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收PPTV應該是快了!

7月29日上午消息,來自投行方面的消息顯示,阿里巴巴入股PPTV的談判已經接近尾聲,很有可能馬上對外宣布。與PPTV有共同投資方軟銀的阿里巴巴,確實曾與PPTV進行接觸并有意投資,但目前尚未清楚是會收購還是入股。

在并購、自制劇、社交視頻等各種概念的炒作之下,2013年毫無懸念地成為國內視頻網站最熱鬧的年份。然而這些大戲并不僅僅是一線大佬們的狂歡宴,二線視頻企業(yè)也不甘落寞,紛紛出擊。在這場異常殘酷的競爭中,大家都在用生命刷著存在感。

一、保守的內容戰(zhàn)

內容為王,是傳統(tǒng)電視和視頻網站所信仰的宇宙真理。從2011年開始的版權大戰(zhàn)如今已從明火轉入暗戰(zhàn),有實力的一線大佬一邊忙著燒錢購劇,一邊在喧囂的自制劇與UGC舞臺上自嗨,而多數手頭拮據的二線視頻網站如果燒錢跟大佬拼,無疑等于自殺。但內容既然是命根子,那么作些姿態(tài)還是有很必要的。

2013年這個經濟大環(huán)境不景氣的情況下,各家錢袋并不如往年鼓鼓囊囊,包括優(yōu)酷土豆也喊出回歸UGC.而作為二線視頻網站的酷6和56背景與市場處境相似,做出的內容決策也驚人地一致:主攻UGC.然而視頻網站要想成功炒作和推銷自己的概念,必須領風氣之先,而酷6和56的UGC戰(zhàn)略的失誤之處在于“跟風”,跟風就意味著淪為炮灰。因此不得不說,二者此舉純屬昏招。再加上今年優(yōu)酷土豆借助與微博、人人網的合作,已成功攻入酷6與56的后院,二者所謂“社交分享”的賣點成了活生生的悲劇。

對手們在UGC的道路上狂飆的時候,迅雷看看依舊“八風不動”,專注高清電影版權的收購,據稱迅雷看看迄今已經花了超1億元來充實高清電影庫,還將開辟付費版塊。但迅雷看看的戰(zhàn)略定位并不清晰,在用戶心目中,“迅雷”的品牌集合了下載工具、播放器和視頻網站等多個功能,因此廓清業(yè)務模塊,提高用戶認知度方為當務之急。

在內容的戰(zhàn)場上,暴風影音一直比較低調。最近暴風開始一系列的高調曝光宣傳中,其內容戰(zhàn)略也隨之露出端倪。在視頻版權市場,獨家與非獨家版權的價格比大約是10:1,而第一輪和第二輪播出的價格又相差一倍之多。據稱暴風僅將精力集中于影視劇,且不涉足自制內容;暴風基本不做獨家版權,過于昂貴的內容則買第二輪播出權,并保證前100名的新片,要擁有60部以上。即所謂“60分戰(zhàn)略”.同時暴風也聚合一部分其他視頻網站的內容。相對一線的優(yōu)酷土豆、愛奇藝和版權大戶樂視,“60分”的保守策略帶來了超高的內容購買性價比。但暴風CEO馮鑫“不爭”的背后,既有對版權大戰(zhàn)的警惕,又隱含著對燒錢的無奈。

二、噱頭百出宣傳營銷戰(zhàn)

視頻網站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是營銷宣傳的博弈,每個公司在竭力發(fā)聲的同時,不忘拉對手做墊背。時不時跳出來說自己在某個指標上已超越優(yōu)酷土豆位列業(yè)界第一,或者在技術、硬件上創(chuàng)造概念大力推廣,已是業(yè)界慣用手法。就二線視頻網站而言,雖然大多數時間,它們的聲音都被大佬們的戲份所淹沒,但如果因此而徹底失聲,則會使它們在業(yè)務推廣、品牌知名度等多方面陷入被動,進而意味著自己將出局。這也是我們看到2013年以來不少二線視頻企業(yè)打著以排名、收購等種種噱頭頻頻高調亮相的原因。

