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已經成立9年的百度技術學院(Baidu Insi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BIT)正式對外開放。百度總裁張亞勤在開學典禮上表示,AI時代需要技術,更需要人才,而原本只對內培訓工程師的BIT對外界開放的初衷就是為了培養(yǎng)更多人才。
根據介紹,BIT的講師多數來自百度內部、具有多年研究開發(fā)經驗的高級工程師、內訓師,或是經過百度認證的布道師。課程體系則包括AI、Web技術、工程師進階、百度方法+、云計算、學術分享等。培訓方法上,百度選擇線上線下相結合,除了進行校園合作、培訓認證外,還會舉辦線下活動,比如Bootcamp,對受訓生進行高強度、有針對性的實戰(zhàn)訓練。
雖然百度在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的戰(zhàn)略飽受質疑,但是它卻比騰訊和阿里巴巴都要更早布局AI。早在5年前,百度就成立了深度學習實驗室,李彥宏親任首任院長。進入2017年后,百度的戰(zhàn)略更是從原來的“移動先行”變成了如今的“AI先行”。而且從百度2107年Q1的財報中可以看出,其研發(fā)費用同比增長34.9%至28.35億元,主要原因就是對AI的大力投入,百度對AI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為了擴大自己在AI時代的影響力,百度已經先后開放了旗下的深度學習開源平臺PaddlePaddle和自動駕駛技術。不過,由于谷歌等國外科技巨頭先發(fā)優(yōu)勢和科研實力,百度想僅僅通過開放來爭奪用戶并不容易。在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看來,BIT對外界開放,除了培養(yǎng)人才之外,百度還希望能夠借此推廣自己的產品和技術,在AI時代奪得先機。
據雷鋒網了解,目前BIT上的AI課程包括PaddlePaddle深度學習實戰(zhàn)、圖像技術實戰(zhàn)、語音技術實戰(zhàn)、自然語言實戰(zhàn)、AI高性能硬件、以及DuerOS的應用,而“PaddlePaddle新手入門”也將于5月下旬推出,足以說明百度對PaddlePadlle的重視。
開學典禮上,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PaddlePaddle社區(qū)成員劉勇峰表示,雖然去年9月PaddlePaddle就開源了,而且文檔也很健全,但是“大家還是不會用,只知道這個東西跟AI相關,是AI很深度、很底層的東西,但它具體能干什么完全不清楚”,如今借BIT推出視頻課程,就是為了教育大家,怎樣使用PaddlePaddle,以及PaddlePaddle能夠干些什么。顯然,在TensorFlow、Caffe、PyTorch等深度學習框架的重壓之下,PaddlePaddle必須主動出擊,爭搶用戶。
除了PaddlePaddle之外,自動駕駛也是百度關注的重點之一,然而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最終還是要靠車企。雷鋒網曾報導,4月19日,百度在上海車展上開放了自己的自動駕駛技術,想做自動駕駛的車企、供應商和創(chuàng)業(yè)者都能用全部或者一部分百度的技術,來做自己想做的自動駕駛系統(tǒng)。為了進一步教育市場,吸引客戶,BIT的AI課堂中也包含了“自動駕駛”這一課程,不過目前還未上線。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協(xié)會理事長、原科技部副部長張景安表示,“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急需大量技術人才。人才的培養(yǎng),需要來自全社會的努力。在這一輪科技浪潮中,以互聯(lián)網企業(yè)為代表,在技術和產品創(chuàng)新上有很多積累。像百度這樣的互聯(lián)網企業(yè)在通過開放的方式惠及全社會,對推動行業(yè)發(fā)展、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具有重要意義?!?/p>
因此,不管BIT對外界開放能夠起到多大作用,百度此舉都有具有很好的示范效應,希望它的做法能夠帶動更多的互聯(lián)網公司的加入。
- 小米王昭程揭秘:米家健康秤如何助力運動健康App,實現全方位數據互聯(lián)
- 小米盧偉冰實測米家空調極限性能:挑戰(zhàn)-35℃低溫,新中央空調將挑戰(zhàn)頭部品牌!
- 小米米家洗衣機首次全鏈路 OTA 升級,雙區(qū)洗雙洗烘新體驗引爆市場
- 國產NAS新寵飛牛私有云:AI智能相冊功能驚艷,人臉識別、事物場景分類助力高效管理
- 索菲亞智能整家全新升級,米家App賦能,智能生活再升級
- 中央政策助力新能源汽車等綠色智能產品下鄉(xiāng),推動農村消費升級
- Meta Orion 豪門夢碎:最強版本2027亮相,眼鏡內置攝像頭,AR眼鏡新時代何時開啟?
- 蘋果在中國市場遭遇重大挫折:2024年第四季度銷量大跌18%,被華為和小米超越
- 跨生態(tài)互聯(lián)新篇章:綠米Aqara Matter高階橋接功能引領智能家居新潮流
- 極空間NAS新功能曝光:文檔同步2.0、多端播放器,辦公利器升級版等你來體驗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