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開發(fā)的Windows 10 可以支持移動設備和PC設備,可以在ARM架構處理器上跑也可以在X86架構處理器上使用,這將打開ARM陣營進入Intel的X86地盤的大門,對Intel來說絕對是噩夢!
Intel退守PC和服務器市場
Intel在2006年出售了ARM架構的XSCALE業(yè)務,此后一直在移動市場進展艱難,去年通過向中國深圳的平板企業(yè)提供可能高達10億美元補貼贏得了在平板市場年增4倍的好成績,但是這樣巨額的補貼即使Intel年營收超過500億美元也難以承受。
去年年中以來Intel轉變策略,采取與中國的瑞芯微戰(zhàn)略合作由后者整合Intel的芯片和基帶以降低功耗和成本,又投資了中國的紫光屬下擁有展訊和銳迪科的控股企業(yè)并將X86架構授權給紫光,內部又將移動業(yè)務部門和PC部門合并,暫時退守服務器市場和PC市場。
Intel在服務器芯片市場處于絕對的壟斷地位,擁有高達97%的市場份額,PC市場占據約80%的市場份額,只要繼續(xù)維持在服務器芯片市場和PC市場的地位,Intel還能繼續(xù)輝煌下去等待到進軍移動市場的機會。今年1月16日發(fā)布的2014年財報顯示總營收559億美元,凈利潤117億美元。
ARM進攻Intel的地盤
ARM試圖打破Intel在PC和服務器市場的壟斷。2013年谷歌的chromebook正式推向市場,價格最低只要179美元,在續(xù)航方面也有優(yōu)勢,于是 chromebook發(fā)展迅猛2014年8月據gartner估計增長將達到79%,TrendForce的數據顯示當年1-5月筆記本電腦的增長率只有9%,這些筆記本里例如三星的部分采用三星自己的ARM架構處理器,宏碁的chromebook部分采用NVIDIA的ARM架構處理器。2014年APPLIED MICRO 推出64位ARM架構服務器芯片并被HP用于服務器推向市場。
Intel的芯片價格劣勢明顯。2014年intel的服務器芯片均價高達629美元,移動芯片均價約88美元。目前壟斷智能手機市場的高通,其高端的手機芯片均價約60多美元,而低端的芯片只要9美元,即使服務器芯片會比手機芯片成本高,但是總體上來說ARM架構的芯片無疑遠比Intel的芯片價格低,難怪傳聞蘋果也打算在MAC中采用ARM架構的芯片取代Intel的芯片以提高利潤率了。
阻礙ARM進軍PC和服務器市場的最后障礙是Windows。由于企業(yè)和個人市場使用的主要是Windows系統(tǒng),而Windows系統(tǒng)都是基于X86架構搭建,所以雖然ARM架構的筆記本和服務器要比X86架構的便宜許多,還有功耗優(yōu)勢,企業(yè)和個人用戶還是主要選擇X86架構的產品以與現有的企業(yè)系統(tǒng)兼容,而chromebook有約80%是用于教育市場。
Windows作為生產力工具的作用開始被大家重視。2014年底據IDC估計全球平板電腦增長7.2%,IPAD同比下滑12.7%,Android平板增長16%,而Windows平板增長高達67%,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IPAD和Android平板對提高生產力的作用有限,而Windows的強大性能有助于提高生產力。
如今,Windows 10 的推出解決了ARM進軍Intel的服務器和PC市場的最后一道障礙,低廉價格和低功耗優(yōu)勢將幫助ARM進軍服務器和PC市場,激烈的競爭將導致Intel利潤大幅下滑,也許Intel的噩夢真的要來了。
本文為百略網(ibailve.com)作者柏銘007原創(chuàng),首發(fā)于百略網(微信公眾號:wwwbailve),轉載請注明作者與出處。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