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車破局,需要哪五個關鍵點?

硅谷現有兩家現象級公司,一家是Uber,共享經濟的翹楚;另一家則是Tesla,代表著汽車業(yè)未來的大勢所趨:智能化。從被捧上神壇到銷量低迷,Tesla的經歷可謂“叫好不叫座”,不過這并未影響大量中國玩家跟風進入汽車智能化大潮。大家姿勢各異,卻難覓Tesla這樣吸人眼球的玩法。汽車智能化更多還是概念階段,急需破局。

智能汽車究竟是改良還是革命?

我曾總結過圍繞汽車的智能化有多個層次:無人駕駛、整車智能、OBD智能、車載設備、

車內軟件、汽車周邊。大家在不同層次要讓汽車這一核心任務為出行運輸的工具更加智能,賦予它不同的價值。

BAT、樂視等互聯(lián)網巨頭動作頻頻,在智能車載系統(tǒng)、車內軟件應用、智能車載硬件、車聯(lián)網大數據平臺、用車出行服務、汽車導航、電動汽車諸多均有所涉足。傳統(tǒng)汽車大廠今天推出互聯(lián)網概念車、明天與互聯(lián)網公司合作、后天開始倒騰混合動力汽車。還有一些汽車周邊廠商則悄然模仿Tesla做起了車內大平板,或者選擇諸如智能車載音響系統(tǒng)這樣的剛需點切入。它們的共同點只有一個:都沒有重新定義汽車,而是給傳統(tǒng)汽車賦予某些“智能”化功能,本質上與給汽車加裝一個雨刷提升駕駛安全性并無兩樣,它們做的是汽車智能化的一個或者幾個點。

Tesla之所以可以成為一個現象級公司,吸引大量眼球,正是因為它的思路與眾不同,它想要重新定義汽車:引領電動汽車的同時,采取互聯(lián)網銷售模式,更是想要給汽車加入智能基因,首先從車內交互出發(fā),絕大多數交互通過車內平板電腦實現。

不過,這個愿景并未實現。

中國的車機廠商很快copy出與之功能幾乎匹配的車內大平板,結合車載音響這樣的剛需,讓車主可以快速通過改裝來獲取類似于Tesla的智能交互體驗,這跟很多家庭購買電視盒子而不是智能電視的思路如出一轍。盡管Tesla已是汽車業(yè)一面旗幟,不過它的核心優(yōu)勢在電動車以及互聯(lián)網銷售模式上,汽車業(yè)尚未出現一款徹頭徹底的智能化汽車,如同蘋果之于手機產業(yè)、樂視之于電視產業(yè)。

只有改良,并無革命。

誰能做智能汽車行業(yè)的革命者?

近日,特斯拉發(fā)布其主打車型S型系列全電動跑車的幾款新車,主要賣點是百公里加速時間和續(xù)航里程方面刷新電動車行業(yè)紀錄。Tesla正在逐步回歸到汽車本身的屬性,尤其是性能,而不是“智能”,這曾經是它的第一標簽。全球銷量,尤其是中國銷量的低迷,讓Tesla聚焦到“如何把電動車做到極致”上,比如如何讓電動車擁有與普通汽車一樣的性能,再比如如何解決車主最不滿的充電問題。這樣的思路,給后來者帶來了機會。

中國為什么不能出現Tesla?我之前的觀點是,汽車準入門檻高,地方保護主義嚴重,大的車廠基本都是國企。Tesla發(fā)展初期曾獲得4.65億美元政府貸款,在中國這樣的事情不大可能發(fā)生。在電動車領域最積極的比亞迪,做的是公交車這些領域,在于其不看好Tesla這類車在中國的接受度。如果完全照搬Tesla的模式,在中國不可能取得成功——實際上Tesla在中國只取得了宣傳上的成功,而不是市場,Tesla中國今年初換帥以扭轉局勢。

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新興團隊,游俠汽車宣稱要做中國汽車業(yè)的Tesla,其理念比Tesla更進一步:不只是以電動車和互聯(lián)網渠道為特色,還要在外觀、內飾、設計、系統(tǒng)、交互諸多維度革新國產汽車水平,全面融入互聯(lián)網基因,與Tesla2017年底推出的最新款產品競爭。此前互聯(lián)網公司要么只是涉足車載產品,要么與汽車廠商在軟件層面合作,游俠汽車是首個推出整車產品的互聯(lián)網公司。

有過多次成功創(chuàng)業(yè)經歷的創(chuàng)始人黃修源認為,特斯拉所向人們展示的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顛覆,而是改變,改變的僅僅是渠道和價格。未來的電動汽車,所擔負的并不僅僅是交通工具,而是一體化的智能載具,在語音識別、圖像識別、人工智能諸多技術成熟大環(huán)境下,與人智能交互,就像《霹靂游俠》中的KITT汽車一樣。這與之前一些人的比喻不謀而合:智能汽車就是一個移動的智能手機。

理念超前,且團隊有一定的實力,這家公司獲得了微店CEO王珂、上海心動游戲CEO黃一孟、美圖公司CEO吳欣鴻的投資,準備了幾年的產品霹靂游俠概念車將在本月底正式發(fā)布。游俠汽車理想很豐滿,在競爭激烈且整體薄弱的中國汽車業(yè)究竟能夠做到如何,還要看其產品。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唯一一家宣稱挑戰(zhàn)Tesla、為數不多的“整車智能化”玩家。

智能汽車破局究竟需要做到哪些點?