作為上市公司的酷6,今年以來的財報頗受冷遇,最近CEO的人事更迭之后,集中于在自制內容和UGC的推廣營銷;與酷6相似,56網則在隨著人人網財報發(fā)布時露臉之余還頻頻舉行戰(zhàn)略發(fā)布會,為UGC和微電影戰(zhàn)略搖旗吶喊,時不時放出收購的口風;(可是你信嗎?)相比起來剛分拆不到一年的迅雷看看,在年內幾乎還沒有高調發(fā)聲,相應地給外界的感覺是爆料太少;七月,六間房也聯合艾瑞召開了發(fā)布會,打破了演藝類視頻網站(社交視頻)“悶聲發(fā)大財”的局面,社交視頻從此高調進入人們的視野。

二線視頻網站中的PPTV堪稱緋聞小公主,先后和搜狐視頻、阿里巴巴乃至蘇寧都傳出了緋聞。而這些新聞給了PPTV不少露臉的機會,令不少分析認為這只是PPTV的營銷陰謀,而其中不少有關資金鏈的負面信息,對于一個正在估值售賣的視頻網站并不是什么好事;低調的暴風影音在最近召開了“老二宣言”的發(fā)布會。很難想象有哪家視頻網站會樂意去當這個位置尷尬、名字也不太好聽的“老二”.在這個數據標準有爭議的“老二”背后,既有著CEO馮鑫所尊奉道家“不爭第一”的理念,更在暗示著自己意欲脫離二線,它要從幕后跳上臺唱戲了。然而和所有二線視頻網站一樣,暴風因為理念和資金問題,前期宣傳投入過少,后期要保持發(fā)力效果還需努力。

三、極客技術戰(zhàn)

今年視頻網站行業(yè)關鍵詞是收購和內容,技術戰(zhàn)從來沒有機會站到舞臺中央去。然而對于無力收購、難以拼獨家內容的二線視頻網站來說,從不斷改進技術,提高用戶體驗,不失為低成本贏得用戶的好辦法。

H.265技術今年成為多家視頻網站的爆米花,翻來覆去地炒。在一個金磚收費、細水管帶寬的國度,高畫質低帶寬需求的技術一定是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福利。PPS、迅雷看看等諸多廠商在桌面、移動領域均推出了帶有H.265技術的視頻應用軟件,PPS還特意為這個技術起了個討巧的名字:“臻高清”.

技術戰(zhàn)的另一個玩家是暴風影音,早在桌面播放器階段,暴風就有“左眼高清”、“3D”等諸多賣點,進入在線視頻時代,暴風在此基礎上做了和H.265相似的事情:提高帶寬和畫質平衡點。CEO馮鑫曾放言國內能用1M多帶寬看1080P視頻的只有暴風一家,而且也將自己領先于業(yè)內三年的轉碼技術以及內容采集決策系統(tǒng),作為行業(yè)競爭的“護城河”.然而這頗令暴風自豪的技術背后也藏著技術陷阱:強調技術優(yōu)勢固然是為了用戶體驗更好,但對于暴風來說,極客式的技術流帶來的是揮之不去的“播放器”市場定位夢魘。

四、收購:誘惑還是陷阱

縱觀幾年來視頻行業(yè)的縱橫捭闔的戰(zhàn)場,二線視頻網站盈利普遍困難、內容拼不過大佬、加上資金鏈時時緊張,被收購似乎已是宿命難逃。從業(yè)界的并購大勢來看,橫向并購(業(yè)務內容類似的并購)費時費力且效果不大,由于自制內容的發(fā)展,縱向并購(上下游并購)或者成為未來幾年的趨勢。

今年5月百度以3.7億美元并購PPS,這個價格的示范作用影響深遠,直接導致PPTV在與潛在買主的談判中出現估值分歧,搜狐視頻和阿里巴巴持幣待購,并購傳聞暫時沒了下文。

