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劇頻出,國產智能手機路在何方?

最近手機圈勁爆消息好像很多,比如:雷軍在印度的一句“Are you ok ?”被網友做成惡搞視頻而遭到瘋傳;360剛公布其手機品牌“奇酷”則有傳聞該品牌已被注冊;再到現在的傳聞樂視手機因為公布BOM成本而遭供應鏈封殺。一時手機圈鬧劇頻出,真假讓人無從分辨,做手機真的到要靠吸引眼球搏出位的境地了嗎?

從“封殺傳聞”看國產智能手機發(fā)展之惑

關于樂視手機遭供應鏈封殺的消息出自微博一位網友,信源并不可靠,也無任何證據,好似隨口一說,但卻引來各大媒體各種猜測分析,為什么?因為它提及了一個關鍵信息點——BOM成本。國產手機最近幾年突飛猛進,靠的不是技術創(chuàng)新,也不是設計美感,而是高性價比,價格也順理成章地成了國產手機廠商的命門。而這次樂視手機竟然公布了BOM成本,讓本該只有業(yè)內人士了解的私密成了大白于天下的真相,這揭的是整個手機行業(yè)的底褲,也是向著國產手機廠商命門的致命一擊。所以這次樂視手機被封殺傳聞肯定是有幕后黑手在操縱,傳聞背后昭示的正是國產手機廠商間無序競爭之迷局。

雷軍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坦稱,智能手機進入了創(chuàng)新的瓶頸期,我倒覺的說蘋果進入了創(chuàng)新瓶頸期似乎更準確些。蘋果一直以來都是國產智能手機學習和模仿的對象,從2007年第一步iPhone誕生以來,其引領起的觸摸、大屏、扁平化、應用開發(fā)生態(tài)潮流,甚至其商業(yè)模式,無不讓國產智能手機廠商如奉神祗,進而亦步亦趨地模仿。但隨著喬布斯的離去,蘋果自身逐漸在產品設計和技術創(chuàng)新層面進入了瓶頸,轉而追求在商業(yè)上的更大成功,隨之而來的則是國產智能手機廠商頓失指路明燈而陷入創(chuàng)新乏力和發(fā)展前景的迷茫。

基礎技術創(chuàng)新成“星星之火”

盡管國產智能手機廠商一直背負著“模仿”、“組裝”、“廉價”的包袱,但最近幾年從市場占有率上來看,還是斬獲頗多,成績斐然,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國產手機廠商逐漸開始重視基礎技術的研發(fā)、創(chuàng)新。在智能手機芯片等關鍵部件和技術上,國產智能手機廠商也是積極布局。華為海思研發(fā)的麒麟芯片,不僅支持4K高清視頻全解碼,還支持LTECat6標準,性能達到了業(yè)界領先水平,這也是華為扛起了國產4G芯片的自主產權的招牌;小米也是多方出擊,輾轉購買了聯芯的芯片技術,希望能在芯片技術研發(fā)上有所成就。

除了這些,國產智能手機廠商也是汲取了以往國際化受挫的教訓,開始注重專利積累,以擺脫像諾基亞、愛立信、摩托羅拉、黑莓這樣的國際專利巨頭的壓榨。從公開的信息可以查到,中興、華為、酷派、聯想、魅族、小米截止到2014年的專利申請數分別為35662、41855、3452、8412、184、1506件,不過隨著聯想多摩托羅拉收購的完成,其擁有的專利數量將大幅度提升。國產智能手機廠商逐漸重視基礎技術創(chuàng)新和專利技術積累,為自身日后海外市場的擴展“燎原”保留下“星星之火”。

未來還需精耕細作,提升品質

國產智能手機廠商的扎堆致使行業(yè)紅海一片,而嚴重的同質化也讓國產手機走上了價格競爭的不歸路。價格越低,品質越粗糙,越難與國際品牌取得競爭優(yōu)勢,相關聯的是品質越粗糙,越拉低消費者對產品的價格預期,讓國產智能手機的價格和品質陷入惡性循環(huán)之中,無法走出廉價、粗糙的陰影。當年國產手機品牌的驕傲波導的沒落就是一面明鏡,忽略產品品質,一味追求低價策略注定是一條不歸路。

在國產手機中為數不多的不打價格戰(zhàn)的要數vivo和oppo了,盡管兩者都是走時尚品牌路線,但各有專注,一個主打音樂視聽體驗,一個主打拍照功能,兩者的市場細分非常精準。先是對產品進行精細打磨,外觀設計更是做到足夠時尚漂亮,然后利用大手筆的廣告包裝,提升品牌的溢價能力,使其長期占據國產手機的中高端市場,并獲得不菲的成績,成為眾多國產智能手機廠商研究學習的對象。當然還有華為的mate7也在線下賣出了高溢價,這說明國產手機只要精耕細作,認真打磨產品,提升品質,是能走出一條高溢價之路的。

生態(tài)整合,走出全新商業(yè)模式

蘋果強大的生態(tài),以及生態(tài)下蘊含的巨大商業(yè)價值,讓所有的廠商艷羨。但遺憾的是,蘋果閉合式商業(yè)生態(tài)的成功得益于其IOS系統(tǒng)的封閉性和應用商店的開放性,應用商店的開放讓更多的開發(fā)者參與進來,而IOS系統(tǒng)的封閉性則又很好地排除了所有競爭對手,這樣的模式是無法在安卓系統(tǒng)體系下復制的。因為安卓是完全開放的開源系統(tǒng),并不能形成壁壘,也同樣形成不了閉合的商業(yè)生態(tài)。所以國內的廠商可以成功模仿蘋果的產品,但卻模仿不了蘋果的生態(tài)。

但方法總比困難多,盡管國產手機廠商模仿不了蘋果的生態(tài),但卻可以通過產品,建立自己的用戶運營體系,產生類蘋果的粉絲效應。國內很多智能手機品牌都有自己的UI產品,包括手機端、電視端、甚至未來的汽車端,通過一站式打通和各種一體化應用服務把用戶強力地吸在自己的平臺上,從而形成一個巨量用戶活躍的平臺。有了平臺和用戶,就可以通過產品的上下游鏈條的整合打破邊界形成生態(tài),走出一條全新的商業(yè)化模式。

作者微博:@小編也瘋狂 微信訂閱號:小編也瘋狂(id:xiaobianyefengkuang)

小編也瘋狂的文章也出現在:百度百家、今日頭條、iDoNews專欄、艾瑞專欄、界面、速途網、虎嗅、藍鯨TMT、鞭牛士、搜狐IT、搜狐新聞客戶端等媒體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5-05-15
鬧劇頻出,國產智能手機路在何方?
最近手機圈勁爆消息好像很多,比如:雷軍在印度的一句“Are you ok ?”被網友做成惡搞視頻而遭到瘋傳;360剛公布其手機品牌“奇酷”則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