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米、TCL、華為、創(chuàng)維寄予厚望的IoT市場,為何冷冷清清?
文 |佘凱文
來源|智能相對論(aixdlun)
“100個客戶里面可能有5個左右問吧,最后真做的沒一個?!?/p>
智能家居在國內市場的滲透情況到底如何?這是一位從事了10多年家裝設計的業(yè)內人士對“智能相對論”提問的回答。
然而,若只看網上的相關報道,讓人還以為智能家居早已“深入人心”,甚至是“漫山遍野、遍地開花”。
為何會出現(xiàn)這樣的反差?“智能相對論”帶著這樣的問題,走訪了家電賣場、裝修公司、用戶以及家電品牌,企圖找到答案。
企業(yè)布局如火如荼,是理想還是假象?
從智能家居到家電IoT,絕對是近兩年被提及頻率最高的詞匯之一。
像近日,TCL發(fā)布了其最新10系列的智能手機,又一次將其AIoT戰(zhàn)略放到臺前,自去3月,TCL發(fā)布全新戰(zhàn)略,宣布高調入局IoT后,相關話題就從未間斷。
4月8日,華為發(fā)布第二代“智慧屏”產品,從一開始,華為就是將智慧屏定義為家庭的智慧交互中心以及IoT控制中心。
除此之外,縱觀整個2019,除了TCL、華為等品牌的你追我趕,其它品牌當然也沒閑著。
去年創(chuàng)維電視正式對外發(fā)布了公司大屏AIoT生態(tài)戰(zhàn)略,以及推出首款創(chuàng)維AIoT生態(tài)電視產品;美的方面召開了自成立IoT公司以來的首個創(chuàng)新成果發(fā)布會;海爾也在繼續(xù)加大智慧家庭的布局。
面對行業(yè)的熱火朝天,市場買單嗎?從小米的數據其實可見一斑,小米在財報中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小米IoT平臺已連接的IoT設備數(不包括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達到2.348億臺,同比增長55.6%;擁有五件及以上連接小米IoT平臺的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及筆記本電腦)的用戶數增加至4100萬,同比增長77.3%。
看上去增幅很大,其實細看可以發(fā)現(xiàn),整體連接設備2.348億臺,5件及以上用戶4100萬,這里就占到了至少2.05億臺設備,也就是說小米的增長更多來自于原有的老用戶,增量并不大。
“我們接觸的對智能家居有需求的用戶真的很少,而且大多數對于智能的理解還停留在智能窗簾、智能開燈等層面。”“智能相對”論采訪了長沙本地數家家裝公司,得到的都是類似的回答,這也側面印證了智能家居的用戶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多。
更早之前,“智能相對論”走訪了長沙數個家電賣場,健康、節(jié)能、功效等環(huán)節(jié)依舊是各品牌銷售人員推廣的重點,而關于智能化的內容,基本是不問不說,例如在美的空調的柜臺前,詢問銷售人員是否有智能化的產品,除了知道有部分產品能夠連接WiFi或智能音箱,其他都不甚了解,甚至銷售人員會告訴你,“那些東西都是虛的,你買空調咱們最看中的功效,一般用戶也沒有太關注那些功能?!?/p>
關于這方面的問題,我們也試圖與美的、海信等品牌進行聯(lián)系詢問,卻都沒有獲得相應的回應。
雖說新事物的推動會存在一個過程,但2016起至今,如果家庭IoT市場進程有個能量槽的話,他積累的速度或許遠低于預期,從眾多的發(fā)布會以及發(fā)言來看,許多品牌寄希望于5G的落地,能為智能家居帶來“爆發(fā)式”增長,“智能相對論”以為這或許太過理想。
市場反饋冷冷清清,緣何會是單相思?
