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鞋王達芙妮連續(xù)4年虧損淪為仙股 市值已經跌去近98%

原標題:一代鞋王達芙妮連續(xù)4年虧損淪為仙股 市值已經跌去近98%

作者:楊遠

審校:一條輝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美麗100分,漂亮不打折”曾是達芙妮被人熟知的slogan,黃金時期,達芙妮一度是當時年輕女性的潮流代名詞,市場占有率達到20%,換句話說,每五個女生中,就有一個穿達芙妮,當時大眾對達芙妮的喜愛度,就如班尼路、佐丹奴之于香港市民。

遺憾的是,行業(yè)巨變、主流消費者更替,這些過去叱咤風云的品牌如今都已面臨危機。

據(jù)達芙妮2018年年報顯示,2018年達芙妮實現(xiàn)營業(yè)額約41.27億港元,同比下跌20.8%;而經營虧損增加9780萬港元至7.87億港元。至2018年達芙妮已經連續(xù)4年虧損。

截至2019年8月12日中午,達芙妮國際每股報收0.285港元,市值4.7億港元,相比2012年巔峰,市值已經跌去近98%。

曾是一代鞋王的達芙妮,為何落魄成現(xiàn)在的樣子?

低線城市任性擴張,被迫關店

達芙妮的成長也很勵志。

達芙妮的前身是臺資企業(yè)喬志企業(yè),也是一家國際品牌鞋代工廠,因為不想成為一直給別人代牌生產的廉價工廠,從上世紀80年代末,喬志企業(yè)更名為永恩國際,還在福建莆田建了工廠。1990年則自建了品牌達芙妮,2008年永恩國際更是改名為達芙妮國際,其對自有品牌的重視可見一斑。

創(chuàng)立初期,達芙妮與一眾野心勃勃的品牌一樣,以“直營+聯(lián)營+加盟”的方式,開始對外攻城略地。

戰(zhàn)績也相當亮眼,2003年的達芙妮還僅有739家店鋪,到了2012年,達芙妮門店數(shù)量則達到6881間,粗略統(tǒng)計,在2009年至2012年四年間,達芙妮以每年開出近上千家的速度瘋長。

在一線市場渠道逐漸飽和以后,達芙妮開始將目光轉向低線市場,甚至深達五六線縣鎮(zhèn)市場。

GPLP犀牛財經發(fā)現(xiàn),2012年,在達芙妮的6369家核心品牌銷售點中,3325家位于四至六線城市,占全部銷售網點數(shù)量的52.2%,而一線城市的核心品牌銷售點僅為721個,占比為11.3%。

為了追求更高的市占率,達芙妮這一做法本無可厚非,但追求下沉市場的代價是,需要冒著虧損風險打折,才能吸引人群。

迫于對高庫存的焦慮,達芙妮還是選擇了大力促銷,達芙妮不僅對庫存鞋品打折銷售,甚至連新款鞋品到店僅一個月也倉促降價,買一送一,低至99元起成為“新說辭”,達芙妮不會想到,即使冒著品牌形象崩壞的風險,得到的還是一群忠誠度并不高的消費者。

此外,門店粗放式擴張也逐漸暴露弊端,從2012年開始,達芙妮接連感受到了店面租金和銷售成本的壓力,加上存貨過多,周轉周期漫長,資金被大量占壓,2015年,達芙妮遭到近10年來的首次虧損,凈利潤同比下滑超過300%。

達芙妮終究還是要為當初的“任性”買單。

2015年,達芙妮關閉了805個銷售網點,2018年則關閉1016個銷售點,近4年來,達芙妮有超過4000家門店被關閉,跟巔峰期比,近乎腰斬。

電商押錯了寶,反成增長拖油瓶

在線下門店渠道逐漸飽和的時候,達芙妮也盯上電商風口,企圖在線上流量分一杯羹,早在2010年5月,達芙妮就斥資3000萬元投資B2C平臺“耀點100”。

然而,僅僅半年,耀點100就已將達芙妮的首輪投資燒光。有意思的是,達芙妮不但沒有及時止損,反而進一步深陷“套牢”,2011年底甚至為其關閉京東、樂淘和好樂買等其他分銷渠道,全力支持耀點100。

不知是誰給了達芙妮在電商布局上“把雞蛋放一個籃子里”的勇氣,如果說在2011年電商還有發(fā)展機會的話,那么幾年后,線上流量紅利見頂、電商渠道過剩,令達芙妮的轉型計劃也更加無望。

不到兩年,耀點100就燒光了投資人的3億元,凈資產負3000多萬元,而2012年7月30日,耀點100更是直接宣布中斷網站運營,直至倒閉,耀點100還拖欠著達芙妮的部分借款。

這似乎成了壓垮達芙妮的又一根稻草。以至于很長一段時間,達芙妮的電商業(yè)務一蹶不振。

設計老氣、特有優(yōu)勢不明顯

過去靠市場藍海與渠道優(yōu)勢的達芙妮們,在如今競爭激烈的存量市場中顯然慢了半拍。

如今,在鞋履市場中,有專一突出制作技術的both、主打舒適與顏值并存的Stella Luna,將鞋與藝術結合的外國品牌Allbirds,以及更多強調獨立女性意識的國內新興女鞋品牌出現(xiàn),與之對比,也可以窺見國內一眾傳統(tǒng)女鞋品牌的問題:

不愛講故事、缺乏突出優(yōu)勢,營銷上還僅停留在靠外觀為賣點的淺層面,然而如今這種優(yōu)勢也正在慢慢失去。

如果說渠道是后盾的話,那么設計才是鞋業(yè)的核心,縱觀達芙妮近年的產品反饋,款式沉悶同質化、舊款微調是屢被詬病的問題。

由于此前粗放式擴張造成的、長達百天的周轉周期,達芙妮的產品翻新一直跟不上新興潮流,甚至在如今的達芙妮門店貨柜上,還放著過去幾年流行的坡跟鞋、鉚釘鞋。

一位95后鞋履愛好者告訴GPLP犀牛財經,對于女鞋品牌的選擇,她基本都是從小紅書、公號KOL等渠道上了解并購買,而博主們安利過的品牌,大部分都是海外或是某些小眾品牌,“達芙妮這樣的一聽起來就很老”。

近年來,從百麗退市,到千百度、星期六、奧康國際等品牌業(yè)績也在下滑,國內鞋履行業(yè)在遭受人口紅利見頂、海購電商沖擊之后,整體上看,也似乎都已經到了“中年瓶頸”期。達芙妮也不例外,縱觀一路的發(fā)展,線下業(yè)務低迷,線上也接連錯失風口。

達芙妮的衰落,是一眾傳統(tǒng)鞋履品牌的縮影。坐困圍城,出路何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9-08-13
一代鞋王達芙妮連續(xù)4年虧損淪為仙股 市值已經跌去近98%
GPLP犀牛財經發(fā)現(xiàn),2012年,在達芙妮的6369家核心品牌銷售點中,3325家位于四至六線城市,占全部銷售網點數(shù)量的52.2%,而一線城市的核心品牌銷售點僅為721個,占比為11.3%。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