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8月,正在沖擊上市的零跑汽車交付量達12525輛,同比增長超180%,位于造車新勢力銷量榜單第二,連續(xù)四個月創(chuàng)新高;1-8月累計交付量達76563輛。盡管銷量領跑的業(yè)績對于沖擊上市的零跑汽車是一大利好,但當我們結合其招股書看,亮眼的銷量背后,零跑汽車的隱憂猶存。
高不成低不就,持續(xù)賠本賺吆喝
零跑汽車在上市招股書中,將自己定位為 “中高端” 車企,主要聚焦于價格在15萬元至30萬元的中國中高端主流新能源汽車市場,戰(zhàn)略路徑還是清晰的,就是一定得做中高端,打進競爭最激烈的主流價格區(qū)間,跟蔚小理直接競爭。
另據(jù)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shù)據(jù),稱2021年15-30萬元價格區(qū)間的新能源汽車,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中占到39%,2026年將進一步提升至49%,成為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零跑汽車的定位與市場的主流趨勢也是吻合的。
但所謂理想豐滿,現(xiàn)實骨感。零跑汽車目前售賣車型主要是C11和T03,以及2019年7月開始交付首款量產車型S01。但從實際銷量看,零跑是靠T03這款微型純電小車支撐銷量數(shù)據(jù)。該款車型在零跑汽車的銷售份額里一直占據(jù)超半壁江山,2021年所占份額甚至達到89.62%,售價為6.89-8.49萬元區(qū)間。
事實上,即使到今天,T03都是零跑汽車的主力。官方資料顯示,2022年上半年,零跑汽車銷量達51944輛,同比增長265%,其中零跑T03銷量為33058輛,占總銷量的63.64%。
相比之下,符合零跑自身定位的C11,也就是目前在售的最貴車型(售價在15-20萬元區(qū)間),占比僅有9%。而最早發(fā)布的S01是一款小型純電轎跑,售價最高15萬元,實際也未見起色,至今一共只賣了不到3000輛,只占銷售量的2%。
由此看,零跑汽車最現(xiàn)實的競爭對手應該是五菱宏光Mini、歐拉黑貓等背靠上汽、長城等大廠的低端品牌。
但問題來了,與宏光Mini在2021年大賣42.65萬輛,歐拉在2021年全年總銷量達13.5萬輛,T03的3.91萬輛甚至不及前兩者的零頭,可謂小巫見大巫。至于符合其市場定位的中高端車型,從我們上述的數(shù)據(jù)看,也是相當不理想。
可以說,零跑汽車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并直接反映到了財報表現(xiàn)上。
通過零跑汽車財報數(shù)據(jù)顯示,2019年—2021年零跑汽車虧損分別為9.01億元、11.00億元、28.46億元,毛利率分別為-95.7%、-50.6%和-44.3%。三年合計虧了近50億元,換算下來平均賣一輛車虧6.5萬元。可謂是賣得越多虧得越多,典型的虧本賺吆喝。
研發(fā)投入不足,全域自研其實難副
業(yè)內知道,面對新能源車的浪潮,與傳統(tǒng)車企相比,創(chuàng)新是造車新勢力最大的優(yōu)勢。
具體到零跑科技,其自稱“中國目前唯一一家具有‘全域自研’能力的造車新勢力”,自研自制智能電動汽車核心系統(tǒng)及電子零部件中的所有關鍵軟硬件,實現(xiàn)了底層接口、算法和數(shù)據(jù)通訊協(xié)議的統(tǒng)一,這種獨特的模式及能力構建了可在不同電動車型之間高度復用的平臺化電子電氣架構和整車架構。
但零跑全域自研的實際表現(xiàn)與其宣傳似乎存有差距。
以重要的芯片為例,零跑此前曾大力宣傳 C11車型搭載的 “凌芯 01”,該芯片由零跑與大華聯(lián)合研發(fā),是國內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車規(guī)級 AI智能駕駛芯片。但就算力而言,“凌芯 01” 單芯片算力僅有 4.2TOPS,遠遠落后于特斯拉 HW3.0的 144TOPS芯片,也不及其他造車新勢力搭載較多的英偉達芯片。而零跑自己在招股書中,也并未再提及 “凌芯 01”。
