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網·極客觀察(soho)8月2日,日前全球共享單車的寡頭之一ofo傳出不利消息,那就是其將大為縮減全球業(yè)務,其中美國市場也未能幸免。這將標志著全球移動出行市場環(huán)境迎來重大的轉折點,中國兩大科技巨頭阿里巴巴和騰訊,還有美國兩大打車服務Uber和Lyft也將遭受一定的波及。
據悉,ofo的總部位于北京,是一家初創(chuàng)企業(yè)。其在去年夏天開始“入侵”美國市場,最初它只在西雅圖布局了1000輛小黃車。隨著時間推移,ofo逐漸在當地30個大城市部署了4萬輛自行車,而在今年6月份,ofo還雄心壯志地計劃其輻射范圍將覆蓋100個美國城市。
然而,事實勝于雄辯,ofo于上周突如其來地宣布其美國業(yè)務將暫不擴充,并將在多個城市暫停服務。這也意味著ofo每100名美國員工中將有70人丟了飯碗。不僅如此,ofo美國分部的三名高管也引咎辭職。
外界推測,ofo在美國遭遇滑鐵盧是由于觸犯了當地的法規(guī),而ofo也在一份聲明中表示,“ofo已開始重新評估那些阻礙新型綠色交通解決方案的市場,優(yōu)先在支持替代性交通方案,以及可讓我們持續(xù)地為用戶服務的可行市場謀求增長。”
反觀中國,ofo和摩拜單車之所以能野蠻生長,是因為它處于一個相對不受監(jiān)管的環(huán)境。隨著大量投放的轟炸策略,ofo在國內建立了霸者地位,初期并未引起當地政府的注意。然而,當共享單車逐漸泛濫成災,政府開始對其進行干預,ofo的日子就開始江河日下了。
其中,ofo的共享單車除了造成交通的阻塞,還影響市容,風靡中國的“無樁式”共享單車模式開始在美國水土不服。畢竟在當地,大部分的無樁式共享單車必須在試點的城市才能進行實驗性的運營,而且自行車數量也必須收到嚴格的限制。例如在華盛頓特區(qū),ofo只能投放400輛單車,這種限制對于ofo來說,無疑是發(fā)展中最大的絆腳石。
事實上,美國的共享單車概念早于中國先行,而當地的官員對傳統(tǒng)的單車租賃服務了如指掌,在井然有序規(guī)范下,樁式共享單車在美國大行其道,而其國民素質也極具涵養(yǎng),所有用戶都自覺地在指定的??奎c取車和還車。
例如Motivate就是美國共享單車行業(yè)中的佼佼者,該公司最近被Lyft以2.5億美元的價格收于門下,它盤踞了美國約80%的自行車租賃市場份額,且經常通過與企業(yè)贊助商合作來獲取收入,例如在紐約,其贊助商為花旗銀行,而在舊金山則為福特。
另外,一家名為Jump的同類型企業(yè)還推出了一種新型的自行車共享模式。從合法性來看,它是第一家從舊金山獲得許可證的無樁式共享單車服務商,對于多年獲取政府頒發(fā)的獨家許可證合同的Motivate來說,Jump將是一味實力強勁的競爭對手。
在安全性上,Jump的踏板輔助電動自行車自帶一個集成的車輪鎖,同時還提供了U-lock鎖選項,這樣自行車就可以被固定在諸如欄桿之類的固定物體上。這個設備符合芝加哥的監(jiān)管機構,因為當地的監(jiān)管機構規(guī)定自行車在非使用狀態(tài)需要固定在欄桿上。反觀ofo,卻并沒有這種設備,只能在美國大部分城市黯然退場,否則將被依法取締。
而在今年4月,Uber以大約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Jump,開始與Motivate分庭抗禮,相比之下,Motivate的有樁式單車成本要比Jump更加高,隨著Jump的橫空出世,很可能將引發(fā)大批富有價值的贊助商的青睞。
除此之外,ofo還將面臨摩拜單車的沖擊。ofo此前獲得過阿里巴巴的融資,而摩拜則有騰訊作為靠山,這兩大巨頭的火拼相當長一段時間硝煙四起。在去年,ofo的預估市值高達20億美元,但摩拜卻道高一丈,其在今年4月被美團以27億美元的價格拿下。
令人意外的是,ofo在同月卻拒絕了拒絕了來自滴滴的收購邀約,決定獨立發(fā)展。對此ofo首席執(zhí)行官戴威表示他已經認定ofo應該保持獨立品牌地位,但按目前的狀況來看,隨著摩拜找到靠山,阿里巴巴轉而扶持哈羅單車,ofo的處境并不樂觀。
今年5月,為了激勵士氣,戴威發(fā)起了一項名為“勝利”的項目,其目的是希望通過此舉能讓ofo的利潤有所提升。但隨之而來的不合理漲價,讓用戶進一步對ofo心生抱怨。
如今,隨著ofo加速撤出美國及以外的許多海外市場,可見該公司從內到外都陷入低迷狀態(tài),這對曾經的國內兩大共享單車巨頭之一來說不是好消息。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立志獨立發(fā)展的ofo究竟能否堅持到勝利,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