市場與行業(yè)呈現(xiàn)出兩種態(tài)度,為何會是這樣?“智能相對論”整理了一些行業(yè)人士以及用戶的看法,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1、產品價格懸殊不透明
包括對數家家裝企業(yè)的采訪,我們發(fā)現(xiàn)即便是有著各類裝修經驗的“老師傅”,對于“智能化”、“IoT”的意識也很淡薄,“一般我們不會向客戶主動推薦,除非他們自己有需求。”
“但是,98%以上的家裝用戶在家電這一塊都會選擇自己去購買,別看有些樣板間可能做了全屋智能來吸引用戶,一聽價格就都跑了?!痹温氂诮鸬溲b飾、泥巴公社等幾個長沙本土較大裝飾公司的設計師告訴我們。
“家電整裝這一塊利潤其實蠻大的,所以一般裝修公司和家電品牌都有合作,像工程機和家裝機很多人分不清,這里面有很大的水分,至于智能家居那水分就更大了。”
其實單看此次華為發(fā)布的“智慧屏”就能略知一二,最貴的一款達到24999元,便宜的只要3999,如此巨大的差價讓消費者覺得一切的“概念”都是浮云。
另外,說智能家居在高端市場的滲透率更高也需要進一步驗證,曾任職于綠米科技的銷售人員向“智能相對論”透露,他曾三個月專門負責別墅區(qū)的智能家居推廣,同樣因為現(xiàn)階段大部分用戶還沒有智能化的預算,使其三個月一單未成。
價格高且懸殊,再加上不透明,這是阻礙智能化真正進入家庭的一個關卡。
2、缺乏大品牌撐腰
除了價格,在售后服務上的跟進也成為市場選擇的一個痛點。
“目前國內市場智能化并不能成為一個趨勢,因為這個東西涉及的因素很多,我們了解的像售后方面并沒有一個具體的大品牌出來撐腰?!边@是長沙一家規(guī)模較小的裝修公司老板給出的回答。
“我們之前有做過一個智能化的公裝,過程之后大大小小總有毛病,他們只會找我們,因為你知道,這個東西都是集成的,牌子很多,售后方面特別麻煩,現(xiàn)在我們知道的除了小米算是比較系統(tǒng),產品也多,其他品牌在這方面的很弱?!?/p>
也是由于這個原因,所以在家裝市場選擇全屋智能的用戶少之又少。即便是對于智能化有需求的消費者,都是一件一件添加,這也使得智能家居整體顯得“凌亂”。
3、管賣,不管用,場景依舊“碎片化”
最后,則是最關鍵的原因,智能家居的使用場景還是“碎片化”。
在行業(yè)的“理想”是,“用戶在到家之前,通過遠程操控,先打開家里的空調,在進屋的同時,燈光亮起,智能音箱親切的向你問好,電視在你的語音交互下開啟......”
但因為碎片化的市場,使得大部分用戶都做不到如此。
航莊是長沙的一個智能家居用戶,在與“智能相對論”聊天時說“反正我的使用頻率并不高,也不是說不好,可能是沒養(yǎng)成使用習慣,又或是很多功能達不到吧?!?/p>
“已經回不去了?!边@是另一位智能家居用戶彭先生的回答。被問到安裝全屋智能的初衷,彭先生說“是真的方便?!?/p>
“進屋開始使用智能鎖開門,除了無需鑰匙,像我設置成了6點第二天早上8點,期間只要有人用指紋開鎖,廊燈就會自動開啟,而且像晚上睡覺時,也不用人去關燈鎖門,通過智能音箱就能語音操控,類似的還有很多,一時也說不完......”
用戶市場為什么會產生這樣兩極化呢?彭先生認為“家庭智能不是說你買了就行,還要自己去設置,也不是一件兩件產品就能讓你獲得優(yōu)質的體驗,就像你買臺電腦,里面的應用還是需要你自己去安裝?!被蛟S是因為本就從事軟件技術行業(yè),對于智能化的理解,彭先生明顯要高于許多普通用戶。
但無論如何,也是這幾個方面的原因,使得智能機家居的整體市場在多年內依舊未被徹底激活,至少與之前的預想還有距離。
總結
“鳥籠效應”是一個著名的心理現(xiàn)象,說人們會在偶然獲得一件物品后,會繼續(xù)添加更多與之相關而的東西。例如一個人買了一只空鳥籠放在家里,那么一段時間后,他一般會為了用這只籠子再買一只鳥回來養(yǎng)而不會把籠子丟掉。
顯然,智能家居也是想在行業(yè)中或通過“電視”、“智能音箱”建立起鳥籠,之后再一步步將其他產品往里面充實。但現(xiàn)在,很多家庭其實鳥籠已經有了,卻因為鳥籠使用起來太復雜,或是不夠美,使得無論是產品端、還是用戶端,始終都是一個“碎片化”的狀態(tài)。
其實從彭先生的事例中,我們能夠看到足夠的市場潛力,但行業(yè)不能寄希望于“彭先生”這類“懂技術、知道用”的人主動增加,而是需要去主動“創(chuàng)造”更多的“彭先生”。
各路玩家們,少使用點概念,多從用戶出發(fā),或許才是對目前行業(yè)最大的助力。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chuàng),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yè)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lián)系。
智能相對論(微信ID:aixdlun):
?AI產業(yè)新媒體;
?今日頭條青云計劃獲獎者TOP10;
?澎湃新聞科技榜單月度top5;
?文章長期“霸占”鈦媒體熱門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萬個為什么》
?【重點關注領域】智能家電(含白電、黑電、智能手機、無人機等AIoT設備)、智能駕駛、AI+醫(yī)療、機器人、物聯(lián)網、AI+金融、AI+教育、AR/VR、云計算、開發(fā)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lián)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