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之后,互聯網+就成為熱門話題和模式,并迅速落入到實踐中去。而隨著互聯網+概念的不斷延伸,其獲得的顯著成效越來越大,受到的關注度直線上升。本次兩會,互聯網+仍然是最受兩會代表關注的話題之一。但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兩會代表更關注的是互聯網+與農村市場的融合。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董事長雷軍在兩會期間就表示,“十三五”時期他最看好農村和互聯網的結合,而這也是互聯網下一步發(fā)展的關鍵點;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信湖南公司總經理廖仁斌在提案中指出,建議以“互聯網+”助推新農村建設;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今年帶來的5份提案中,就有一份題為《推行農村電商教育孵化計劃加快推進農村電商扶貧》的提案……兩會代表對互聯網和農村市場的融合,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重視和熱情。那么問題來了,到底為什么要轉向農村市場呢?
電商大風起兮!巨頭殺向農村市場
從去年開始,各大電商巨頭不斷向線下下沉成為最主流的趨勢。尤其是兩大巨頭阿里和京東,更是在以縣域、鄉(xiāng)村為代表的農村電商市場拼殺地血肉模糊,無所不在的“刷墻”戰(zhàn)成為最好的注腳。其實,電商巨頭殺向農村市場的原因很好解釋。
要知道,據數據顯示,城市互聯網網購人群為4.5億左右,且在經過電商平臺的快速擴張之后,基本已經達到增量的天花板。而農村電商市場的用戶基數達到9億人口,尚未完全開發(fā)出來,有著巨大的潛力。在農村電商市場的深耕,毫無疑問能夠帶來井噴式的發(fā)展,最終推動電商巨頭本身的擴張。
而從農村電商市場的特質來看,電商巨頭向其擴張也是各取所需。農民收入水平的提升,脫離了簡單、粗暴的隨意商品即可滿足需求的初級階段,對商品的質量、多元化等有了更高的需求。傳統的線下渠道不能滿足這一需求的態(tài)勢下,電商渠道自然成為完美的補充。而農村人口紅利尚未消失殆盡,電商的進入,也有利于消化勞動力,創(chuàng)造更多的崗位,并進一步地帶動更多農民富裕起來。
目前,農村電商已經取得一定進展。從去年開始,阿里就推出村淘寶計劃,并將推進千縣萬村。馬云計劃3-5年內投資100億元,覆蓋縣域及農村人口9.5億(占全國70%)。而京東則招募和簽約數萬鄉(xiāng)村推廣員,并于去年完成500家縣級服務中心的建設,初步達成占領農村電商市場的目標。
電商在農村的蓄勢待發(fā)和全面推進,正在上演一場“大風起兮”的好戲。無論是電商巨頭、農民亦或是縣、鄉(xiāng)、村政府等,都將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節(jié)點。最終,農村電商市場將迸發(fā)出超乎想象的活力。
金融展現多元化態(tài)勢農村市場大有文章可做
無論農村與互聯網之間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有一個最關鍵之處絕對不容忽略,那就是金融。事實上,在絕大多數農村,能夠與金融體系掛上鉤的也就只是農村信用合作社、郵政儲蓄等網點較為普及的銀行機構。與百花齊放的城市金融體系相比,農村金融領域顯得泛善可陳,死氣沉沉。
但也正是這樣,在融入互聯網元素之后,金融反而能夠在農村市場有更多的文章可做。從政府層面來看,也在極力推動農村金融市場的改革。比如央行等部委就聯合發(fā)布《關于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方案》,再次鼓勵和支持互聯網金融。農業(yè)部副部長屈冬玉在公開發(fā)言中也表示,要把握時代機遇,眾籌共享,合力推動“互聯網+”現代農業(yè)加快發(fā)展,為農業(yè)農村經濟實現“彎道超車”和“跨越發(fā)展”提供新動力。
簡單來看,目前農村互聯網金融的切入點主要包括互聯網借貸、互聯網保險等。而在這些方面,互聯網巨頭已經開始在農村市場實踐起來。去年6月底,阿里旗下網商銀行正式開業(yè),號稱“中國第一家核心系統基于云計算架構的商業(yè)銀行”。其特點為全線上運營,主要針對小微企業(yè)、個人消費者和農村8億用戶三大目標客戶群體。尤其是農村8億用戶,阿里高層表示,希望用互聯網的方式來突破時空限制,讓服務的觸角不再是‘鼠標+水泥’的模式,而是通過手機把最后一公里的服務送到老百姓手上。
去年9月18日,京東金融發(fā)布農村金融戰(zhàn)略。同時,京東農村信貸品牌“京農貸”正式發(fā)布,包括農資信貸和農產品信貸兩大產品線。其中,“京農貸”無需任何抵押即可申請,并提供惠農貸款專享低息,最快當天就可進行放款。
