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多事之秋的趣頭條:財報背后的賺錢模式泡沫論愈演愈烈
從App Store下架、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總編輯辭職、虧損擴大,靠看新聞賺賞金模式崛起的移動內容平臺趣頭條步入多事之秋。
5月21日,趣頭條公布今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趣頭條第一季度凈營收為11.1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73.3%,略高于市場預期的11.08億元人民幣,符合公司早前的業(yè)績指引區(qū)間;凈虧損約合6.9億元,同比去年一季度凈虧損3.026億元有所擴大。
而在此前,趣頭條在美股成功IPO上市,首日錄得了暴漲128.14%收場的佳績情景還在眼前,而且趣頭條投資人隊伍里已經集齊了阿里、騰訊、京東、小米等互聯(lián)網大佬。如今,趣頭條上市一年不見起色,是大佬們看走了眼?還是趣頭條厚積薄發(fā)?
財報里的好消息和壞消息
作為一個移動內容平臺,趣頭條吸引用戶的并不是內容,而是“玩手機、刷新聞”的網賺模式。與拼多多一樣,下沉于三四線城市的趣頭條通過現金獎勵吸引了一大批三四線城市用戶,這正是趣頭條的好消息——“賺錢”的流量大軍。
財報顯示:在用戶數據方面,趣頭條綜合季度平均月活用戶數突破1億大關,達到1.1億,相比2018年同期的2800萬增長297.4%,相比上一季度的9380萬增長18.7%。綜合季度平均日活用戶數為3750萬,相比2018年同期的1130萬增長231.5%,相比上一季度的3090萬增長21.4%,日活用戶平均每日使用時長為62.1分鐘,相比2018年同期的32.5分鐘增長91.1%。
另外,趣頭條進軍移動閱讀,推出了小說閱讀創(chuàng)新網絡文學產品,主要通過免費小說吸引新用戶,以此來組建移動小說閱讀領域的流量軍團。目前米讀小說保持良好增長。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止今年3月,米讀日均活躍用戶數達到622萬,在免費小說App排名中位居第一。
趣頭條主要的盈利途徑是廣告和營銷,而流量大軍便是支撐其整個廣告、營銷業(yè)務的資本。正當外界以為趣頭條已通過流量變現賺滿盆之際,趣頭條的營收財報卻不怎么好看,虧損的消息連年不斷。近期,趣頭條還宣布了重大人事變動,該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李磊辭職的消息。
據百度百科介紹,李磊進入互聯(lián)網行業(yè)12年,職業(yè)生涯曾在51.com、盛大管理層任職對互聯(lián)網行業(yè) 。在2016年,李磊洞察移動內容分發(fā)的發(fā)展帶領團隊成立了趣頭條項目,李磊在職期間,一手將趣頭條成立起來并推動其發(fā)展直至上市。因此,李磊突然辭職多多少少對趣頭條產生了負面影響。
最直觀是,李磊離職的消息放出后,趣頭條盤后股價一度大跌超7%。截至5月21日,趣頭條股價報5.12美元/ADS,今年股價跌幅達19.37%,和3月份因獲得阿里巴巴集團約1.71億美元投資而大漲的最高股價相比下跌超7成。短時間里,股票的一漲一落也暴露了趣頭條發(fā)展的不穩(wěn)定性。
第一季度虧損擴大的原因也和去年年底,今年年初互聯(lián)網寒冬相關。
去年年底,互聯(lián)網行業(yè)寒冬下互聯(lián)網巨頭紛紛裁員,市場一時間人人自危。市場低迷加上每年第一季度都是廣告淡季,互聯(lián)網廣告市場明顯放緩,不只是趣頭條,百度、騰訊等大型互聯(lián)網企業(yè)廣告收入同樣增速放緩。表面上,趣頭條用戶量越來越多,市場整體呈現欣欣向榮的局面,實則入不敷出。
趣頭條自成立以來便處于虧損狀態(tài),且虧損在不斷擴大。數據顯示,其2016年虧損1086.24萬元,2017年虧損進一步擴大至9475.97萬元,2018年則擴大至20億元。這邊源源不斷的現金獎勵支出,那邊廣告收入也遇到瓶頸,流量變現之路坎坷。由此,網絡上關于網賺模式泡沫論的呼聲變得越來越高。
網賺模式泡沫論愈演愈烈
網賺通俗來說就是通過互聯(lián)網賺錢,當用戶完成一個平臺設定的操作就會獲得賞金,趣頭條給與用戶獎勵的方法是“看新聞、收徒弟、分享資訊即可賺錢”。值得一提的是,趣頭條自創(chuàng)貨幣的規(guī)則與平臺收益相關定的,用戶每天獲得的金幣會根據趣頭條收益情況浮動兌換現金。
趣頭條利用金幣做激勵,引導用戶每天進行簽到、閱讀、評論等行為,增加用戶在趣頭條上的活躍度和停留時長,同時利用收徒獎勵機制加速分享和裂變。其實,除了趣頭條之外,淘新聞、惠頭條等一批資訊類App也打著網賺的名頭在互聯(lián)網資訊領域闖下了一片天地。這些資訊網賺平臺都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和較強的導流渠道,而且同樣下沉于互聯(lián)網巨頭還沒完全控制的三四線城市,市場十分廣闊。
