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網3月30日(北京),國內領先的金融科技公司信而富舉辦“科技驅動 智慧金融——信而富消費信貸戰(zhàn)略及EMMA人群發(fā)布會”,正式對外發(fā)布基于數據及核心技術驅動的消費信貸市場戰(zhàn)略。同時,國內首個消費信貸客群畫像“EMMA”人群正式亮相。
誰是EMMA?他們有多少人?
根據央行統計,截至2014年底中國約14億人中,被央行數據庫覆蓋的約有8億人,其中只有約3億人有信貸記錄,另外約5億人有身份信息、社保公積金等信息,但沒有征信記錄,這5億人也就意味著不能享受傳統金融體系如銀行等提供的信貸服務。信而富希望通過讓這5億人獲得消費信貸服務,幫助其建立信用歷史,開啟信用生活的第一步。
經過過去幾年的不斷努力, 2016年1月,信而富平臺成功撮合借款交易超過500萬筆,在整個網貸行業(yè)居于領先地位,為這5億未被傳統金融體系覆蓋的人群提供了借款渠道,為他們打開了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大門。
為將消費信貸服務拓展至更多的人群,信而富將500萬筆借款所對應的用戶進行了調查與分析,發(fā)現“職業(yè)穩(wěn)定,互聯網重度依賴,愛網購,有各種消費和信貸需求”是他們的主要特征。他們大多居住在二三線城市,沒有個人征信記錄也未被傳統金融服務所覆蓋,超過50%的人為大?;蛞陨蠈W歷,他們的借款用途通常是網絡購物、娛樂餐飲、以及購買生活用品。
基于這些共同的特性,信而富將這些用戶命名為“EMMA”。英文全稱為“Emerging Middle-Class Mobile Active”,中文譯為“愛碼族”。他們是成長中的新興一族,同時也是移動互聯網設備的頻繁使用者。目前來說,“EMMA”人群在中國有將近5億。
針對“EMMA”的消費信貸產品
對于沒有信貸數據、征信記錄的“EMMA”人群,如何為他們提供消費信貸服務?信而富目前已與多家擁有大數據的領先互聯網公司合作推出了網絡消費信貸產品“現金貸”,形成多渠道、多平臺的戰(zhàn)略布局,為廣大“EMMA”人群提供快速、便宜、方便、簡單的借款產品。
互聯網有數以億計的用戶,這些用戶在移動互聯網空間留下了海量的數字軌跡。如何利用這些非傳統數據,精準篩選出具有較好風險特征的“EMMA”用戶,并讓“EMMA”獲得有效的信貸服務?
信而富多年來積累的大數據處理技術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利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預測篩選(PST)、自動決策(ADT)等方法,通過對成千上萬個變量進行多維度、多層次的復雜分析,做出一系列決策模型,最終形成對于客戶和潛在客戶進行風險評估、授信決策、貸后管理等業(yè)務處理的一系列系統決策,即精準地找到一個合格的“EMMA”用戶,這個用戶既有在信用歷史上起步的需求,也有在個人信用歷史的階梯上不斷向上攀登的意愿。
2014年,信而富在美國硅谷組建大數據實驗室,引入國際先進的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和其他前沿數據技術,并積極參與了與國內領先的互聯網機構合作的項目。
“EMMA”奠定基石 拓展消費信貸藍海
信而富與諸多機構合作獲得大量EMMA客戶,正是基于中國龐大的消費信貸市場。據艾瑞咨詢預計,2014-2019年中國消費信貸規(guī)模依然將維持19.5%的復合增長率,預計2019年將達到37.4萬億,是2010年的5倍。從消費信貸占GDP比重來看,我國消費信貸占GDP比重僅為5%,而美國消費信貸占GDP比重高達約19%,未來提升空間巨大。
面對消費信貸藍海,信而富確立了獨特的市場定位,專注于更好地服務“EMMA”人群。憑借高信任度的品牌、先進的核心技術等優(yōu)勢,不斷提升“EMMA”人群的價值鏈條,不受時間與地域限制,從滿足生活需求到提升生活質量,滿足“EMMA”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信貸需求。
同時,信而富將尋求更多的合作,從而確保最大限度的渠道多樣化,以及最多的途徑接觸到整個“EMMA”人群,并增加“EMMA”人群黏性,奠定可發(fā)展可盈利的產品基礎,成為中國領先的消費信貸服務提供商。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