而在互聯網保險層面,中華財險目前已在“互聯網+農業(yè)保險”的道路上進行了深入探索。與國家農業(yè)信息中心共同成立的“農業(yè)保險地理信息技術聯合實驗室”為依托,建立以互聯網運用、衛(wèi)星遙感、無人機航拍及手持移動設備共同組成的“天、空、地”一體化查勘定損的種植險應用體系。與中國農業(yè)科學院共同成立的“農業(yè)風險管理與農業(yè)保險創(chuàng)新聯合研究中心”為依托,探索利用移動互聯網、3S技術、云計算等技術手段,成功打造養(yǎng)殖險“農險通”系統。2015年通過該系統處理賠案近40萬件,實現了服務效率和理賠質量的提高。
可以看到的是,隨著互聯網元素的滲入,金融將在農村市場呈現多元化態(tài)勢。最終解決農村金融領域基礎建設落后,金融場景破碎等問題,提高農民本身的金融意識,形成一個完整且能夠呈現可持續(xù)發(fā)展態(tài)勢的農村金融生態(tài)體系。
旅游資源尚需整合小而美需更多投入去整合
據數據顯示,僅僅是2014年,全國“農家樂”數量超190萬家,鄉(xiāng)村旅游特色村10萬個,接待游客12億人次,約占全國旅游接待總人數三分之一;鄉(xiāng)村旅游營業(yè)收入3200億元,同比增長15%,帶動3300多萬農民受益。不可否認的是,旅游正在逐漸成為農村重要的副業(yè)之一,也關系到眾多農民收入的提升程度。
但規(guī)模的龐大,顯然并不能掩蓋農村旅游所存在的弊端。與傳統旅游中的城市景點、名勝古跡、山水生態(tài)等規(guī)范化、規(guī)?;认啾?,農村旅游同質化現象嚴重,而且并沒有形成一定的產業(yè),太過分散。在旅游市場愈發(fā)火爆的當下,不能滿足旅游者高品質旅游的需求,在這樣的態(tài)勢下,互聯網渠道的介入,就是給了農村市場轉型升級的契機。
通過互聯網,農村旅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互聯網式的營銷、管理和服務水平的提升,并引入現代化的經營模式。而借助互聯網無所不知的特性,能夠將多方農村旅游信息集中起來,甚至對閑置的旅游資源進行盤活和創(chuàng)新,最終傳遞至旅游者端。
而從另一個角度看,農村旅游屬于小而美,碎片化嚴重。這就要求必須以互聯網為依托,以更大的投入力量去進行整合。眾籌、互聯網金融等都可以成為農村旅游進化過程中的助力。
人才緊缺互聯網培訓為農村發(fā)展之基
從大環(huán)境來看,農村市場最缺乏的就是互聯網人才。不管是農村電商、農村互聯網金融抑或其他,互聯網人才的匱乏成為農村互聯網得到最大程度進化的掣肘。只有擁有足夠多的農村互聯網人才,才能滿足農村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的需求。如何具有針對性地進行農村互聯網人才培訓,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
去年7月14日,財政部、商務部公布:2015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的200個示范縣名單,中央財政計劃安排20億專項資金進行對口扶持發(fā)展農村電子商務。這其中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用于支持農村電子商務培訓。而張近東兩會期間帶來的題為《推行農村電商教育孵化計劃加快推進農村電商扶貧》的提案,也是農村互聯網人才的培訓提供了很多借鑒。
比如建立多元化全產業(yè)鏈的農村電商教育孵化體系、整合優(yōu)化規(guī)范社會資源補充教育教學力量、鼓勵平臺企業(yè)充分發(fā)揮農村電商培訓的實質作用……對農村互聯網培訓生態(tài)圈的打造,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當然,農村互聯網人才的培訓不是一蹴而就的。再加上農村互聯網剛興起沒多長時間,只能是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前進。但也必須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否則日后將會帶來更多難以彌補的錯誤。
總結:農村互聯網的發(fā)展當然不僅僅局限于上面所提到的幾個方面,還有更多的細分領域值得互聯網去融入。無論如何,兩會提案轉向農村,已經是認識到農村互聯網的重要性。尤其是今年作為“十三五”開局之年,互聯網+方興未艾,農村互聯網處于這樣一個風口上,更應該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
可以確定的是,農村與互聯網的碰撞、融合,將帶來超出想象的驚喜。而這,也正是互聯網無窮魅力的所在。(科技新發(fā)現 康斯坦丁/文)
科技新發(fā)現官方微信公眾號:kejxfx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