伴隨這些網賺平臺崛起的還有來自各界人士的質疑聲。
套路言論。趣頭條被App Store下架整改之時,新華社評價稱:所謂“看新聞賺錢”多是套路,用戶注冊后就會發(fā)現,他們就算一天到晚看著屏幕,可能也賺不到多少錢,更何況還要等到一定額度才能提現。
事實也是如此,很多網賺平臺所謂的的賺錢,只是廣告噱頭,用戶需要累計到數千的“金幣”才能兌換幾毛的現金,而且用戶提現的流程十分復雜,平臺會設置一定的提現門檻,完全不是廣告中所說的看一看、點一點就能領取金幣成功提現。
泄密言論。大數據時代,用戶隱私泄露的問題老生常談。如今泄密問題直指網賺資訊平臺。用戶下載網賺APP時,會被指示必須允許讀取地理位置和通訊錄信息等等權限才可以打開,而類似強制性的規(guī)定存在過度索取用戶權限、更改手機設置等問題。
而且,用戶成功注冊過后經常收到各種垃圾信息,網賺平臺信息安全的保障存疑。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發(fā)布《100款APP個人信息收集與隱私政策測評報告》,就發(fā)現大多數APP在隱私保護方面沒有達到標準。
“傳銷”言論?;ヂ?lián)網紅利期遠去,資訊平臺獲客成本越來高,“好友邀請”裂變的方式成為網賺資訊平臺快速獲客的最佳捷徑。部分網賺資訊平臺以“收徒”名義讓用戶發(fā)展下線,以此來賺取更多的金幣,由于其收徒裂變模式類似傳銷軟件,違反相關軟件規(guī)定,曾多次被相關部門要求整改。
從網絡上種種質疑中,我們可以發(fā)現以網賺為核心的資訊產品還未走出一個能夠良性運轉的商業(yè)模式,資訊平臺網賺模式在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內容缺失、廣告疲軟,趣頭條持續(xù)虧損
2018年,相關部門大舉整治網絡內容亂象,對違規(guī)發(fā)布、轉載新聞,傳播涉黃涉暴及虛假信息的網站和APP予以查處、關停。而為了增加優(yōu)質的資訊內容,趣頭條為優(yōu)質內容創(chuàng)作者,開啟了“快車道計劃”、“放心看計劃”、“合伙人計劃”,計劃為1400名作者提供最具競爭力的補貼何服務,米讀App也將在第二季度推出自有作者平臺,共同構建完善的內容社區(qū)生態(tài)。
2019年第一季度,趣頭條成本為2.79億元,同比增長336.5%,主要因內容采購成本、帶寬成本和內容管理人員薪資福利支出增加。趣頭條各種重視內容的舉措,也被外界解讀為趣頭條將擺脫金幣激勵運營體系,走向內容為王的道路。
而在此前,趣頭條的資訊內容一直備受詬病。在信息大爆炸時代,各大資訊平臺內容良莠不齊。打開資訊APP頁面,映入眼簾的都是膚淺標題以及帶有浮夸性語氣的內容,趣頭條內容并不“有趣”,甚至相當“無味。”
時至今日,用戶已將“震驚體”“驚呼體”內容當成日常調侃對象,說明雖然每一個人的閱讀興趣不盡相同,但對于有價值、有意義的深度內容的追求是一致的,相對于淺顯、垃圾式的資訊內容會讓人們棄之如敝,規(guī)范舉措扼制了野蠻生長的網賺類資訊APP的生存之道。
廣告業(yè)一直被認為是經濟的晴雨表,去年經互聯(lián)網行業(yè)寒冬波及趣頭條。其第一季度凈虧損6.88億元,與去年同期凈虧損3.03億元相比擴大了127%,且營收的同比增速放緩,虧損持續(xù)擴大。
對此,趣頭條公司董事兼CFO王靜波解釋稱:“第一季度是廣告行業(yè)的傳統(tǒng)淡季,因此公司凈營收和每日活用戶日平均收入環(huán)比均有所降低”。不僅是趣頭條,百度、微博等以廣告為核心的公司同樣出現虧損的情況。據CTR 媒介智訊數據,2019 年Q1的國內廣告市場整體下降 11.2%,這是過去11年單季最大跌幅,而這背后是2019年Q1中國季度GDP6.6%的增長率,這是1990年以來單季最低。
對趣頭條而言,以“花錢買用戶”的運營模式,打破資訊產品同質化現象確實行之有效,但從長久考慮,此舉并不代表就此高枕無憂。一方面是,網賺模式一直未能被市場認可,存流量變現模式顯得單一。另一方面,現在趣頭條、惠頭條等以網賺為核心做資訊、社交信息流產品,都無法避免羊毛黨們薅走平臺給出的大部分金幣,當平臺支出大于盈利,燒錢能燒多久?
雖然互聯(lián)網公司前期燒錢階段是一個必須要經歷的過程,但每個平臺最后的結局依舊依賴于商業(yè)模式的成功以及公司戰(zhàn)略執(zhí)行的得當。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本文首發(fā)曠創(chuàng)投網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xié)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