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2日消息,滴滴出行昨天宣布收購Uber中國業(yè)務?!度A爾街日報》網絡版對此刊文稱,為了在華建立一家成功公司,Uber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最終仍是失敗。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美國互聯(lián)網公司成功征服過中國市場。不了解中國消費者的偏好,未能與政府、媒體搞好關系成為了這些公司在華失敗的部分原因。
以下是文章全文:
為了建立一家真正能夠在華取得成功的中國公司,Uber比其他任何美國互聯(lián)網公司可能都要努力。但事實最終證明,這些還不夠。
Uber在華也失敗了
在中國發(fā)展了近三年后,Uber同意將中國業(yè)務出售給中國對手滴滴。盡管在中國推出私家車打車服務的時間比滴滴早了整整一年,但是Uber在與滴滴的競爭過程中一直處于下風。滴滴在服務中增加了本地化功能,獲得了強大投資者的支持,并討好地方監(jiān)管部門和媒體。
Uber并不是第一家未能征服中國市場的美國互聯(lián)網公司。事實上,現在還沒有一家美國互聯(lián)網公司做到過這一點。谷歌、Facebook、Twitter遇到了難以逾越的互聯(lián)網審查障礙。隨著中國加強使用“安全的”國內設備,蘋果、微軟等美國科技巨頭在中國感受到了銷售寒意。
即便是政治敏感度最低的雅虎、eBay、亞馬遜以及Uber等科技公司在華發(fā)展也不順,原因是中國對手能夠更加迅速地適應中國消費者的偏好。
“目前為止,我們還未看到一家外國互聯(lián)網公司能夠在中國最大,”阿米巴資本(Ameba Capital)管理合伙人趙鴻(Andrew Teoh)表示。阿米巴資本是滴滴的早期投資者。
新監(jiān)管規(guī)定
Uber CEO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決定出售中國業(yè)務,恰好在中國上周出臺新的網約車監(jiān)管規(guī)定之后,這很可能不是巧合。新規(guī)定的制定花費了兩年時間,內容已經被業(yè)內公司提前獲知。這一指導方針正式將網約車行業(yè)合法化,但是讓中國最大打車應用滴滴占據了優(yōu)勢。滴滴在中國的用戶最多,該公司獲得了蘋果、阿里巴巴集團以及騰訊控股等巨頭的支持。
新規(guī)定禁止企業(yè)低于成本價運營打車服務,這實際上終止了惡劣的補貼戰(zhàn),但使得Uber中國難以在價格上與滴滴抗衡,因為該公司的規(guī)模更小。該指導方針還要求企業(yè)執(zhí)行更為嚴格的司機監(jiān)管措施,導致企業(yè)承受其它管理費用。用戶規(guī)模越大,每份打車訂單的成本就越低。
對于各自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滴滴和Uber存在分歧,但是多數第三方研究公司認為,滴滴大幅領先于Uber。易觀國際的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滴滴在中國擁有4210萬活躍用戶,而Uber中國為1010萬。
滴滴稱,將保持Uber服務和品牌在中國獨立運營。類似的承諾也出現在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于2015年合并成為滴滴出行后,但是規(guī)模更小的快的產品隨后被邊緣化。
其他在華失敗的美國互聯(lián)網公司
Uber在中國所做的努力不僅讓人想起了eBay、Groupon等美國公司,后者在中國不敵決策更快,更為了解中國消費者的本土對手。
“我們是一家年輕的美國企業(yè),進入的是一個多數美國互聯(lián)網公司沒有攻克的市場,”卡蘭尼克在一份聲明中稱。
對于美國企業(yè)來說,在華面臨的挑戰(zhàn)不斷增多。中國美國商會在今年1月份發(fā)布的調查顯示,去年,只有64%的美國企業(yè)實現了盈利,創(chuàng)下了5年來的最低。在接受調查的美國企業(yè)中,接近三分之一不計劃擴大在中國的投資,高于2008年至2009年金融危機時的比例。
滴滴CEO程維在2015年接受采訪時回憶稱,2014年7月,卡蘭尼克提議收購滴滴,他表示總有辦法征服中國市場。程維表示,他當時拒絕了收購,并對卡蘭尼克說:“總有一天我們會超過你們?!?/p>
Uber發(fā)言人當時對這次會面予以證實,但表示Uber高管記住的談話內容有所不同。
Uber未能與政府、媒體搞好關系
滴滴在2012年起步,當時是一款協(xié)助中國出租車司機尋找乘客的應用。盡管該服務并未立即為滴滴帶來盈利,但是它幫助公司積累了忠實用戶。當滴滴在2014年推出類似于Uber的打車服務時,該公司的注冊用戶和司機已超過1億。
在Uber依舊在中國專注于私家車和拼車服務時,滴滴獲得了牌照將服務擴大到了公共汽車、代駕以及試駕領域,爭奪潛在汽車買家。
在與地方政府、媒體的關系上,本土打車應用市場的龍頭企業(yè)地位幫助滴滴打敗了Uber。去年,打車應用在中國多數城市依舊處于灰色地帶,但是滴滴當時與上海政府達成了合作。
Uber中國發(fā)現,公司在微信上的賬戶多次被關閉,阻礙了他們向普通消費者推廣服務的嘗試。微信由騰訊運營,后者是滴滴的投資者。騰訊不予置評。
不過,Uber獲得了滴滴近20%的股份,這可能是一筆不錯的投資。滴滴是中國第二大最具價值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有望成為繼阿里、騰訊以及百度之后的中國第四大互聯(lián)網巨頭。
- 美媒名記指責蘋果陷入創(chuàng)新瓶頸:AI、AR與自動駕駛全面落后
- 華為2024年銷售收入超8600億元,多業(yè)務板塊齊頭并進
- 國內首個省級旅游AI智能體“AI游貴州”發(fā)布,馬蜂窩助力貴州開啟智慧文旅新篇章
- 2024年終盤點 | 華為以“技術為根、實戰(zhàn)為魂”,助力高校,培養(yǎng)千萬數智人才
- 余承東2025年全員信:通過海量鴻蒙設備,拉動中國電子工業(yè)崛起
- 速通 NVIDIA 專業(yè)顯卡:專業(yè)顯卡有哪些優(yōu)勢?適合什么場景?
- 馬蜂窩跨年出行預測:儀式感必不可少,“跨年煙花”帶動目的地熱度上漲
- 30億元!比亞迪捐資興教推動中國科教進步
- 閉著眼睛寫代碼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 2024世界顯示產業(yè)大會啟幕,4K花園自研“滿天星”獲十大創(chuàng)新應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