的人文情懷逐漸顯露出來。此次GES大會上,科技與人文的融合也有了更深的思考。

盡管教育科技的主題仍然貫穿整個大會,但我們沒有再聽到過往那種唯技術論,大家對教育本質有了更多思索。教育需要科技,但教育的本質是愛。無論科技多么發(fā)達,都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密度和溫度,都需要老師用靈魂和愛為教育注入生命力。

這個話題引起了與會的專家、教育從業(yè)者、科技人士和社會名流的熱切關注。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隨著科技與教育融合逐步走向“深水區(qū)”,科技已經從深入教學變成潛入教學和融入教學,在產生正價值的同時,負面價值也隨之而來。首先是師生關系的冷漠化。由于多媒體、MOOC技術大量使用,傳統(tǒng)上教師和學生的二元關系變成了教師、機器、學生三元關系,在空間上限制了師生之間的對話,使得學生無法直接感受教師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師生心理距離越來越遠,教育中的人文關懷不夠。另一方面,信息過量和信息污染,導致學生壓力增大,損害了身心健康。

為此,多位與會嘉賓表示,在技術驅動教育變革的時代,技術越發(fā)達,越要理性地為教育注入人文關懷,避免過度使用技術。人文教育能夠在本質上培養(yǎng)人格健全的人,使他們不僅具備完整的知識結構、旺盛的求知欲望,而且具有開拓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探索未來的勇氣。這些,恰恰是技術所不能替代的。事實上,科技與人文之間并不存在鴻溝,以人文為底蘊,科技為先鋒,二者相互融合才是面向未來的完整教育,才是人類創(chuàng)造力的來源。

風向四

公辦民辦:共建教育統(tǒng)一戰(zhàn)線

近年來,隨著消費升級和新生代家長的崛起,人們對多元化教育需求迅速增長,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的滲透、融合也進一步增強。GES 2018未來教育大會再次釋放出這一訊號。

來自知名高校、公立學校、民辦機構和行業(yè)協(xié)會的人士就公辦民辦如何相得益彰、促進教育供給側改革展開熱烈討論。與以往不同的是,無論是對公辦民辦優(yōu)勢的分析,還是對它們各自在教育系統(tǒng)中作用探討,與會者們的認知都更加客觀立體:公辦教育具有組織、資源、社會信任和教學積累等方面的明顯優(yōu)勢,民辦教育在制度、資金、用人、決策方面更為靈活,二者“趨近而非趨同”。

如果說,公辦教育提供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那么民辦教育提供的是多樣化、個性化的教育,二者共存共生。一個融合開放的時代已然來臨。

與此同時,辦教育的初心被再次被強調,辦教育,不是追求功利,無論何種形態(tài)的教育都要遵循育人規(guī)律,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公辦民辦都姓“教”,它們都有共同的教育信念和立德樹人的追求。只有這樣,二者才能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下,公辦民辦融合也在走向深入。此次GES大會上,關于技術對教育的推動話題幾乎貫穿在每個環(huán)節(jié)。全新科技手段正深刻影響著教育領域的全面改革,為公辦學校與民辦教育在合理配制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質量等方面帶來了新的合作契機。

而老百姓“上好學”的美好愿望,則是公民融合的動力之源,共同驅動著教育供給側改革。本屆GES大會上,來自教育主管部門的官員發(fā)出“邀約”——提供優(yōu)質、均衡的教育,需要協(xié)同各方資源共同發(fā)力,構建穿越多種邊界的教育資源和服務共享體系,建立服務于孩子健康成長的教育供給統(tǒng)一戰(zhàn)線。顯然,下好共建共享這盤棋,需要更多高段位、多背景的選手。

風向五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從對立走向平衡

隨著“80后”“90后”為主體的新一代家長走上C位,非剛需的素質教育越發(fā)受到追捧。相比上一代,新一代家長既關注孩子智力發(fā)展,也更加注重全面素養(yǎng)的提升。

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是,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否有可能從對立走向統(tǒng)一? 此次GES大會上再次拋出這個老問題。

