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經(jīng)濟中,供需關系決定著買賣雙方在商品交易中的平等關系,供不應求時,賣方在交易中處于有利地位,即所謂的"賣方市場",反之,供大于求,商品價格走低,就出現(xiàn)"買方市場"。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在短短5年左右時間迅速飽和,也經(jīng)歷了一個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過程。
智能手機價格走低的因素有很多,一方面是國內手機廠商的推陳出新,市場上可供消費者選擇的手機種類增加,廠商之間的競爭加劇,引發(fā)價格戰(zhàn)。另一方面是買賣雙方信息愈發(fā)透明,主要是手機生產(chǎn)制造成本的透明。這一方面可以參考個人電腦的發(fā)展過程。前些年,電腦賣場的商家抱怨:"隨便一個顧客都知道我們的低價,買賣沒法做了",現(xiàn)在商家們連抱怨都懶得抱怨了,市場飽和之后,價格透明是必然趨勢,這是不可阻擋的。
智能手機價格透明了,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也逐漸趨于理性了,因為可供選擇的品牌增多了,人們不再愿意為了某個品牌而心甘情愿地付出過高的溢價了。除了品牌因素之外,由手機價格、售后保障和服務等綜合因素決定的手機性價比攀升為決定購買的主要因素。這也是為什么紅米、酷派大神F2、華為榮耀3C等主導的千元智能手機市場走俏的原因。在硬件參數(shù)同等情況下,手機廠商如果能產(chǎn)生更高的附加值,就會在市場競爭中擁有一席之地。
手機溢價效應被打破,營銷手段反成致命傷
處于"賣方市場"時,商家往往不會在營銷上下功夫,因為供大于求,不用擔心銷量,隨著市場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國內廠商開始變著花樣的展開營銷手段。不過,隨著手機價格走向透明,手機溢價效應被打破,消費者越來越不買營銷的賬了,相反,營銷手段反而成為廠商遭受詬病之處。
曾一度發(fā)酵的"1799事件"便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網(wǎng)民惡作劇一般的表現(xiàn),我認為并不是全部出于對魅族的支持,而是在手機價格如此透明的今天,小米等手機廠商仍大肆造勢,宣揚情懷,以營銷手段提高手機的溢價。事實上,多數(shù)網(wǎng)民并不是喜歡魅族,而是討厭小米。正如在羅王辯論之后羅永浩對支持王自如的網(wǎng)友所言:他們并不是喜歡王自如,而是討厭我。
營銷手段從贏得市場的不二法寶轉變?yōu)檎兄略嵅〉闹旅鼈蛟谟谙M者不再買所謂粉絲經(jīng)濟,所謂情懷的賬。消費者要的是什么,很簡單--踏踏實實做好產(chǎn)品,提高手機性價比,扯其他的,既沒意義也沒作用。
那么營銷有錯嗎?沒錯,只是用錯了方式
營銷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饑餓營銷,是躲在幕后故弄玄虛制造假象,比如大講情懷和理想主義,是站在臺前傳經(jīng)布道高高在上。這兩種把戲一旦被拆穿,就很難落得個好的收場,搞不好還要砸了自己的腳。今天還在為自己的伎倆沾沾自喜,明天沒準兒就會自食其果。因為消費者不是傻子,尤其是在信息如此透明化的今天。
那么,什么樣的營銷才是好營銷,倆字--走心。為消費用心,對消費者掏心,與消費者交心。手機廠商在展開營銷之前應該先問問自己是否做到這三點,再去付出行動。不要躲在幕后,也不要站在高處,要接地氣,要與消費者平起平坐、平等相待,才能贏得消費者心,從而為品牌積累起粉絲群體。越是真誠,越是接地氣,用戶就會對品牌不離不棄。
廠商們該怎么辦?提高性價比,別打價格戰(zhàn)
手機的溢價效應被打破之后,勢必會走向價格戰(zhàn),國內手機市場已經(jīng)露出價格戰(zhàn)的苗頭,導火線一旦被點燃就一發(fā)不可收拾。價格戰(zhàn)永遠沒有勝利者,包括消費者。有人說廠商們打得越激烈,手機價格就越低,對消費者是好事。要知道以低價為賣點只會讓手機市場走向混亂,偷工減料,濫竽充數(shù)將成為常態(tài)。
健康的手機市場環(huán)境絕對不是一個以"低價"作為賣點的狀態(tài),打價格戰(zhàn)只能贏得一時的利益,長遠來看,不利于整體手機市場的發(fā)展。手機溢價效應被打破之后,廠商更應該將精力放在技術和服務上,以此來提高產(chǎn)品整體性價比,而不是單純地占據(jù)價格優(yōu)勢。在營銷上,也應該更多地站在消費者一邊,真正為用戶利益著想。還是那句話,為消費用心,對消費者掏心,與消費者交心。
千元智能機市場是目前國內手機廠商拼殺相對激烈的領域,紅米、酷派大神F2、華為榮耀3C等高性價比手機從眾多產(chǎn)品中脫穎而出,印證了消費者將性價比作為消費主要參考標準的事實。高性價比不是低價,而是在價格較低的情況下,在硬件配置和功能體驗上都超過了競爭對手。從普遍的消費心理上看,用戶選擇是理所當然的。
掃一掃,添加作者微信公眾號。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lián)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