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網·極客觀察9月2日 創(chuàng)新專家David Robertson認為,許多人將蘋果當成技術公司,這是一種嚴重的誤解;回看2001年蘋果推出第一代iPod,當時許多蘋果觀察家們都想錯了。
David Robertson說:“大家認為這是一項顛覆性技術,將會改變音樂產業(yè)。實際上大家誤解了蘋果,沒有理解它真正想做的是什么。蘋果看到消費者想管理自己的數字生活,它要做的只是理解消費者。iPod用技術和平臺幫助用戶管理數字生活,讓生活更高效,更完整。技術只是為創(chuàng)意服務。”
“還有人認為,iPod的目的是想顛覆音樂產業(yè),它不是一種讓Mac變得更有價值的外設……iPod是一個MP3播放器。”
尋找下一個增長平臺
“蘋果真正在做的事就是尋找下一個增長平臺,在Watch上沒有找到,可能在電視上能找到,只是蘋果似乎晚了一步。目前還找不到更好的增長平臺,像iPhone一樣擁有無窮的潛力?!?br/>
Robertson強調說,蘋果只是在尋找那些未能滿足的消費者需求,它試圖通過手腕滿足用戶需求,但效果沒有預期那么好。Robertson認為蘋果可以向多個領域進軍并獲得成功,比如屋內設施,它可以與Nest及其它智能家庭聲音、溫度、安全產品競爭,只是蘋果要達想達到目標還有蠻遠的路要走。
對于2019年的蘋果來說,設備仍然是首選路徑,但未來不一定非要走這條路。
Robertson說:“我研究創(chuàng)新歷史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如果你走運,會在一段時間內獲得優(yōu)勢。比如iPod的優(yōu)勢維持了一段時間,現在iPhone開始失去光芒,在此之前輝煌了12年,不錯了?!彼麑戇^一本書,談論Lego。在長達9年的時間里,Lego飛速增長,但隨后3年銷售持平?,F在Lego開始關注其它非產品領域,比如電影、主題公園。
對所有大品牌來說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像過去一樣高速增長。Robertson說:“Lego曾經以相當穩(wěn)定的速度增長,在8年的時間里每年增長5億美元,當公司只值20億美元時,這樣的增速相當驚人,但后來就顯得不夠了。蘋果現在的問題和Lego有點相似?!?/p>
“這是一個客戶挑戰(zhàn),不是一項技術挑戰(zhàn)。蘋果應該研究用戶,看看還有什么未滿足的需求,然后找到很酷的方式滿足需求?!?/p>
為什么說蘋果在電視市場也許能找到機會呢?Robertson給出了自己的理由:大家對電視不滿意,整個市場很混亂。
蘋果研發(fā)回報變差
Wireless Fund & Independent Solutions Wealth Management公司注冊金融分析師、組合經理Paul Meeks指出:“自iPhone之后,、蘋果再也沒有推出一款像iPhone那樣成功的硬件?!碧O果雖然投入巨額研發(fā)資金,但是回報并沒有那么大。庫克鼓吹說穿戴業(yè)務增長迅猛,但Meeks認為蘋果向消費電子投資時投錯了方向。他說:“它應該收購較大的軟件或者服務企業(yè),幫助自己在科技領域達成目標。”
雖然AirPods獲得成功,但無法改變Meeks對蘋果未來的看法。Meeks認為:“從消費電子企業(yè)轉型為消費或者企業(yè)軟件服務公司,這才是蘋果要做的事?!?/p>
“蘋果真能開發(fā)出下一款重大產品嗎?我信心不足,因為下一項重大創(chuàng)新可能來自軟件服務領域,蘋果沒有這樣的DNA。蘋果必須盡快在這些領域發(fā)起大型收購交易?!?/p>
蘋果最近推出的軟件和服務與對手差不多。Meeks認為:“在短期內蘋果仍然會是一家消費電子公司,直到出現轉機。它應該變成科技公司,尤其應該變成一家軟件、服務公司,可以服務消費者,也可以服務企業(yè)市場,或者二者都拿下,要同時在美國和海外站穩(wěn)腳跟。”
“如果蘋果能夠成功將交叉銷售的軟件和服務推銷給14億iOS設備,那就太好了?!?/p>
哈佛商學院國際商業(yè)管理教授David B. Yoffie認為,一些權威人士給蘋果貼上“消費型公司”或者“科技公司”的標簽,以此來判斷它的未來命運,這兩個標簽都貼錯了。
“對于蘋果這樣的企業(yè)來說,用消費型公司和科技公司區(qū)分沒有意義。”
蘋果每年投入的研發(fā)資金高達160億美元,你怎么能說它不是科技公司?去年,蘋果的研發(fā)投資金額在美國企業(yè)中已經排到第5位。
一直以來,蘋果最擅長的事就是將產品賣給消費者,自1984年Macintosh問世以來一直如此,沒有變過。
Yoffie說:“庫克是想告訴大家,未來雖然蘋果會在研發(fā)上投入巨資,但蘋果會降低對科技產品銷售的依賴。展望未來,蘋果會更加重視服務,比如流視頻、支付和健康?!?/p>
延伸閱讀:庫克和巴菲特達成一致:技術應該退居幕后 服務用戶才是關鍵
- GSMA報告:歐洲5G普及率落后,需加速監(jiān)管政策改革
- CES2025盤點:AI“吞噬”一切,中企無處不在
- 新聞摘要頻繁“翻車”,蘋果AI遠未成熟
- 谷歌組建新AI團隊開發(fā)“世界模型”:通往AGI的關鍵路徑
- 英偉達最親密的伙伴SuperMicro股價大跌,對AI產業(yè)影響幾何?
- 請回答MBBF 2024:關于移動AI時代的一切
- 高通ARM爭的是什么?定制設計威脅到ARM生命線
- 到底要不要分拆?英特爾和美國都陷入了掙扎
- 訊飛星火與華為數據存儲強強聯(lián)手,“以存強算”助力AI集群算力利用率飆升30%
- 原生鴻蒙發(fā)布:移動操作系統(tǒng)的一大步,中國科技自主創(chuàng)新的一大步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