更關鍵的是,零跑汽車這種“全域自研”的發(fā)展模式必然對應高額研發(fā)投入。
據(jù)招股書信息,2019-2021年零跑的研發(fā)投入分別為 3.58億元、2.89億元和 7.4億元,分別占當年總收入的 306.4%、45.8%及 23.6%,研發(fā)投入百分比大于其他新勢力造車企業(yè),但仍呈現(xiàn)逐年下降趨勢。且由于零跑自身的總收入規(guī)模較低,研發(fā)費用的絕對金額也對應較低,如 2021年 “蔚小理” 三家的研發(fā)投入分別為 45.92億元、41.14億元及 32.86億元,遠超零跑。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同樣號稱是自研,小鵬汽車僅表示自己是做“全棧自研”,也就是應用和算法層面進行自研,但零跑汽車三年研發(fā)的投入不及小鵬汽車一年的多。
由此看,零跑汽車較少研發(fā)費用的“全域自研”究竟有多大含金量值得商榷。
品質堪憂,賣點不足
眾所周知,作為造車新勢力,市場和用戶最為擔心的是其品質是否有保障。但對于零跑汽車來說,其在這方面也令人擔憂。
事實是,自其發(fā)布第一款車型后,零跑汽車的各種投訴問題不斷。以S01為例,據(jù)“E汽車”報道,因制動系統(tǒng)故障、動力系統(tǒng)故障、控制系統(tǒng)故障等問題頻現(xiàn),200位S01車主于2020年5月向零跑科技發(fā)出公開信,“希望零跑汽車就質量問題給出書面答復”。雖然零跑科技對此表示,“整車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標準、故障多為偶發(fā)性問題,并非安全質量問題”,但仍在同年10月召回150輛。
而最近的投訴事件就是重慶車展上有用戶現(xiàn)場維權,零跑汽車的展臺上有人舉著“零跑新車當天黑屏 維修半個月 換兩大部件 承諾退車又反悔”字樣的標語。
其實零跑汽車被消費者投訴已不是首次。此前,零跑汽車曾因車輛電池被“偷梁換柱”,被車主投訴“涉及虛假宣傳”。
例如2021年4月,一位寧波車主以18.98萬元訂購了零跑C11車型,時隔一年后提車時,發(fā)現(xiàn)零跑汽車宣傳搭載的中航鋰電電池,在交車時電池電芯被“替換”為欣旺達。在向商家討要說法時,卻遭遇多方“踢皮球”。
除品質外,作為新能源車企,智能化不僅是彼此間競爭的焦點之一,對于市場和用戶也是不可或缺的賣點。
但零跑汽車在智能化方面的表現(xiàn)也差強人意。例如在今年3月30日,中汽研發(fā)布了零跑C11的CCRT測試結果顯示,其零跑C11尊貴版車型最終得分是69.4分,其中拉后腿的就是智能化的子項,得分僅為42.6分,遠低于及格線,可見其在新能源車智能化賣點上與蔚小理尚存不小的差距。
不可否認,零跑汽車在銷量上的表現(xiàn)確實可圈可點,但結合其招股書中營收和利潤差強人意背后所反映出的產品創(chuàng)新、品質、定位等存在的隱憂,零跑汽車的未來仍存在不確定性。
- 小米SU7在1月份交付超過2萬輛 已連續(xù)4個月超過2萬輛
- 年輕人“爆改”春節(jié)去南方小城過大年 美團旅行:假期前三日潮汕文旅訂單增長51%
- 周鴻祎談美國對DeepSeek痛下殺手:比當年對付華為還過激
- OpenAI透露明天發(fā)布滿血版o3
- 2025春節(jié)檔多部10億電影誕生 《哪吒之魔童鬧海》領跑
- 亞馬遜云科技、英偉達、微軟紛紛上線DeepSeek模型
- 英特爾2024財年凈虧損188億美元
- 蘋果2025財年第一財季大中華區(qū)營收同比降11% 庫克回應
- 消息稱特朗普政府官員再限制英偉達芯片對華銷售 或涉及特供版H20芯片
- 特斯拉 2024 年收入 977 億美元 全年共交付汽車178.92 萬輛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