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短視頻做科普,快手戴博士接連被新華社、新聞聯播報道

近日,一位長得像“肯德基老爺爺”,喜歡做各種趣味化學實驗的白胡子外國老頭火了。新華社、央視《新聞聯播》接連對他進行報道。

新華社題為《靠做“化學實驗”,洋教授成了中國“網紅”》的報道稱,在人人都渴望變成“網紅”的短視頻平臺上,保持熱度很難。一個白胡子外國老頭卻獨辟蹊徑,靠扎實的化學實驗直播異軍突起,短短數月就“吸粉”200多萬。

這位白胡子老頭就是David Evans,中文名字戴偉。

在國民短視頻平臺快手App上,戴偉的快手號“戴博士實驗室”(快手ID:67907589)已經擁有244萬粉絲。2018年以來,戴偉博士以“快手網紅”的身份廣為人知。在他的微博認證中,戴偉博士的身份認證也是“知名快手網紅”。

戴偉教授因為用短視頻平臺快手做化學科普,為中國科普探索出一條全新的方式。

1月25日,戴偉博士出現在央視新聞聯播的畫面中。作為在華工作23年的外國專家,他受邀出席在華外國專家新春座談會,受到領導人接見。

好奇中國:喜歡中國正如喜歡化學

新華社報道稱,視頻里戴偉總是戴著一副護目鏡,穿一件白大褂,體態(tài)豐滿,面帶微笑,常被小朋友說成“肯德基爺爺”。

在視頻里,他搖晃手中的燒瓶,里邊的液體因為震蕩與瓶中空氣接觸,不斷變化顏色;他在洗潔精中加入雙氧水和催化劑,瞬間產生的大量氣泡,從試管中奔涌而出,直頂天花板;他還表演吸入密度比空氣低的氦氣,讓聲帶震動的速度加快,聲音變得像唐老鴨。

戴偉中文流利,語言幽默,視頻里常傳來小朋友的尖叫和歡呼。他最受歡迎的視頻擁有上千萬的點擊量。

總是能激發(fā)觀眾好奇心的戴偉,當初來到中國正是源于好奇。戴偉畢業(yè)于英國牛津大學化學系,之后成為英國??巳卮髮W教授。1987年,一個國際化學大會在南京召開,戴偉作為代表第一次來到中國內地。那時候,那次中國之行,他學會的第一句中文不是“你好”“謝謝”,而是“沒有”。因為中國正處于物資匱乏的時期。

1996年,他辭去了英國大學的工作,決定在北京定居,成了北京化工大學的老師和研究員。朋友們都認為他瘋了。面對大家的質疑和不理解,戴偉回答說,別人只看到不好的地方,而他看到了中國的巨大潛力。

在中國期間,在一個科研項目中,他和中國研究者設計了一款用于塑料大棚薄膜的新型添加劑,可以提升大棚的保溫性能,讓農作物長得高,產量大。更重要的是,由于晚上的保溫效果好,可以減少大棚燒煤炭取暖的需求,更加環(huán)保。

他還參與研發(fā)新型電纜阻燃材料,讓電纜即使著了火也能降低煙霧濃度,更加安全。

因為貢獻卓著,戴偉于2004年被聘為英國皇家化學會北京分會的主席;2005年,他獲得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這是唯一頒發(fā)給外國人的科技獎勵。三年后,在英國,戴偉獲得大英帝國官佐勛章。他對頒獎的查爾斯王儲說,歡迎您到中國來。

而此前戴偉也曾說過,他喜歡化學,正是因為喜歡變化,而中國正是一個充滿了變化的地方。

執(zhí)著科普:開辟短視頻科普新戰(zhàn)場

新華社的報道講述了戴偉決定做化學科普的開端。

這份新事業(yè)源自一次偶然的發(fā)現。那次,他受邀為中學生做科普實驗,發(fā)現同學們表現得很吃驚,就像從來沒有見過化學實驗一樣。

原來,在中國的課堂上,出于安全考慮和設備條件限制,即便是大城市里的重點中學,學生在化學課上做實驗的機會也不多,更不用說偏遠的農村地區(qū)。化學元素、理論、方程式都是靠學生死記硬背,學起來很枯燥。

但戴偉認為,“化學的樂趣就是動手做實驗。”

于是從2011年開始,戴偉每個月都帶研究生去北京周邊的打工子弟學校做化學實驗。那里小朋友求知的眼神讓他想到了曾經的自己。

當年介紹戴偉來北京化工大學的段雪教授說,沒想到戴偉在科普上堅持了下來,已經把興趣當作了事業(yè)。

而短視頻的流行,讓他看到了更大的可能性。為了引發(fā)孩子們的興趣,戴偉把每一個實驗都設計地像魔術一樣好看。但戴偉認為自己不懂魔法,也不是魔術師,因為魔術師絕不會說出魔術的秘密。他自己只是一名老師,做實驗的目的是普及科學知識,通過化學實驗激發(fā)人們思考、研究,并傳遞科學知識。

其實他的直播并不輕松。別看鏡頭前只有十幾秒時間,背后卻要付出很多:搬儀器、洗設備、準備道具、清理實驗室……戴偉常累得滿身是汗。

可以看到,戴博士在多個平臺上都開設有短視頻賬號。但他最廣為人知的仍是“快手網紅”的身份。他在快手平臺上平均每條播放都以百萬級計,最高播放1500萬。相對而言,他在抖音目前有22萬粉絲,平均點贊數只有寥寥幾十個。

“快手會給所有的人同樣的展示機會?!?戴偉說?!霸谶@里直播一方面更加公平,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的觀眾,都可以看到我的實驗,另一方面更加高效。以往我做一次實驗,最多能讓300個學生看,但如今一下子可以給幾十萬人同時在線看。”現在他去學校做實驗,經常有孩子們跟他說,我在快手上見到過你。

而且,快手的評論區(qū)里常常形成自發(fā)的討論氛圍?!爸袊W友非常好學,他們的討論讓我非常高興,化學得到了普及?!贝鱾フf。

鹽酸讓雞蛋清變成白色固體的實驗下有人提問:戴護目鏡是為了防止鹽酸對人類眼睛造成同樣的傷害,但不會有人故意用鹽酸潑眼睛。戴偉沒回復,因為有人已經給出了答案:如果你去醫(yī)院,你會發(fā)現99%的事故都是意外造成的。

作為議程設置者,戴偉在評論里進一步解釋,由于鹽酸和眼球蛋白質反應的不可逆性,所以一定要戴護目鏡。“我會看評論區(qū),如果有問題答錯了或是沒人回答,我需要解答。”

即便已經60歲,戴偉并沒有打算休息。北京化工大學剛剛給他在遍布重點實驗室的科學樓里修建了一間現代化的科普教室。他也加入了一個由中國科學家發(fā)起的科普協會,準備繼續(xù)為更多學生做科普。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9-01-30
用短視頻做科普,快手戴博士接連被新華社、新聞聯播報道
新華社題為《靠做“化學實驗”,洋教授成了中國“網紅”》的報道稱,在人人都渴望變成“網紅”的短視頻平臺上,保持熱度很難。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