毫無疑問的是,智能汽車在中國具有廣闊的前景。由于人均汽車保有量遠低于美國等發(fā)達國家,中國汽車市場正在高速增長,中國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動互聯(lián)網市場,智能汽車有著很好的基礎土壤。在A股市場這是熱門題材,智能汽車已不再是科技媒體的話題而是被財經媒體關注,有分析師認為,今年中國汽車產量規(guī)劃達到2500萬輛,車聯(lián)網應用與服務滲透率或接近10%的臨界點,市場規(guī)模有望突破1500億元,這個市場主要是指車載設備、后向服務等上層智能化,而不是整車智能。

智能化依然只是傳統(tǒng)汽車的一個噱頭和附加,還未形成核心價值。汽車行業(yè)要出現類似于iPhone或者小米手機這樣的具有顛覆性的整機產品,還需要攻克以下幾個關口:

1、智能與電動解除綁定。不論是Tesla還是騰訊,很多玩家做智能汽車都與做電動汽車綁定在一起,這實際上是兩回事,兩個事情都很不容易。電動車普及還存在諸多待解難題,Tesla們還在攻堅,而智能汽車究竟是什么,大家莫衷一是,用戶印象很模糊??傊悄芷嚺c電動汽車都需要推進,聚焦一個點恐怕更加容易,Tesla已將重心放到電動,游俠們的機會可能是聚焦“智能”。

2、一道撕破市場的口子。360可以后來居上成為安全軟件老大是因為免費,小米能夠改變中國智能手機格局是因為零利潤(哪怕只是宣傳),作為市場的后來者,必須找到一個撕破既有市場格局的口子,才能破局。Tesla選擇的口子是“電動”,在中國市場并未被驗證,汽車行業(yè)還有什么口子?價格、交互、電動、二手、渠道還是別的什么?

3、用戶愿意為智能買單。AppStore是iPhone成功的根源,這讓用戶可以便捷地通過手機使用各種應用,手機可以完成很多電腦才能完成的任務,第二步,手機因為移動、隨身等特征遠超電腦的能力。智能電視被市場親睞,是因為可以觀看海量網絡影視內容。智能應該不只是工程師概念,而是要給到用戶切實好處,愿意掏錢的好處,智能汽車現在是否做到這點?

4、智能技術讓用戶依賴。所有智能汽車玩家都宣稱要通過語音識別技術讓用戶在駕駛時便捷地發(fā)號施令,要通過圖像識別技術讓汽車駕駛更安全導航更精準,要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來提醒用戶不良駕駛習慣,要通過表情追蹤技術來判斷用戶是否疲勞駕駛……不過,這些技術究竟有多成熟是一個大大的問號。語音、圖像等技術的成熟度越來越多是事實,如果它們成熟、穩(wěn)定和好用到另用戶依賴,自然而然,才是汽車真正“智能”化的開始,黃金時代的開始。

5、首先它要是一款好車。智能手機首先是一款手機,所以它要能滿足打電話這一最基礎需求;智能電視首先是一款電視,所以它要能滿足收看芒果TV這一的原始需求……同樣,不論智能汽車未來是什么,但它最核心的價值,依然是一個運輸設備,用戶通過它可以快速、安全、舒適、優(yōu)雅、低成本出行,最好還能充滿樂趣。因此,就算再智能、再互聯(lián)網化,在外觀、內飾、性能、安全、節(jié)能這些基本點上,都必須做到極致才可。

這些關鍵點,并非游俠這樣的玩家一家可以解決,而是需要整個智能硬件產業(yè)一起努力,比如智能技術需要科大訊飛、百度等公司的技術攻堅和成果開放,再比如汽車基礎能力需要傳統(tǒng)汽車供應商配合,如何尋求市場的突破口,以及給用戶一個為智能買單的理由,則是Tesla、游俠等智能整車玩家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微博@互聯(lián)網阿超微信羅超(luochaotmt)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5-07-24
智能汽車破局,需要哪五個關鍵點?
硅谷現有兩家現象級公司,一家是Uber,共享經濟的翹楚;另一家則是Tesla,代表著汽車業(yè)未來的大勢所趨:智能化。從被捧上神壇到銷量低迷,T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