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獲雙重獎項
智能手機行業(yè)發(fā)展至今,不同企業(yè)之間除了產品、技術外,售后服務也成為了眾多消費者高度關注的點。注重用戶體驗,不斷優(yōu)化服務,才能在當今各品牌競爭的白熱化賽道中脫穎而出。
近日,專注于智能終端產品、軟件和互聯網服務的品牌——OPPO,榮獲中國信息協(xié)會客戶聯絡中心分會“2019 年度客戶口碑獎”、百度知道平臺2019年用戶體驗獎兩大獎項,作為始終以用戶為導向的品牌,OPPO再次以貼心服務和用戶口碑獲得行業(yè)權威機構的肯定和認可。
一直以來,圍繞產品生命周期的官方服務響應是否及時、服務通道是否便捷,是用戶最為關心的問題。2019年,OPPO不斷優(yōu)化線上服務入口布局,在官網、服務APP、微信、微博、頭條等渠道,新增在線智能客服端口,并提供7*24小時人工服務,及時解答用戶咨詢,貼心服務永不掉線。
除了官方線上服務,眾所周知,百度一直是用戶自主搜索答疑的首選渠道。為了幫助用戶更快更有效地解決問題,OPPO客服團隊也一直聚焦百度平臺精準用戶群體,優(yōu)化官方服務入口搜索呈現效果,豐富專業(yè)知識問答體系,致力于在百度平臺打造一個精準、高效、實用的“OPPO用戶移動知識庫”,給更多用戶提供專業(yè)、便捷、貼心的線上服務。截至目前,OPPO在百度平臺已累計創(chuàng)建35.7萬條專業(yè)知識問答內容,其中31.2萬專業(yè)問答在首位呈現,并獲得用戶55.3萬個贊。只要用戶有需要,隨時隨地打開PC端或移動端,就能快速找到OPPO官方客服給出的解決辦法。
做用戶的貼心朋友
回歸到OPPO服務理念——“讓貼心服務成為與用戶友誼的起點”,首次面向行業(yè)內外公開是在2019年10月的OPPO Reno Ace發(fā)布會上,OPPO副總裁沈義人用一句話貼切詮釋:“在OPPO的服務理念之中,我們并不覺得用戶是“上帝”,我們更希望能和用戶做好朋友。”
所謂“好朋友”,就是想你之所想,急你之所急,始終陪伴在你身邊的那個人。這也和OPPO想要傳遞的“貼心”服務理念相契合;服務,不僅是一個服務動作或場景,更是一種附加在產品之上的溫度感知。
持續(xù)發(fā)力 服務體驗閉環(huán)
作為OPPO服務理念的核心關鍵詞,“貼心”,也被呈現在更多個不同場景維度。
例如,把復雜留給自己,把簡單留給用戶??v觀OPPO近幾年來的服務提升點,從線上服務入口優(yōu)化、到網點易尋性的提升,都不難看出,OPPO服務在用戶便捷體驗背后踏出的堅實步伐,一個看似簡單的用戶查詢過程,實則有一群人在不懈努力與持續(xù)優(yōu)化。
而作為售后服務的重要一環(huán),提供讓用戶更放心的維修體驗,也是OPPO繼續(xù)發(fā)力的方向。
一直以來,OPPO都強調“維修服務透明化”,即面向有維修需求的用戶,通過透明可視的技術手段和場景工具,讓用戶更有安全感。如用戶到店維修,就可“面對面”看到工程師給愛機維修的實況;如使用寄修服務,用戶也可隨時通過線上服務入口,實時查看當前手機維修進度和維修過程實拍照片。而用戶最關心的價格層面,也無需擔憂,所有備件價格可通過OPPO官網/服務 APP/微信公眾號等多渠道進行查詢,并且官方維修不收取任何手工附加費,保證無任何隱形費用,讓用戶省心又省錢。
無論是開放式的現場維修、還是隨時可查的維修實況、以及公開透明的維修價格,無一不對維修服務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相信這樣的官方維修服務,也更能讓用戶放心。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OPPO都始終堅持以用戶為導向,不斷創(chuàng)新和升級服務模式,通過多維度場景構建起優(yōu)質用戶體驗的生態(tài)閉環(huán),為OPPO用戶提供更專業(yè)、更便捷、更貼心的服務。期待未來的OPPO,創(chuàng)造更多驚喜,為用戶帶來更不一樣的極致服務體驗。
- 《GTA 6》或許已經可以試玩,但需等待完善,揭示游戲品質究竟如何
- ChatGPT新功能:OpenAI推出“深度研究”,復雜信息查詢與分析成AI新挑戰(zhàn)
- 三星財報不及預期,2024年Q4營收3774億,前景堪憂
- 華為AR構圖引擎引爆駕駛新體驗:駕駛不再單調,科技讓駕駛更有趣!
- 2025年春節(jié)檔戰(zhàn)火紛飛,哪吒歸來破70億,新星崛起成最大贏家
- AI犯罪抬頭,韓國投資巨額研發(fā)新系統(tǒng)應對深度偽造威脅
- 微信員工揭秘:微信視頻通話并非人人效果不同,卻有輕度美顏,真實不虛
- DeepSeek沖擊波:英偉達市值一周縮水5520億美元,科技巨頭面臨市場變革?
- 美國華盛頓特區(qū)撞機事故調查揭新篇章:數據揭示真相
- 騰訊云NodeJS SDK打包體積過大引發(fā)熱議,官方致歉并承諾后續(xù)優(yōu)化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