與過去那種非此即彼的激烈交鋒不同,參會嘉賓普遍認為,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在方式、目標、理念方面存在對立性,但未來將會從對立逐漸走向相輔相成。應試教育完全以結果為導向,素質教育更注重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出發(fā),培養(yǎng)孩子的綜合能力。但隨著應試教育一步步走向開放,特別是中高考改革更加強調綜合素養(yǎng),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在互相融合、互相支持、互相激發(fā)層面有很大空間。將來,應試教育對于學生而言,更像一張門票,但能走多快多遠,更多取決于綜合素養(yǎng)。

素質教育的伙伴,也引起科技圈的密切關注??萍既绾钨x能素質教育,成為本次GES大會的另一個熱點。從討論情況看,科技至少可以在三個層面為素質教育加持:一是基于素質教育人群分散、選擇多元、非剛需的特點,未來在線教學將成為一大趨勢,素質培養(yǎng)可能會向碎片化一、興趣化、游戲化的方向發(fā)展。二是科技加持素質教育,能夠創(chuàng)造出極具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場景體現(xiàn),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原動力。另外,科技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他們在更短的時間內學習更多東西,從而學生有更多自主支配的時間去發(fā)展個人的興趣愛好,提高個人素養(yǎng)。

中國基礎教育已從以“教”為本到以“育”為本進行轉變,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讓孩子擁有正直、善良、誠信的品格,讓他們具備獲得幸福的能力。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未來大有可為。

風向六

教育國際化:連接中國與世界

據(jù)了解,本次GES大會共計邀請了來自26個國家的180位演講嘉賓,與其說這是一場全球化的教育大會,不如說是教育國際化的一個縮影。

教育國際化,是中國融入世界的重要橋梁。改革開放40年來,數(shù)十萬中國學生負笈海外,帶回了先進的技術和思想。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教育國際化從單向走出去發(fā)展到輸入輸出并舉。2017年,出國留學人數(shù)達到了60萬,而回國的學生人數(shù)平均增長率在過去的十年間也達到了28.47%。與此同時,來華留學生的數(shù)量也突破40萬大關。

留學人才符合全球化競爭格局下的人才市場需求,能夠幫助學生成為復合型的跨界人才。改革開放40年來,留學的理念已經滲透到中國的千萬家庭,國際化教育呈現(xiàn)出低齡趨勢。培養(yǎng)孩子的國際化視野和多元思維,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新生代家長的訴求。

作為國際化的入口,語言培訓的前端已經下沉到針對0至3歲嬰幼兒的啟蒙教育階段。但語言只是一個載體,其根本目的絕不僅僅是教會一門語言,而在于讓孩子接觸不同的文化、獲得不同的視角。因此,少兒英語培訓機構也面臨著升級的挑戰(zhàn)。參會的多位機構負責人也分享了他們的探索,引進國際優(yōu)質教育內容,尋求高端國際合作,已經成為大家的標準動作。

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不僅中國教育正在走向世界,世界教育也在走向中國。GES大會上,來自不同國家的教育負責人展示了它們在教育領域的探索,讓中國教育從業(yè)者看到了豐富多元的教育形態(tài)。作為老牌教育強國,英國已經把邏輯思維、團隊合作等軟技能嵌入到教學改革中,為學生匹配21世紀需要的技能;創(chuàng)新國度以色列則通過改變教育結構,培養(yǎng)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新人才,使整個國家變得更加強大。亞洲強國日本正在通過打造學習創(chuàng)新平臺,創(chuàng)設“未來教室”,培養(yǎng)新一代的“變革者”。

教育創(chuàng)新在不同時空上演,也在跨越不同時空交匯,“和而不同”的教育交流碰撞,必將孕育面向未來、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8-12-21
GES 2018大會釋放未來教育六大風向
此次GES大會20多場主題演講、圓桌論壇、主題對話中,與AI直接相關的有七八場,幾乎所有發(fā)言人都或多或少提到了AI對教育的影響,AI的火爆程度像極了三年前的互聯(lián)網教育。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