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網4月28日(上海)
昨天蘋果發(fā)布了一份13年來最糟糕的財務財報。報告顯示,蘋果第二財季營收為505.5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80.10億美元下滑13%;凈利潤為105.1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35.69億美元下滑22%。
營收和利潤均出現(xiàn)雙位數(shù)下滑已足以引人注目,更扎眼的是,這是蘋果營收自2003年以來首次出現(xiàn)下滑。而背后,是蘋果三大主力產品--iPhone、Mac和iPad--銷量全線下滑:蘋果第二財季共售出403萬臺Mac,比去年同期的456萬臺下滑24%;共售出5119萬部iPhone,比年同期的6117萬部下滑32%;共售出1025萬部iPad,比去年同期的1262萬臺下滑36%。
消息一出,中外科技財經媒體就炸開了鍋,各種解讀紛至沓來,且多為質疑之聲,仿佛自喬布斯去世、庫克掌舵蘋果四年多后,人們對蘋果的唱衰終于在數(shù)據上得到了驗證。
但是,蘋果真的來到拐點了嗎?
讓我們就從喬布斯去世的2011年10月往后推一個同比財季(即2012年第二財季)算起,看看蘋果這幾年同時間段內財報的變化趨勢。
更直觀一點,來看看營收及凈利潤的增幅變化情況。
綜合來看不難發(fā)現(xiàn),蘋果本財季營收和凈利潤出現(xiàn)大幅下滑,不是本季表現(xiàn)有多糟糕,而是去年同期表現(xiàn)太突出。假使去掉2015第二財季數(shù)據,那么上述的統(tǒng)計圖就不會顯得這么突兀。
那么,2015第二財季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使得蘋果當季“暴走”了呢?
數(shù)據顯示,該財季蘋果營收為580.1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56.46億美元增長27%;國際銷售額所占比例為69%,即400.26億美元。其中大中華區(qū)營收為168.2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98.35億美元增長71%;亞太其他地區(qū)營收為42.1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8.41億美元增長48%。
在產品上,蘋果公司第二財季共售出6117萬部iPhone,比年同期的4372萬部增長40%。來自于iPhone的營收為402.8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60.64億美元增長55%。
看起來,是亞太市場iPhone銷售狂飆帶動亞太收入大增,才造就了蘋果一個暴走的財季。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當時在財報會議上的感言也證實了這點,他說:“我們對iPhone、Mac和App Store應用商店繼續(xù)表現(xiàn)強勁感到激動,這推動我們實現(xiàn)了有史以來最好的第二財季業(yè)績表現(xiàn)。我們看到,與我們在此前的周期中所經歷過的情況相比,現(xiàn)在有更多的用戶正在轉向使用iPhone。”
到底是不是iPhone的作用呢?還是看數(shù)據。
很明顯,的確是iPhone銷量陡增牽引了蘋果當季財報數(shù)字的暴走。為什么那個時間段iPhone銷量會陡增呢?主要是蘋果在2014年9月發(fā)布了大屏的iPhone 6/iPhone 6 Plus,刺激了愛好大屏的消費者,2014第四季度和2015第一季度得以大賣(蘋果財報季領先自然季一個季度)。
綜上,極客網認為,單從本財季數(shù)據,還不能得出蘋果步入拐點的結論。另外還需指出的是,由于財報統(tǒng)計時間領先自然季一季,蘋果于今年3月22日發(fā)布的廉價iPhone 5SE并未對蘋果本財季iPhone銷量做出大的貢獻。
當然,華爾街那幫分析師們有理由看低蘋果,畢竟該公司在新興的無人汽車、人工智能等領域只打雷不下雨;新推的智能穿戴設備Apple Watch也不如iPhone一樣對市場具備支配地位;同時iPad的銷量停滯不前也有好幾個季度了。消費者們也可以用“走向平庸”、“沒有超預期的驚喜”來繼續(xù)評價蘋果,然后跟著升級換代……在單純的數(shù)字上,只要蘋果愿意,它還是可以通過“在iPhone上做文章”來保持高營收和高利潤--至少在一兩年內如此。
但是,這不等于說蘋果現(xiàn)在還很舒適、高枕無憂,實際上庫克接管蘋果以來開發(fā)的第一款新品Watch并未取得像iPod、iPhone和iPad那樣的支配地位,或許從那時候起,蘋果就已經進入了拐點--至少遭遇了一個不小的挫折。
目前,就極客網獲悉,蘋果在無人汽車、VR/AR等前沿科技上也在暗中蓄力,該公司能否跨過在Watch上的遭遇小挫折,還得看下一個產品的表現(xiàn)??梢钥隙ǖ氖牵瑤炜巳绻胍獜团d蘋果在喬布斯時代的消費者認可度,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市場營銷和市值管理上,否則硅谷的榮光可能會加速向特斯拉、谷歌和Facebook等生力軍轉移。
- 比亞迪捐資30億元成立教育慈善基金,助力培養(yǎng)卓越人才,推動中國科教進步
- ?5年投入200億打造飛行汽車!?長安汽車布局萬億“低空”市場
- 英偉達涉嫌違反反壟斷法 市場監(jiān)管總局依法決定立案調查
- 上海敲定5G-A發(fā)展目標:到2026年發(fā)展500萬用戶,建設3.2萬個3CC基站
- 中國電信注資10億成立天通衛(wèi)星科技公司,將推動衛(wèi)星通信手機向3000元下探
- 上汽今年銷量或會被比亞迪反超,痛失18年“中國車企銷量冠軍”
- 英特爾CEO基辛格名為退休,實為被董事會趕下臺?
- 華為申請多枚鴻蒙辦公商標,涉及辦公用品等多個領域
- “數(shù)智化”登頂《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語,數(shù)智技術應用深入人心
- IDC預計:2028年AI基礎設施支出將超1000億美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