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是PC市場老大,在移動市場的發(fā)展可謂失敗,因此少有手機企業(yè)支持它,但是業(yè)內卻有一家企業(yè)頗為另類,那就是華碩,它進軍手機市場堅持采用Intel的處理器,這導致它在手機市場的發(fā)展頗為不順。
Intel處理器的問題
Intel的處理器性能強大,不過功耗太高,為了進軍智能手機市場于是推出了ATOM這種閹割版產品,通過大幅度降低性能來降低功耗。
英飛凌原來是蘋果的基帶供應商,Intel早年收購英飛凌的無線業(yè)務希望藉此與蘋果達成合作關系,但是事與愿違,并購后蘋果即放棄了英飛凌而改為與高通合作,最近倒是傳言Intel在下一代iPhone成為其基帶供應商與高通一起為它提供基帶。
在Intel的努力下,曾有MOTO和聯(lián)想與它合作采用它的處理器開發(fā)手機產品,但是由于功耗、兼容、成本等因素很快就放棄了它的處理器而回歸ARM架構處理器。除了這些原因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Intel一直都沒能將其ATOM處理器與基帶整合成為SOC,本來ATOM的功耗就比ARM架構芯片高,在沒有整合的情況下功耗就更是個問題了。
Intel曾在2014年中與中國知名的平板芯片企業(yè)瑞芯微達成合作,由后者整合其處理器和基帶。瑞芯微成績卓著,先后幫助Intel推出了XMM6321、Sofia 3G兩款芯片。不過Intel似乎有點不夠誠意,在去年的MWC上只有瑞芯微隆重介紹雙方合作的產品,而Intel將Sofia 3G命名為X3定位了低端產品并且少有介紹瑞芯微,隨后Sofia LTE芯片的上市被一再推遲直到今年初推出,這凸顯了雙方的合作并不長順。日前Intel宣布停產ATOM,雙方的合作前景更為悲觀。
華碩選擇Intel處理器做手機是一種錯誤
華碩作為一家后來進入智能手機市場的企業(yè),或許是基于一直以來與Intel的良好合作關系,在進入智能手機市場后堅持采用Intel的處理器,其在2014年1月首次發(fā)布手機的時候,三款手機俱采用ATOM處理器。
作為一家后起的企業(yè),進入手機市場其實更適合采用高通和聯(lián)發(fā)科的芯片,因為這兩家企業(yè)俱推出了高整合度的方案,前者推出的是QRD方案、后者推出的是turnkey方案,采用這兩家企業(yè)的方案可以快速推出產品而無需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資金在技術研發(fā)方面。
在手機市場堅持兩年時間,去年華碩的智能手機銷量達到2000萬,這與它期望的2500萬成績有20%的差距。今年初華碩曾表示希望今年的智能手機銷量目標為3000萬,但是很快就將目標定位2500萬,如此快速的降低銷量目標體現(xiàn)了華碩在智能手機面臨的發(fā)展困難。
在當初進軍手機市場的時候華碩就不應該堅持采用Intel的處理器,想當年MOTO和聯(lián)想采用ATOM處理器都鎩羽而歸,華碩這個新軍采用ATOM處理器就更難成功了,能堅持兩年時間已經(jīng)頗為不易。
據(jù)說本月底將發(fā)布的ZenFone3將全面采用高通方案,而放棄Intel的ATOM芯片,這意味著Intel在手機市場的一個重要盟友在吸取教訓后終于要放棄Intel了。
Intel停產ATOM處理器還有一個受害者將是微軟,微軟正在研發(fā)中的surface phone有三款,外媒報道指其中的兩款是采用Intel的ATOM處理器,微軟寄望采用Intel的處理器幫助其手機成為一款可以運行全功能Windows系統(tǒng)的微型電腦,加上鍵盤、鼠標和顯示器就能成為一部電腦,如今Intel的做法將迫使微軟要么更換處理器要么就是放棄Intel的處理器了。
華碩經(jīng)過兩年多時間的教訓才知道采用Intel處理器是一種錯誤,這個教訓太深刻,浪費的時間和機會更是無法彌補的。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lián)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