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業(yè)科普:什么是毒丸計劃?

在所有反收購案例中,毒丸(poisonpill)長期以來就是理想武器。 

“毒丸”計劃是美國著名并購律師馬丁利普頓(Martin Lipton)1982年發(fā)明的,正式名稱為“股權攤薄反收購措施”,最初的形式很簡單,就是目標公司向普通股股東發(fā)行優(yōu)先股,一旦公司被收購,股東持有的優(yōu)先股就可以轉換為一定數(shù)額的收購方股票。此計劃通常在目標公司面臨收購威脅時,經董事會投票決定啟動,主要是通過股本結構重組,降低收購方的持股比例或表決權比例,或增加收購成本以減低公司對收購人的吸引力,達到反收購的效果。

“毒丸”計劃于1985年在美國特拉華(Delawance Chancery)法院被判決合法化。美國有超過2000家公司擁有這種工具。

“毒丸”計劃一般有“折價購己方公司新發(fā)股票”(flip-in pill)和“折價購對方公司新發(fā)股票”(flip-over pill)兩種形式。即“彈出”計劃和“彈入”計劃。前者指,一旦未經認可的一方收購了目標公司一大筆股份(一般是10%至20%的股份)時,“毒丸”計劃就會啟動,導致新股充斥市場;一旦被觸發(fā),其他所有股東都有機會以低價買進新股。這樣就大大地稀釋了收購方的股權,使收購代價變得高昂,從而達到抵制收購的目的。后一種形式一般在對方用部分或全部股票進行收購時,被收購公司股東有權以折價反向收購主動收購公司的股票。 

“彈出”計劃通常指履行購股權,購買優(yōu)先股。譬如,以100元購買的優(yōu)先股可以轉換成目標公司200元的股票?!皬棾觥庇媱澴畛醯挠绊懯翘岣吖蓶|在收購中愿意接受的最低價格。如果目標公司的股價為50元,那么股東就不會接受所有低于150元的收購要約。因為150元是股東可以從購股權中得到的溢價,它等于50元的股價加上200元的股票減去100元的購股成本。這時,股東可以獲得的最低股票溢價是200%。

在“彈入”計劃中,目標公司以很高的溢價購回其發(fā)行的購股權,通常溢價高達100%,就是說,100元的優(yōu)先股以200元的價格被購回。而敵意收購者或觸發(fā)這一事件的大股東則不在回購之列。這樣就稀釋了收購者在目標公司的權益?!皬椚搿庇媱澖洺1话ㄔ谝粋€有效的“彈出”計劃中?!岸就琛庇媱澰诿绹墙涍^1985年德拉瓦斯切斯利(DelawanceChancery)法院的判決才被合法化的,由于它不需要股東的直接批準就可以實施,故在八十年代后期被廣泛采用。

有許多研究認為,“毒丸”這一反收購工具往往用于抬高主動收購方的價碼,而非真正阻礙交易的達成。上世紀80年代,美國經濟發(fā)生重大變化,公司易手率高,公司股權控制變化極大?!岸就琛庇媱澥且环N被廣泛采用的反收購手段。但在公司治理越來越受重視的今天,“毒丸”計劃的采用率已大幅下降。公司董事會不愿給外界造成層層防護的印象。公司治理評估機構也往往會給那些有“毒丸”計劃的公司較低的評級。一般情況下,投資者也不愿看到董事會人為設立一道阻礙資本自由流通的障礙。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2-04-25
創(chuàng)業(yè)科普:什么是毒丸計劃?
在所有反收購案例中,毒丸(poisonpill)長期以來就是理想武器。“毒丸”計劃是美國著名并購律師馬丁利普頓(Martin Lipton)1982年發(fā)明的,正式名稱為“股權攤薄反收購措施”,最初的形式很簡單,就是目標公司向普通股股東發(fā)行優(yōu)先股,一旦公司被收購,股東持有的優(yōu)先股就可以轉換為...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