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湊齊這個月的20篇推送,在土耳其的路上我還是推薦兩本書吧,一本叫《情緒陰影》,來自臺灣心理學家沈皓宜。另一本叫《原生家庭》,來自美國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
帕斯卡爾說,人有兩種狂妄表現(xiàn):排斥理性,或者只承認理性。
我大概就是那個表面上說感性很重要,可骨子里卻暗藏著只承認理性這種狂妄傾向。我總勸告自己,要學會更感性一些——然而我居然想靠讀心理學來揣測人心、揣測自己。
《原生家庭》這本書一開始我看得從頭涼到腳,然而讀完后,漸漸沒了初讀時那種從頭涼到腳的感受。
家庭關系和個人性格的形成的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讀這本書的目的,當然是希望去追根溯源一些東西,尋找到自己個性弱點的成因。
然而漸漸覺得很多事情是不可知的,想用理性去思考其中的結構,卻發(fā)現(xiàn)其中只有相關性,卻沒有邏輯性。
一些事情是正相關的,一些問題卻是負相關的。甚至在這個點上的正相關到了其他點上又成了負相關。
生命中的經(jīng)歷都是饋贈,你永遠不知道失之東隅的時候,有可能會收之桑榆。你也不知道你所沾沾自喜的故事或經(jīng)歷,未來可能會給自己的道路埋下多少暗雷。
《原生家庭》的作者雖然是個心理學家,然而就像英國哲學家約翰·穆勒所言,“他的任務是,當遇到這種事情時,他要撥開迷霧,勾勒出朦朧之中模糊難測的輪廓”。
是的,僅僅只是輪廓。人走在迷霧之中,多數(shù)時候是窮盡理性可能也只能摸到一個輪廓,而不是全部。
雖然一直覺得萬物皆可結構化,甚至是公式化,但是也越來越愿意去接納一些缺乏理性和邏輯的東西。
比如這段文字,就是在自己敲了很久“行業(yè)公式”之后突然隨心而出自然流露的產物。它絕對不可能在高度理性和主動思考的環(huán)境下完成——這種文字不掙錢,可比“行業(yè)公式”來得更觸及本心,也契合自我表達。
雖然這種接納需要很長時間,甚至其中也有很多思不清、想不明的混沌與困擾。
但至少,知道不應該總是強迫自己運用工具理性去思考一些問題,這也是一種和解與接納。
人本身就是混沌的,沒辦法用理性完全厘清。
所以我特別喜歡以賽亞·柏林在《浪漫主義的根源》里那段話:
不管我們怎么解釋,它們都會開啟幽深的遠景,不可簡化,不可把握,不可描述,不能收藏。沒有什么推理公式能得到它們全部的真實值……我們不可能掌握神圣之物,因為強加于它身上的形式已經(jīng)使之變形。
看了《情緒陰影》后,我也越來越感受到拿捏自我認知和自我情緒的矛盾之處是件有意思的事情。也越來越認可,每個人原本就是多面所構成的。
人性這根曲木造不出什么筆直的東西。
所以司湯達筆下的于連才會成為那樣一個既才華橫溢又卑鄙無恥,既聰明又狡猾,既崇高又墮落,既誠實又虛偽的復雜性格的復合體。
出現(xiàn)自我矛盾并不可怕,關鍵是需要接納矛盾,把多元化的面具整理起來,找到那個真正完整的自我,最終實現(xiàn)內心自洽。
把一項工作視為Beruf般的“天職”并不妨礙你對這份工作無感,甚至認為它樂趣不大。
我也因此理解了,為什么2015年那個冬天,一位宣亞的大哥會對我說,公關這份工作賺錢不多,我也不算很喜歡,但是面對它我有“殉道的精神”。
當時對“殉道”二字并不理解,懵懵懂懂間點了點頭,但現(xiàn)在大概清楚了是什么意思——把它作為畢生事業(yè),竭盡專業(yè)做好,但也知道它毫無意義,要說多愛,真的算不上。
可惜這位大哥后來離開了公關這行,去搞餐飲和健身,不然“殉道”這兩個字就真的邏輯和事實都成立了。
想起了那年大學躲在課堂上看雜志時記錄下的一段文字:常態(tài)就是,我們都是有著心機和心結的普通人,毫無保留時也有本能的私心,情到最深處也有自守的立場。
人往往是矛盾對立的,外表、文字展現(xiàn)的那一面多數(shù)時候是一種表象,你甚至可以去反向理解他們每天所談論、彰顯的東西。
然而人有時沒辦法自我覺察這些兩面情緒,搞不清楚什么是應然什么是實然,什么是立場什么是向往。
一個每天寫叛逆和自由,嘲諷別人被規(guī)訓的人,多數(shù)時候是在唾棄自己。就像之前一個老師問我,喜歡法蘭克福學派的人不是應該很叛逆么?
我的回答是,“與其說是真的叛逆,不如說是向往叛逆。骨子里其實還是透著慫?!?/p>
聯(lián)想起大學那位老師每天在講壇上講述著海德格爾的“詩意生活棲居”。
然而蠅營狗茍之中做的事情和“詩意生活棲居”沒有半點關系,學閥、出軌、權力,這些詞就出現(xiàn)在了他的身上。
你甚至可以認為,正是因為他蠅營狗茍,所以才每天教學生們,應該追求“詩意生活棲居”。
但是一旦搞清楚情緒的光明面和陰暗面之后,人變得平靜、理性、從容多了,似乎一切又回到了掌控之中。
人心實在是太過有趣。
榮格說,只有不理解黑暗的人,才會恐懼夜晚。透過理解你內心的黑暗與神秘,你會變得更簡單純粹。
這種感覺,大抵就是如此。
--------------------------------------------
作者 | 吳俊宇 公眾號 | 深幾度
作者系獨立撰稿人,微信號852405518
關注科技公司、互聯(lián)網(wǎng)現(xiàn)象的解讀
曾獲鈦媒體2015、2016、2018年度作者
新浪創(chuàng)事記2018年度十大作者
品途網(wǎng)2016年度十大作者
騰訊科技2015年度最具影響力自媒體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lián)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