然而,估值問題只是魔方的一面,更大的問題在于,待賣的二線視頻網站很多,而有實力進行橫向并購的大佬只剩下BAT和搜狐視頻了。百度已經兩度出手購得愛奇藝和PPS,短期內不可能再入場;現金充裕的騰訊視頻并不需要橫向并購擴充用戶,至今沒有表達并購意愿;阿里巴巴資金充裕,行蹤神秘,之前已低調收購音樂網站“蝦米網”,如果再進軍視頻領域,也不算是意外(29日已經有內部傳出消息:阿里收購PPTV已進入談判尾聲,而騰訊視頻前總經理劉春寧已低調加盟阿里巴巴,如兩則傳言都屬實,則劉春寧未來很可能會負責PPTV事務);搜狐視頻的問題在于現金流并不充裕(不要相信張朝陽拍胸脯保證的10億美元現金流,那根本不夠用)。

而在二線視頻網站當中,唯一敢多次明確聲稱要繼續(xù)并購的是56網,而且定位于上下游的縱向并購。當然,56是否能并購成功,在于其干爹人人網是否愿意繼續(xù)給它輸血。而說到輸血與被吸血的問題,曾與360接洽的暴風影音就更敏感一些,暴風CEO馮鑫傲嬌地宣稱,如果注定被買家吸血,那就選擇不賣。據稱這家遞交了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申請并苦苦等待政策放閘的公司,自己也仍存有縱向并購的夢想。

五、產業(yè)鏈布局、移動互聯卡位戰(zhàn)

內容、營銷、技術和收購等方面著眼于當下,而進行產業(yè)鏈的縱向布局、發(fā)力移動互聯網,則著眼于未來,是每個視頻網站堅固其自身“護城河”的重要選擇。

上游的內容生產方面,酷6和56執(zhí)著于UGC和微電影,PPTV也推出了自制內容版塊,但詳細舉措還有待時日觀察。而暴風則劍走偏鋒,意圖在教育視頻上有所突破,據稱暴風年內將會上線教育平臺。不難看出各家在內容差異化道路上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至于市場反應如何,還有待觀察。

二線視頻網站中,僅有PPTV推出了互聯網盒子PPbox,但反響不大,而暴風則因為盒子受政策影響太大、且內容互不兼容以及自身實力問題,明確拒絕了進軍硬件制造領域。硬件制造,尤其是作為過渡品的互聯網盒子,競爭壓力大,在內容產品上缺陷明顯,因此多數二線玩家有意無意的缺席,也許是個明智選擇。

而對于移動互聯領域,PPTV宣稱移動端活躍用戶達到7000萬,而迅雷看看則采取異業(yè)合作,將自家app與聯通等運營商合作,推出超低套餐服務,同時還與硬件商如中興、康佳手機以及小米盒子合作,在內容和app捆綁營銷方面取得了1700萬安卓用戶安裝量的好成績。而暴風影音對移動端應用態(tài)度淡然,但這并不影響其app在周覆蓋人數近800萬、僅次于優(yōu)酷,成為另外一個參數上的“老二”.

總結:盡管整個行業(yè)在基本排名上已經出現了“固化”跡象,實現突變和躍遷顯得越發(fā)不可能,并購的誘惑與威脅始終存在,而且在生存空間不斷受到一線大佬們擠壓,國內二線視頻網站并未放棄突圍的努力,仍然從內容建設、營銷宣傳、技術優(yōu)化以及移動互聯等領域發(fā)力突圍。同時別忘了,二線視頻網站還面對著并購暗潮,或許幾個月內我們就會看到視頻行業(yè)一場資本騰挪的大戲再次上演。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3-07-29
阿里收PPTV應該是快了!
7月29日上午消息,來自投行方面的消息顯示,阿里巴巴入股PPTV的談判已經接近尾聲,很有可能馬上對外宣布。與PPTV有共同投資方軟銀的阿里巴...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