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曾讓國內三大運營商誠惶誠恐,然而今天我們已經(jīng)很少打電話,短信則基本不發(fā)了,一切交流都圍繞微信展開。但是,恰恰也是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救了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lián)通不再依賴傳統(tǒng)話音業(yè)務,流量在營收中的貢獻,已經(jīng)超過傳統(tǒng)話音業(yè)務。于是,三大運營商喊出了流量經(jīng)營的口號。
4G網(wǎng)絡和智能手機的普及,消費者對手機越來越依賴,流量支出日漸龐大。盡管家里有Wi-Fi,辦公室有Wi-Fi,公共場所也有Wi-Fi,每月耗費的流量卻十分恐怖,由兩年前的每個月幾百兆流量,到今天每個月耗費幾個G流量。以我自己為例,每個月大概需要4G流量,而套餐流量只有1G左右,其他的要掏錢購買。
微信和支付寶充流量
運營商的給用戶的流量太少,盡管已經(jīng)是4G時代,運營商給用戶的流量套餐,還停留在3G時代,套餐所含的流量,月初就告吹了。如果不花錢買流量包,消費將高得嚇人。三大運營商都一樣,超出部分流量,0.3元/M,意味著每用100M流量,就得支付30元流量費,而100M流量,今天只能看幾篇圖片多一點的文章。因此,購買流量是必然的選擇。
在微信里充手機流量,中國移動充值充500M流量,費用為28.50元,充1G流量為47.5元;中國聯(lián)通充500M流量費用要30元,1G為50元;中國電信充500M29.75元,1G為47.5元,充2G為66.5元,充3G為95元。就此來看,中國聯(lián)通的流量是最貴的,中國移動次之,中國電信相對較便宜。在國內三大運營商中,中國移動、中國聯(lián)通最高只能一次充值1G,電信卻可以最多一次充值3G,對用流量多的人說,購買電信的流量無疑相對劃算,除了充500M貴一點,后面的大額充值比移動和聯(lián)通便宜不少。
在支付寶上給移動號充值1000M流量,本地可用40元,全國可用流量47.5元,充2G流量本地可用流量56元,全國可用66.5元;支付寶上給電信號充1000M流量,本地可用38元,全國通用47.5元;支付寶上給聯(lián)通號充值,充1000M本地可用40元,全國可用50元。三大運營商中,還是聯(lián)通號充流量最貴。
用最少的錢購買更多流量
即便是在微信和支付寶上購買流量,依然很貴。我每個月用4G流量,套餐流量1G,需要購買3G流量,因此單獨購買流量的費用,就得花150元左右。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更便宜一點?
還是有一些方式可獲得更便宜的流量的,比如,通過加運營商的微信公眾號,在上面可以購買到打折的流量。我加了廣州移動的公眾號,購買流量更方便。通過“流量優(yōu)惠限時搶”,可以辦理10元1G流量包,有效期為7天,含600M國內通用流量,剩下的為省內通用流量,這是相當合算的。另外,還可以花40元購買1G流量疊加包,56元2G流量疊加包,80元3G流量疊加包,這三種流量疊加包都是國內通用流量,到次月月結時清零。我通過廣州移動的公眾號購買流量,10元1G的流量包每個月購買3次,僅需要花30元就能搞定。
單獨的流量包
有些人在微信上花的時間比較多,可以選擇微信包月流量包,比如,中國聯(lián)通3G用戶可享受微信流量10元包月,不過4G用戶沒有這個權限。而喜歡看視頻的,可以選擇一些視頻流量包,比購買流量要合算。還有,運營商也推出了晚間流量套餐,從晚上23點到早晨7點,10元包月任意玩。不過,購買單獨的流量包,需要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另外要看清楚運營商標明的使用范圍和期限,否則容易陷入消費陷阱。
文/徐上峰,微信公眾號:騷客科技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lián)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