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tǒng)習俗中,人們一向對節(jié)日和數字非常講究。舉例來說,春節(jié)紅包往往離不開吉祥數字,車牌號碼通常也要朗朗上口,甚至連手機號都要滿足連號、稀有、諧音吉利等要素。也許對很多人而言,一個“酷炫的手機號”不僅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存在感”,還能給生意、事業(yè)帶來幫助。殊不知,一些不法分子正是抓住了用戶這種“圖吉利”心理,假借售賣手機“靚號”騙取錢財。
在此,360手機衛(wèi)士安全專家提醒廣大用戶,對于“號碼”類商品,首先要保持理性消費,其次要認準各大運營商的官方渠道,切莫輕信“倒賣消息”。另外,還可以使用“360防騙高手”微信小程序對短信、電話以及網址等可疑信息進行鑒定,防止不必要的財產損失。
萬元現金打水漂都是“靚號”惹的禍
據媒體報道,哈爾濱呼蘭公安分局最近接到市民報警稱,自己本來想買一個“手機靚號”,卻沒想到被騙走了上萬元。得知此消息后,警方立即成立破案小組,一邊搜集相關證據,一邊以買家身份引誘騙子上鉤,在案發(fā)48小時內便將犯罪分子安某成功抓獲。據悉,安某假借售賣手機“靚號”為由,已經對5名受害者進行電信詐騙,共累計騙取5萬余元贓款。
經過一番訊問,警方了解到安某曾在20多個網貸APP中欠下不同款額,多則幾千,少則幾百,由于無力償還錢款,便利用“售賣手機靚號”的方法進行詐騙:明明手中沒有“靚號”,卻對受害人謊稱只需花9050元即可買到“豹子號”,同時還能獲贈8000元話費和2700元加油卡。而在受害人付款之后,安某會直接將對方拉黑,然后拿著錢款逃之夭夭。
圖1:不法分子通過虛假兜售手機“靚號”,騙取事主錢財
賣“靚號”還不夠加上“提成”變身新套路
其實,“售賣手機靚號”已經是電信詐騙的常見手法,而“賣靚號”加上“加盟提成”又形成了一種防不勝防的新套路。
日前,市民楊先生收到一個來自“附近的人”好友請求,加為好友后逐漸與該網友熟絡起來。沒想到過了幾天,這位網友就開始給自己介紹“發(fā)財致富”的方法:只要幫忙發(fā)布販賣手機“靚號”的朋友圈廣告,每成功售出一個手機號,就能得到200元提成。聽到這里,楊先生十分心動,趕緊轉發(fā)了一條廣告,巧的是這時正好有朋友想要購買187****0000的“手機靚號”。不料這時,該網友卻以需要預先墊付為由,讓楊某匯款一萬多元。等楊某轉賬后,再聯系對方,卻發(fā)現自己已經被拉黑,這才意識到被騙,隨即報警。
“360防騙高手”小程序 一秒揭穿騙子謊言
針對上述案件,360手機衛(wèi)士安全專家認為,許多不法分子就是利用了人們稍帶迷信色彩的“圖吉利”心理,再加上社交平臺信息魚龍混雜、不好分辨,于是就利用“售賣靚號”這種方法來設置詐騙陷阱。
據360獵網平臺發(fā)布的《2017網絡詐騙趨勢研究報告》顯示,以手機號、電話費、Q幣等為代表的虛擬商品詐騙案件時有發(fā)生,且占據用戶舉報數量的11.1%,僅次于虛假購物類詐騙。
圖2:2017年主要網絡詐騙舉報情況分布
在此,360手機衛(wèi)士安全專家也提醒廣大用戶,在選購手機號碼時,要通過正規(guī)、官方渠道,不必過度貪圖“靚號”,同時應盡量避免在社交平臺上與陌生人發(fā)生財產交易;購入新號后需盡快前往當地營業(yè)廳進行手機卡的實名認證,防止被盜。
另外,用戶還可使用“360防騙高手”微信小程序,無需下載安裝,僅需進行簡單授權即可使用。該微信小程序由360手機衛(wèi)士開發(fā)團隊研發(fā),依靠360手機衛(wèi)士強大的人工智能算法與防詐騙信息庫,不僅可快速識多種詐騙手段,其提供的防騙小知識也十分實用。用戶在遇到可疑的短信、電話、網址等信息時,只需在該小程序內搜索識別,便可快速鑒定是否為詐騙,第一時間幫助用戶避開陷阱,免遭經濟損失。
- 抖音封禁汪小菲賬號引熱議,哪吒客服遭曝光,網絡文明需共建
- 三星中國換帥:崔勝植黯然退場,李大成能否翻盤引人關注
- Steam Machine前景不明,AMD合作驅動改進成疑,Valve如何應對?
- OpenAI疑似數據泄露,用戶隱私岌岌可危,公司緊急調查
- Meta被指大規(guī)模下載盜版電子書用于AI模型訓練,侵犯知識產權引爭議
- 車市重燃價格戰(zhàn):開年車市“卷瘋”了,消費者迎來購車新格局
- 寶駿汽車深度融合新技術,DeepSeek助力汽車駛向未來
- 哪吒汽車客服錄音風波:車主怒懟下爆粗口辱罵,公司道歉引熱議
- 索尼集團高層變動:十時裕樹接棒成為新CEO,重塑公司管理架構
- iPhone神話在華失寵:銷量下滑,市場份額萎縮,時代變遷?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